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9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构建肝癌靶向性HSV—tk/GCV基因转移系统,并研究其在体外对肝癌细胞的杀伤效应。方法:体外培养通过基因重组技术构建和表达抗转铁蛋白受体(TfR)人—鼠嵌合抗体的转染瘤细胞D2C5.6,诱导裸鼠(Balb/c,nu/nu)产生腹水并纯化;以蛋白质连接因子—水溶性碳二亚胺(EDC)介导TfR的抗体与多聚左旋赖氨酸的连接(Ab—PLL),与pEBAF/tk按比例混匀,得到Ab—PLL—pETAF/tk基因转移系统;分别转染不同的细胞株进行体外效应研究:人肝癌细胞株HepG2、SMMC7721,人肺癌细胞株549,观察给予不同浓度的更昔洛韦(GCV)随时间延长的细胞改变情况,用MTT法检测GCV对不同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分析型酸性尿素凝胶电泳证实抗TfR的抗体与PLL成功连接;体外杀伤实验显示:经Ab—PLL—pETAF/tk基因转移系统处理的3种细胞对GCV表现出不同的敏感性。HepG2细胞(CD71 ,AFP )对GCV很敏感,低浓度的GCV(1mg/L)处理3d,即可使细胞生长抑制率达到74.8%,SMMC7721细胞(CD71 ,AFP )对GCV低度敏感,A549(CD71-,AFP-)对GCV不敏感。结论:TfR介导的肝癌靶向性HSV—tk/GCV基因转移系统构建成功;有可能用以肝癌细胞为靶细胞的基因治疗的研究。  相似文献   
22.
肿瘤基因治疗的实施主要包括以下 3个方面 :( 1)寻找具有治疗意义的目的基因 ;( 2 )建立有效的靶细胞向转移目的基因的载体系统 ;( 3)使目的基因在靶细胞中表达 ,发挥生物学效应达到治疗目的 ,目的基因成功转移入靶细胞是基因治疗最重要的环节。肿瘤基因治疗基因转移方法较多 ,可分为物理、化学和生物 3大类。包括裸露 DNA直接注射、多价阳离子 - DNA复合物转化、电转化、脂质体共转化和病毒方法等。利用细胞表面受体介导的基因转移技术将外源基因特异性导向靶细胞表达是近年来基因治疗研究的热点之一。它是利用细胞表面存在的特异性受体…  相似文献   
23.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DM)患者血浆抵抗素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变化,探讨其与DM及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57例2型DM患者[按体质量指数分为非肥胖组(DM1)25例和肥胖组(DM2)32例]及40例正常对照者(NC)血浆抵抗素、TNF-αI、L-6浓度,同时测定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DM1组和DM2组比对照组血浆抵抗素水平(16.6±5.8)mg/L(、25.1±9.5)mg/L vs(12.2±3.4)mg/L,TNF-α水平(60.67±17.33)ng/L、(82.42±35.51)ng/L vs(43.25±12.91)ng/L,IL-6水平(81.25±15.62)ng/L、(108.63±31.02)ng/L vs(61.30±16.82)ng/L明显升高(P<0.05~0.01),且DM2组的抵抗素、TNF-αI、L-6水平高于DM1组(P<0.05)。相关分析发现血浆抵抗素水平与HOMA-IR、BMI、FINS、TNF-α、IL-6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15,0.564,0.665,0.315,0.454,P值均<0.01);TNF-α水平与HOMA-IR、BMI、FINS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59,0.326,0.308,P值均<0.01);IL-6与HOMA-IR、BMI、FINS呈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395,0.375,0.279,P值均<0.01)。结论2型DM患者血浆抵抗素、TNF-αI、L-6水平升高,与肥胖有关,三者相互作用,参与糖尿病及胰岛素抵抗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24.
蒋义敏  姜东林  潘宇红  孙钧铭 《临床荟萃》2008,23(16):1160-1162
目的 探讨抗突变型瓜氨酸波形蛋白抗体(anti-mutated citrullinated vimentin,anti-MCV)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临床诊断价值. 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80例RA患者和35例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非RA患者血清抗MCV抗体,用免疫速率散射比浊法同步检测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计算绘制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下面积. 结果 抗MCV和RF检测的敏感度分别为85.0%,70.0%;特异度为91.4%,45.7%;一致率分别为87.0%,62.6%,Kappa值分别为0.713,0.164,抗MCV检测均优于RF检测(均P<0.05).抗MCV抗体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23(95%可信区间为0.872~0.973),RF为0.658(95%可信区间为0.559~0.757),抗MCV抗体对RA的临床诊断价值较高. 结论 抗MCV抗体可作为临床诊断RA的一项很好的血清学指标,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优于RF等其他血清学指标.对于筛查和辅助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5.
目的观察烧伤病人巨细胞病毒(humancytomegalovirus,HCMV)复发感染情况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对96例烧伤总体表面积(totalbodysurfacearea,TBSA)〉15%的患者进行动态观察。试验分组:(1)按烧伤面积将患者分为三组:Ⅰ组39例(TBSA15%-49%),Ⅱ组32例(TBSA50%-69%),Ⅲ组25例(TBSA70%-99%);(2)根据脓毒血症诊断标准,将患者进一步分为脓毒症组(33例)和非脓毒症组(63例);(3)根据脓毒症组患者的预后情况,将其分为死亡组(11例)和生存组(22例)。人院24h内采集患者外周静脉血筛查抗HCMVIgG及HCMV—DNA,而后每隔1周左右采集病人血清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血清中HCMV—DNA水平。结果(1)I组、Ⅱ组和Ⅲ组的HCMV复发感染率分别为53.8%、50.0%和80.0%,Ⅲ组与其他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069,P〈O.05)。(2)三组烧伤患者HCMV首次复发时间及每次复发持续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C—MV平均首次复发时间为入院后第14天,每次复发持续时间约为12天。(3)脓毒症组HCMV的复发感染率明显高于非脓毒症组(x^2=4.431,P%0.05),HCMV复发感染率与死亡率不相关(x^2=0.688,P〉0.05)。结论烧伤患者HCMV复发感染率高,HCMV复发感染可能对烧伤后脓毒症的发生具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26.
目的:通过研究胃癌患者外周血中FOXP3的表达,初步探讨其在胃癌发病机制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胃癌患者与正常对照各31例,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4+CD25+T细胞的数量;ELISA检测胃癌患者和正常对照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培养上清中Th2型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0和Th1型细胞因子IL-2的表达;RT-PCR检测FOXP3的mRNA表达?结果:胃癌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T细胞约占CD4+T细胞(30.4 ± 1.9)%,显著高于正常人外周血中CD4+CD25+T细胞的比例(3.5 ± 0.8)%(P < 0.05);胃癌患者外周血CD4+CD25+T细胞高表达FOXP3;胃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培养上清主要分泌IL-10,而IL-2分泌无显著变化?结论:FOXP3表达的增加对肿瘤免疫具有抑制作用,可能参与胃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27.
目的研究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烧伤分离株携带的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和整合子、转座子遗传标记。方法测定分离自烧伤患者的铜绿假单胞菌(Pa)和鲍曼不动杆菌(Ab)各20株对20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PCR检测5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aac(3)--Ⅱ、aac(6')-Ⅰb、aac(6')-Ⅱ、ant(3')-Ⅰ、ant(2')-Ⅰ)、3种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rmtA、rmtB、rmtD)、1种Ⅰ类整合子遗传标记(qacE△1-sul1)和1种转座子遗传标记(merA)。结果 40株非发酵菌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及妥布霉素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率达到95%~100%,38株(95%)非发酵菌携带aac(6')-Ⅱ基因,39株(97.5%)非发酵菌携带qacE△1-sul1基因。20株铜绿假单胞菌检出rmtB基因。结论本组非发酵菌烧伤分离株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严重,aac(6')-Ⅱ和qacE△1-sul1基因在非发酵菌烧伤分离株中流行。  相似文献   
28.
目的 研究鲍曼不动杆菌烧伤分离株对广谱抗生素的耐药性及所携带的广谱抗生素及消毒剂耐药基因.方法 测定20株分离自烧伤患者的鲍曼不动杆菌对四环素、米诺环素、氯霉素、利福平、复方磺胺甲噁唑5种广谱抗生素的敏感性,PCR检测catB、cmlA、arr-2/3、tetA、tetB、smr-2、emrE、dfrA1、dfrA5、dfrA7、dfrA12、dfrA17、dfrB5、qacE△l-sull和intI 共15种基因.结果 20株细菌对5种抗生素的敏感率分别为10%、100%、0、0和5%.tetB、qacE△l-sull和intl基因检出率均为95%(19/20),其余12种基因为阴性,且一株静脉导管分离株携带了上述3种基因.结论 本组鲍曼不动杆菌烧伤分离株对除米诺环素外的广谱抗生素耐药严重,并携带了四环素类和消毒剂耐药基因.应规范此类抗生素在养殖业中的使用,同时采取措施防止多重耐药菌株利用静脉导管在烧伤科传播.  相似文献   
29.
目的 研究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烧伤分离株携带的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和整合子、转座子遗传标记.方法:测定分离自烧伤患者的铜绿假单胞菌(Pa)和鲍曼不动杆菌(Ab)各20株对20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PCR检M95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aac(3)-II,aac(6')-Ib,aac(6')-II,ant(3"),-I、ant(2")-I)、3种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rmtA、rmtB、rmtD),1种I类整合子遗传标记(gacEA l-sull)和1种转座子遗传标记(merA).结果 40株非发酵菌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及妥布霉素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率达到95%-100%,38株(95%)非发酵菌携带aac(6)-II基因,39株(97.5%)非发酵菌携带gacEA l-sull基因.20株铜绿假单胞菌检出rmtB基因.结论 本组非发酵菌烧伤分离株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严重,aac(6')-II和qacEAI-sull基因在非发酵菌烧伤分离株中流行.  相似文献   
30.
潘宇红 《淮海医药》2006,24(1):52-52
近年来,笔者应用补肾祛风汤配合针灸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0例,并设立对照组进行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资料55例均为本院门诊患者,全部经X线、CT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其中男35例,女20例;年龄25~70岁;病程最短2 d,最长20年.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25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