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8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0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背景:在中国PICU,患儿主动出院是医生常面对的无奈和棘手的问题。 目的:探讨PICU主动出院患儿死亡与存活的临床特征,并分析影响主动出院后死亡的因素。 设计:多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 方法:以2016年8月1日至2017年7月31日华东地区8家儿童专科医院PICU主动出院的连续病例为队列人群,以主动出院后28 d内电话随访的存活和死亡为队列结局终点,采集主动出院患儿人群特征、原因、病种、用于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CIS)和小儿死亡危险评分(PRISMⅢ)评价的所有参数。采用Logistic风险模型分析主动出院死亡的影响因素。 主要结局指标:主动出院后28 d内病死率。 结果:8家医院PICU共4 952例进入本文分析,住院病死率56%(279/4 059)。主动出院893例(18.1%)中,男518例(58.0%),女375例。年龄中位数1.4岁;主动出院后28 d内失访3例,死亡550例(61.6%),存活340例。主动出院病例农村占比高于城市(62.2% vs 37.8%),主动出院后28 d内死亡病例农村占比高于存活病例(65.0% vs 57.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主动出院病例死亡病因感染占49.2%,病因不明、肿瘤、先天畸形和遗传代谢分别约占10%。主动出院病例死亡[8(3,15)]与存活[3(0,7)]PRISMⅢ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主动出院死亡与在院死亡病例的临床特征行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入Logistic回归分析,主动出院的农村病例较城市病例死亡风险增加55%(OR=1.554,95%CI:1.112~2.173,P=0.01)、无医疗保险病例较有医疗保险病例死亡风险增加169%(OR=2.686,95%CI:1.910~3.778,P=0.000);院前有心肺复苏史的患儿出院死亡风险降低53%(OR=0.467,95%CI:0.271~0.802,P=0.006),PRISMⅢ每降低1分,出院死亡风险降低4%(OR=0.962,95%CI:0.946~0.978,P=0.000)。 结论:中国华东8家医院PICU狭义病死率56%,广义的病死率16.8%(829/4 959);居住地为农村、无医疗保险增加了主动出院死亡风险。院前有心肺复苏史能降低主动出院的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尿酸测定在重症肺炎并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SIADH)中的意义。方法将26例婴儿重症肺炎并SIADH作为观察组(A组),定期监测血清钠浓度,待血钠正常后设为恢复组(B组),把不伴有SIADH的婴儿重症肺炎25例设为对照组(C组)。监测三组血清抗利尿激素(ADH)及尿酸。结果A组的血尿酸水平明显低于B组及C组(P〈0.01),血清抗利尿激素水平明显高于B组及C组(P〈0.01)。尿酸对婴儿重症肺炎并发SIADH诊断ROC曲线下面积为0.958。结论婴儿重症肺炎并发SIADH患儿的血尿酸水平低。血尿酸水平对婴儿重症肺炎有无并发SIADH的诊断起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53.
病例何×,55岁,住院号259273。14年前因子宫脱垂在当地医院行腹式全富切除术(脱垂程度及具体术式不详),术后恢复好。于4年前开始觉阴道肿物脱出如鸡蛋大,随后渐增大;近半年来有渐进性尿急、尿频和尿痛,间有肉眼血尿。体检:双下肺较多中小水泡音,心、肝,脾未见异常;下腹正中有手术疤痕,阴道前后壁完全膨出,呈一如新生儿头大小之球形肿物,肿物底部见一约10  相似文献   
54.
小儿急性毒鼠强中毒的血液灌流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子母活性炭血液灌流对毒鼠强中毒的治疗价值。 方法  采用BP 2 1血液灌流装置对 14例毒鼠强中毒患儿进行床边血液灌流治疗 ,测定患儿灌流前血、尿液、灌流后即刻及 2 4h血、72h的血、尿毒鼠强浓度 ;并与既往常规治疗的 11例患儿疗效进行比较。 结果  血液灌流后毒鼠强浓度明显下降 (P <0 0 1) ;血液灌流组与常规非血液灌流组比较 ,相同时期内血液、尿液毒鼠强浓度有明显下降 ,血浓度下降值分别为 ( 74 9± 2 1 8) μg/ml和 ( 11 5± 5 9) μg/ml,尿毒鼠强浓度下降值分别为( 79 4± 14 9) μg/ml和 ( 16 4 ± 7 8) μg/ml,两者均有显著差异P <0 0 1。 结论  炭肾血液灌流对毒鼠强有很好的吸附作用 ,吸附前后的血药浓度明显降低 ,炭肾血液灌流治疗毒鼠强中毒比常规治疗更有效。  相似文献   
55.
故事中心人物曹维珍,原中国人民志愿军炮兵第63师文工队员,现为河南驻马店市的退休教师。 1950年冬,曹维珍在南京进入解放军第三军械学校。1951年参加志愿军炮兵第63师,历任工作员,文化教员,文工队员等,1955年转业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血脂在脓毒症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organdysfunctionsyn-drom,MODS)患儿血中的变化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34例脓毒症并MODS的患儿(其中最后存活22例,死亡12例)作为脓毒症组,检测确定诊断后第2天晨起空腹血的血脂水平,并选择同一时期同一年龄组健康体检者15例,测血脂水平做为对照,进行前瞻性研究。结果存活者与死亡者的血清胆固醇(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死亡者有较低浓度的血胆固醇水平;脓毒症组与对照组的血清胆固醇(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脓毒症组有较低浓度的血胆固醇水平,而血甘油三酯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脓毒症并MODS患儿的血胆固醇(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与预后有关,血胆固醇(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越低,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57.
病例报告廖××,住院号240407,女,21岁。因反复口腔、外阴溃疡和眼结膜炎3年入院。病者于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口腔、外阴溃疡,继而又发生舌炎及眼结膜炎,剧烈疼痛伴发热。数天后双下肢出现多处红斑结节。在新疆诊断为“红斑狼疮”而住院  相似文献   
58.
目的:采用不同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小儿急性肺损伤,评价其疗效及副作用.方法:选择1999年1月~2004年12月收住本院儿童ICU急性肺损伤64例,随机分为3组,即高剂量组(甲基强的松龙20~30 mg.kg-1.d-1)、低剂量组(甲基强的松龙10 mg.kg-1.d-1)及对照组,连续监测血氧饱和度、血气分析、FiO2、呼吸机撤离时间等.结果: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PO2/FiO2恢复到300 mmHg以上时间、撤离呼吸机时间及发展为ARDS例数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O2/FiO2恢复到300 mmHg以上时间、撤离呼吸机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发展为ARDS例数少,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但高剂量组出现肠穿孔、真菌性腹膜炎及角膜溃疡致穿孔和真菌性败血症.低剂量组及对照组均未见此类并发症.结论:不同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小儿急性肺损伤均有效,剂量越大副作用越多.  相似文献   
59.
目的 分析不同血压类型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患儿的临床特点及预后,为临床早期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经验,并探索其发病机制。方法 本研究纳入2009年1月~2014年12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育英儿童医院诊断为川崎病休克综合征(Kawasaki disease shock syndrome,KDSS)的患儿8例(KDSS组),仅伴有舒张压降低的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 with diastolic hypotension,KDDH)患儿21例(KDDH组),同一时期血压正常的KD患儿32例(普通KD组)作为对照组。分析3组患儿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预后。结果 与普通KD组比较,KDSS和KDDH组患儿年龄> 3岁比例分别为75.0%、71.4%,较普通KD组的21.9%显著增高,KDSS和KDDH组中性粒细胞比例分别为0.90±0.04和0.82±0.08,较普通KD组的0.66±0.15显著升高。KDSS和KDDH组中CRP值分别为221±1160mg/L和168±69mg/L,较普通KD组的73±54mg/L显著升高。KDSS和KDDH组中血白蛋白值分别为22±4g/L和24±6g/L,较普通KD组的31±4g/L显著降低。KDSS和KDDH组中血钠值分别为120.0±7.7mmol/L和123.6±6.7mmol/L,较普通KD组的135.6±2.2mmol/L显著降低。KDSS和KDDH组中胸(腹)腔积液比值分别为87.5%和85.8%,较普通KD组的0%显著升高。另外KDSS组较普通KD组,存在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capillary refill time,CRT)(4.17±1.29s vs 2.52±0.72s)、Tei指数异常比例 (75% vs 0%)、左心室射血分数 < 55%比例(37.5% vs 0%)、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6192±2990mmol/L vs 739±691mmol/L)、肌钙蛋白I升高比例(75.0% vs 6.3%)、IVIG无反应比例(62.5% vs 6.3%)、冠脉扩张比例(87.5% vs 28.1%)、心电图异常比例(75.0% vs 6.3%)均显著升高。而KDDH组患儿的以上指标与普通K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KDSS组和KDDH组比较,CRT (4.17±1.29s vs 2.92±0.95s)、Tei指数异常比例(75.0% vs 9.5%)、左心室射血分数 < 55%比例(37.5% vs 0%)、NT-proBNP水平(6192±2990mmol/L vs 1063±742mmol/L)、肌钙蛋白-I升高比例(75.0% vs 9.5%)、IVIG无反应比例(62.5% vs 14.3%)、心电图异常比例(75.0% vs 9.5%)均显著升高。结论 KDSS和KDDH患儿年龄较大,全身炎性反应更加剧烈,均出现血管渗漏表现,并且KDSS易导致IVIG无反应及冠状动脉损害,而KDDH介于普通KD和KDSS之间,为病程的过渡阶段。  相似文献   
60.
目的对3例无焦痂恙虫病患儿的病原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mNGS)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探讨其在临床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19年10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收治的3例重症无焦痂儿童恙虫病的临床资料,2例为5岁男童,1例为6岁女童。3例患儿的外周血均进行mNGS检测。结果3例患儿经mNGS检测后均提示恙虫病东方体感染,且未并其他病原感染。例1死亡,例2和例3治愈出院。结论无焦痂恙虫病患儿早期诊断困难。对于临床感染性疾病,特别是早期无法确诊的疑难危重性感染性疾病,mNGS能够提供快速准确的病原学诊断支持,为精准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