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28篇
  免费   1058篇
  国内免费   738篇
耳鼻咽喉   669篇
儿科学   279篇
妇产科学   192篇
基础医学   1018篇
口腔科学   353篇
临床医学   2171篇
内科学   1413篇
皮肤病学   158篇
神经病学   513篇
特种医学   776篇
外国民族医学   395篇
外科学   1495篇
综合类   5482篇
预防医学   3576篇
眼科学   225篇
药学   2148篇
  30篇
中国医学   2051篇
肿瘤学   580篇
  2024年   175篇
  2023年   494篇
  2022年   452篇
  2021年   391篇
  2020年   371篇
  2019年   398篇
  2018年   416篇
  2017年   249篇
  2016年   375篇
  2015年   326篇
  2014年   864篇
  2013年   732篇
  2012年   892篇
  2011年   933篇
  2010年   918篇
  2009年   883篇
  2008年   942篇
  2007年   995篇
  2006年   990篇
  2005年   986篇
  2004年   1007篇
  2003年   813篇
  2002年   717篇
  2001年   879篇
  2000年   851篇
  1999年   639篇
  1998年   538篇
  1997年   497篇
  1996年   492篇
  1995年   451篇
  1994年   475篇
  1993年   334篇
  1992年   358篇
  1991年   309篇
  1990年   286篇
  1989年   303篇
  1988年   253篇
  1987年   237篇
  1986年   204篇
  1985年   206篇
  1984年   170篇
  1983年   142篇
  1982年   132篇
  1981年   85篇
  1980年   85篇
  1979年   36篇
  1978年   28篇
  1977年   30篇
  1965年   17篇
  1958年   2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61.
2002年3月至2004年8月我们采用关节镜下半腱肌腱和股薄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ACL)21例,获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62.
目的 系统评价针刺治疗对脑梗死患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及神经功能的干预作用,观察针刺对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通过计算机和人工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等,筛选有关“针刺对脑梗死患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及神经功能的干预作用”的随机对照试验,应用Cochrane评分法评估采纳的文献,Meta分析应用RevMen5.3.0软件进行。结果 共14篇文献,共计1 373例脑梗死病例,试验组与对照组分别为690、683例。Meta分析结果提示,试验组在降低炎性因子[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IL-1β、IL-10、IL-18]表达水平方面优于对照组;在对神经功能缺损的干预作用方面,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均数差(MD)=-3.22,95%CI(-5.26,-1.18),P=0.002,Z=3.09]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与西医常规药物治疗相比,针刺能够通过调节脑梗死后相关炎症因子的水平,从而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相似文献   
963.
高淑平  凡颖  周玉梅  邢利民 《全科护理》2023,(16):2190-2194
综述国内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吞咽功能障碍的研究现状。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吞咽功能障碍的原因、危害及流行病学,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发生吞咽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包括个人因素、疾病因素、医疗相关因素。总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吞咽功能障碍常用的评估方法及干预策略,为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吞咽功能及生活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64.
目的 评估城市大气颗粒物(particulate matter, PM)对成年居民患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 CVD)的影响及植被覆盖的效应修饰研究。方法 2015年在蚌埠市抽取4 000名成年居民,使用问卷调查和居民体检获得基本信息。通过卫星反演技术,获得参与者家庭所在1 km缓冲区的大气PM浓度,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PM与患CVD的关联。通过分层分析,探讨年龄、性别、BMI和植被覆盖对这种关联的潜在作用。结果 最终纳入3 190名对象,其中CVD患者1 080例。亚微米颗粒物(submicrometer particles, PM1)、细颗粒物(fine particulate matter, PM2.5)、可吸入颗粒物(inhalable particles, PM10)不同组之间患病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植被覆盖指标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 NDVI)、增强型植被指数(...  相似文献   
965.
目的观察螺纹钉与银汞合金桩核修复磨牙残根残冠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主根管螺纹钉加次根管银汞合金桩核,再行全冠修复残冠,临床观察0.5~5年。结果本组108例136牙,成功130例,成功率95.59%。结论主根管螺纹钉加次根管银汞合金桩核修复磨牙残根残冠,效果理想,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966.
967.
目的 构建融合分区注意力的UNet(PA-UNet)模型,观察其分割MRI中的膝关节软骨的价值。方法 对来源于Osteoarthritis Initiative-Zuse Institute Berlin数据集的膝关节MRI进行切片及预处理,以UNet为骨干网络构建基于分区注意力机制的PA-UNet模型,通过主、客观评价比较该模型与其他模型分割股骨软骨及胫骨软骨的效果;分别以基于UNet、基于SE(第2~4层)的UNet(UNet+SE)、+UNet、++UNet、+++UNet、+UNet+、++UNet++及PA-UNet模型的消融实验观察各模型分割膝关节软骨的效果。结果 PA-UNet可准确分割低难度、中等难度及困难样本中的股骨及胫骨软骨,其分割细小结构效果优于SegNet、UNet及DeepLabv3+模型;其分割股骨软骨及胫骨软骨的戴斯相似系数(DSC)及交并比均高于、而豪斯多夫距离均低于UNet、DeepLabv3+、SA-UNet、RA UNet及SegNet模型。以PA-UNet模型分割股骨软骨及胫骨软骨的DSC分别为88.97%及82.72%,均高于UNet、UNet+SE、+UNet、++UNet、+++UNet、+UNet+及++UNet++模型。结论 PA-UNet可完整分割MRI中的膝关节软骨,尤其对细小结构的分割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68.
目的 了解脑卒中半失能老年患者在参与康复治疗决策时的体验,为制定决策支持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本研究为质性研究,选取31名脑卒中半失能老年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根据Colaizzi七步分析法对资料进行整理。结果 共提炼出3个主题和11个亚主题,即康复决策的复杂感受(迷茫、无助感、不确定感、挫败感、对医护的信任感);面临多重决策困境(参与决策延迟、信息支持不足、经济负担重、替代决策干扰);存在多方面的决策支持需求(医护人员的专业指导、有效的决策辅助支持、完善的延续性康复体系)。结论 脑卒中半失能老年患者面临多重康复决策困境,医护人员需缓解患者负性情绪,了解其真实参与决策的意愿,给予专业指导与信息支持,进而制定科学的决策支持策略。  相似文献   
969.
目的 分析特发性矮小症(ISS)患儿血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P)、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变化及与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南阳市中心医院2019年6月至2021年3月间97例ISS患儿为ISS组,纳入同期来院体检的100名健康体检儿童资料为健康对照组,比较两组受试者一般临床资料及血清BAP、IGF-1及IGFBP-3水平,分析血清BAP、IGF-1及IGFBP-3对ISS的诊断价值。ISS组患儿入院后均给予rhGH治疗,治疗12个月后,根据治疗效果将ISS组患儿分为显效组、有效组和无效组,比较三亚组患儿血清BAP、IGF-1及IGFBP-3水平。结果 ISS组和健康对照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SS组身高、体重、BAI、BAD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BAP、IGF-1及IGFBP-3水平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分析显示,血清BAP、IGF-1及IGFBP-3单独及联合诊断小儿ISS的A...  相似文献   
970.
目的了解老年患者的用药情况,评判药物使用的合理性.方法应用回顾性病历调查方法对1 000例老年住院患者用药进行了分析,共查阅5 600余条医嘱.结果 1 000名患者住院期间使用药物平均为4~15种,最多可达26种;35.2%患者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有8种常见的不合理用药表现,药物相互作用及药物不良反应随用药品种增多而增加.结论老年住院患者存在不合理用药,应加强临床用药的监测,尽量减少用药品种,避免不合理的联合用药,进一步提高老年住院患者的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