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2篇
  免费   62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170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2篇
肿瘤学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91.
目的研究多回波采集的增强T2*加权血管成像(ESWAN)序列的TR和TE参数对磁敏感效应的影响;调整更适合出血性剪切灶检出的ESWAN序列参数。资料与方法 10例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患者经两种不同参数设置的ESWAN序列(两种序列的参数区别在于:短TE的ESWAN序列的首个回波TE 10 ms,TR 77 ms;长TE的ESWAN序列的首个回波TE 48 ms,TR 104 ms)扫描获得两组ESWAN图像,经后处理得到两组幅度图,将幅度图行最小强度投影(MinIP)后在两组图像上分别计数出血灶的数目、测量出血灶的容积,在三脑室上部及室间孔层面对显影的脑深部静脉计数。用配对t检验的方法检验两组数据的差异性。结果两组图像显示的微出血灶的数量及分布完全一致;长TE的ESWAN序列测量的微出血灶容积显著大于短TE的ESWAN序列;长TE的ESWAN序列显示的脑深部静脉数量明显多于短TE的ESWAN序列。结论 ESWAN序列的多回波采集优势,即使明显缩短首个回波的TE,后续的回波仍能保障对微出血灶检出的磁敏感效应;随着TE的延长,显影的静脉数量明显增多,但模糊效应也逐步放大,出血灶容积的放大比例也增加。对于脑外伤...  相似文献   
92.
目的 探讨腹外型韧带样型纤维瘤的影像学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5例腹外型韧带样型纤维瘤病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其中MRI检查11例,增强10例;CT检查5例,增强4例.结果 13例位于四肢、胸壁、颈部及臀部软组织内,2例位于骨.形态上,13例呈类圆形或分叶状肿块,2例呈不规则斑片状影,10例边界不清或部分不清,5例边界尚清.肿块直径较大,平均直径约9.7 cm.CT显示,5例病灶均呈略低于肌肉的低密度灶,其中1例伴囊变、坏死;MRI显示,11例病灶与肌肉比较均呈不均匀等或稍长T1、稍长T2信号,内均伴条片状长T1、短T2信号,其中1例伴囊变、坏死.MRI增强10例呈不均匀明显强化;CT增强4例,3例轻度欠均匀强化,1例不均匀明显强化,2例静脉期呈渐进性强化.病理镜下瘤细胞呈长梭形,无明显异型性,核分裂少见,呈侵袭性生长,浸润周围的横纹肌及脂肪组织,伴胶原纤维增生及程度不等的透明变性、黏液变性.结论 腹部外型韧带样型纤维瘤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且MRI对手术切除范围的判断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93.
94.
海绵窦炎的MRI诊断(附16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回顾性分析海绵窦炎的临床及MRI表现。方法对16例经临床诊断的海绵窦炎患者行MRI检查,分别选取矢状面、轴面及冠面扫描,其中9例行Gd DTPA增强扫描,1例加作MRA3D TOF。结果全部病例病变侧海绵窦形态发生改变,在T1WI呈等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边缘不清。增强扫描明显强化,颈内动脉(ICA)被包绕,管腔变窄并发现多数病例(10/16)同时伴有邻近部位的炎症病灶。结论MRI能发现海绵窦炎并作出准确诊断,为临床提供有效信息。  相似文献   
95.
高级别星形细胞瘤扩散张量成像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平均扩散系数 (ADC)和各向异性分数 (FA)在鉴别高级别星形细胞瘤肿瘤组织、水肿及正常脑组织中的价值。方法 :16例高级别星形细胞瘤在治疗前行常规MRI及扩散张量成像 (DTI)。在T1WI增强、T2 WI及FA图上确定肿瘤、水肿及邻近正常白质区 ,测量并分析这些区域FA值及ADC值的差异。结果 :在ADC图上 ,肿瘤实体区与正常脑实质相比 ,几乎呈等信号 ;水肿区呈稍高信号 ;肿瘤囊变坏死区呈高信号。在FA图上 ,囊变坏死区呈低信号 ;肿瘤区呈等信号及低信号 ;水肿区呈等信号及稍高信号。肿瘤囊变坏死区ADC值 (2 .16± 0 .14 7)× 10 -3 mm2 /s ,水肿区 (1.5 5± 0 .0 66)× 10 -3 mm2 /s ,肿瘤实体区 (1.3 3± 0 .0 8)× 10 -3 mm2 /s ,邻近正常白质区 (0 .76± 0 .0 5 7)× 10 -3 mm2 /s。邻近正常白质区FA值最高 (0 .45± 0 .0 3 7) ,肿瘤囊变坏死区最低 (0 .0 5± 0 .0 12 )。所有患者肿瘤实体区与水肿区、正常白质区ADC值的差别均具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所有患者肿瘤实体区、水肿区与正常白质区FA值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肿瘤实体区与水肿区FA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ADC值可用于区分正常脑白质、水肿和肿瘤实体区 ,FA值对于组织学鉴别无明显意义。ADC值、FA值能否确定  相似文献   
96.
MR扩散张量成像对脑肿瘤的初步应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评价MR扩散张量成像在脑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搜集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脑膜瘤和星形细胞瘤病例共 3 3例 ,行常规MRI、扩散张量成像 (DTI)检查。构建各向异性分数 (FA)图 ,并测量肿瘤及周围白质的FA值。结果 :正常白质纤维在FA图上表现为高信号。在肿瘤存在时 ,周围白质纤维可表现为受推压移位或浸润破坏 ,破坏后FA值降低 ,表现为低信号。这些表现在常规MRI上均未清楚显示。结论 :DTI可清楚显示肿瘤与周围白质纤维的解剖关系 ,指导临床制订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97.
目的 :评价平阳霉素碘油乳剂肝动脉栓塞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2 1例肝海绵状血管瘤患者 ,经导管肝动脉内注入平阳霉素碘油乳剂 5~ 2 0ml ,然后用明胶海绵或聚乙烯醇 (PVA)颗粒适量栓塞肿瘤供血动脉。结果 :所有病例术前肝动脉造影均显示典型的肝海绵状血管瘤血管造影征象 :“爆米花样染色”、“早出晚归”的异常血管湖样改变。所有病例均成功实施了栓塞治疗 ,栓后肿瘤血供中断 ,瘤体缩小 ,临床症状减轻或消失。结论 :采用介入方法经导管注入平阳霉素碘油乳剂加适量明胶海绵或PVA颗粒治疗肝血管瘤 ,是一种微创、安全、简便可行且疗效显著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8.
MRI-FIESTA成像序列对胆道结石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磁共振FIESTA序列对胆道系统结石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30例CT诊断为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其中14例伴肝外胆管结石(肝总管6例,胆总管结石8例),均行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MRCP)检查,同时对兴趣区分别行薄层FRFFSE-T_2WI脂肪抑制序列及FIESTA脂肪抑制序列扫描检查,比较两组对结石的诊断符合率。所有病例后均经手术或ERCP证实。结果 30例胆内胆管结石,MRCP+FRFFSE组阳性19例,符合率63%;MRCP+FIESTA组阳性26例,符合率87%,两者肝内结石符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肝外胆管结石,MRCP+FRFFSE组阳性15例,其中假阳性1例,MRCP+FIESTA组阳性14例,两者符合率均近100%,肝外结石符合率无明显差异性。结论 FIESTA序列对胆道结石尤其是肝内结石有极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9.
MR磁敏感成像技术的原理及其在脑部疾病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磁敏感成像技术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MR新技术,是一项可以反映组织磁敏感属性的新的对比度增强技术,提供了T1WI、T2WI、质子密度以及扩散程度之外的另一种对比度,包含脂肪、铁、钙、去氧血红蛋白等物质的组织磁敏感属性与邻近的背景组织明显不同,在幅度图像的后处理巾使用相位蒙掩(phase mask)技术提高幅度图像的相佗对比,  相似文献   
100.
磁敏感成像在脑微出血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磁敏感成像(SWI)对脑微出血的诊断价值,以及对临床利用溶栓药物治疗脑梗死可能出现的脑出血等潜在危险的预见性。方法:6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通过常规T1WI及T2WI检查,根据是否存在脑梗死或腔隙脑梗死分为存在基础病变的高危组(44例)和无基础病变的对照组(22例)。分析两组患者SWI序列显示脑微出血灶的阳性率。结果:所有受检者SWI显示满意。统计分析两组病例在SWI序列中脑微出血灶的个数以及病灶出现的部位。22例对照组中,SWI阳性者为3例。44例高危组中,阳性者为21例。24例阳性患者中,微出血灶出现在基底节区15例,出现在枕、顶、颞、额叶皮层共9例。结论:SWI在检出脑微出血灶方面有明显的优势。对于存在脑梗死等基础病变的高血压患者,SWI显示脑微出血灶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单纯高血压患者,可为临床应用溶栓药治疗脑梗死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