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2篇
  免费   62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170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2篇
肿瘤学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应用磁共振波谱(MRS)观察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MCAO)再灌流后海马迟发性神经元死亡和伴随的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增生,为评价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提供无创性观察指标。方法:W istar大鼠16只MCAO 1 h后再灌流及假手术对照组10只,6周后分别进行MRS和病理学对比观察,根据海马的形态、细胞密度变化及免疫组化结果分析磁共振波谱中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胆碱复合物(Cho)、肌酸和磷酸肌酸(Cr PCr)、肌醇(m I)的对应性改变。结果:MCAO再灌流组大鼠缺血同侧海马的NAA、Cr及NAA/Cr的比值显著低于对侧和对照组,平均为2.05±0.33、2.42±0.41和0.86±0.10(对侧3.45±0.58、3.10±0.93、1.18±0.32,对照组3.42±0.43、3.57±0.47、0.98±0.14),m I和m I/Cr在缺血同侧海马(1.47、1.30)明显高于对照组(0.15、0.15)。结论:通过磁共振波谱的NAA和m I可以同时显示MCAO再灌流后海马的迟发性神经元死亡及伴随的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增生。但神经元的丢失程度与NAA存在不完全对应性,这种变化可能与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增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缺血半暗带两种判定方法的一致性.方法采用GELightSpeed 16 MSCT对10例超急性脑缺血患者进行CT灌注成像和复查CT.采用两种方法判定半暗带,一种是计算半暗带阈值以判定半暗带(对比法),另一种是将CBV与CBF图上变化不一致的区域判断为半暗带(不匹配法).结果半暗带阈值(CBF%)为0.20~0.66,两种方法间一致性系数Kappa(K)为0.7877.ROC曲线显示对比法的诊断效能高于不匹配法.结论 CT灌注成像判定半暗带的两种方法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83.
目的通过与平扫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及增强T1WI的比较研究,探讨增强FLAIR序列在脑转移瘤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20例脑转移瘤患者行增强前后T1WI和FLAIR成像,计数两种序列上转移瘤的数目,测量肿瘤强化程度、强化百分比和肿瘤体积,计算肿瘤与白质、肿瘤与脑脊液的对比率(CR)和对比噪声比(CNR)。结果20例中1例仅增强T1WI发现3个点状强化灶,余19例共327个转移灶中平扫FLAIR序列发现100个,增强T1WI发现292个,两者共发现298个;增强FLAIR序列发现181个。与增强T1WI相比,仅增强FLAIR序列显示的35个转移灶中,26个位于皮层或皮层下;2个小脑半球灶直径达14mm,余33个直径均<5mm。受血管结构的影响,增强T1WI上7个病灶假阳性,9个为假阴性,而在增强FLAIR序列上均明确诊断。在T1WI上肿瘤的强化程度和强化百分比高于FLAIR序列,而肿瘤与白质、肿瘤与脑脊液的CR和CNR则以FLAIR序列为高,增强T1WI和增强FLAIR序列上的转移瘤体积平均为(4.2±6.2)cm3和(4.0±6.5)cm3,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增强FLAIR序列在脑转移瘤的诊断中有一定的价值,尤其是对位于皮层表面的病灶,其与增强T1WI具有很好的互补性。  相似文献   
84.
鼻腔及鼻窦螺旋CT仿真内镜成像质量控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影响鼻腔及鼻窦螺旋CT仿真内镜(CTVE)成像质量的因素。方法:采用美国GE公司Prospeed SX Adantage低压滑环螺旋CT机,对我院36例鼻腔有鼻窦病变患者,将基分为3组选用不同的扫描参数进行检查,所有病例图像传至工作站,使用NavigaterSmooth进行VE重建,比较并分析成像质量。结果:行CTVE检查的36例病例均能清晰、完整地显示鼻腔解剖结构。结论:影响CTVE图像质量的技术因素,主要包括扫描参数、重建方式、窗口技术、阈值以及术前准备、运动伪影等。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尿路成像(MSCTU)技术对泌尿系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以及此技术相对IVU检查的优越性。方法:40例泌尿系病变患者分别行3期CT增强扫描、CT尿路成像及IVP检查,并进行对比分析。MSCTU后处理技术包括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容积再现(V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等。结果:40例CT检查(包括常规轴位扫描和重组图像)可清晰直观地显示病变的部位、性质、大小、形态、与周围组织的解剖关系以及继发改变,明显优于IVP。结论:MSCTU具有图像质量好、对病变检出率显著高于IVP检查的特点,结合原始横断面图像,基本可以取代IVP检查。  相似文献   
86.
郑红伟 《放射学实践》2007,22(2):212-212
颈部动脉夹层(CAD)是在短期内具有动态变化的疾病,本研究的目的是分析已确诊早期颈部动脉夹层(CAD)患在两个星期内MRI表现来评估颈部动脉夹层(CAD)短期的形态学变化。  相似文献   
87.
MR涎管造影临床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评价MR涎管造影的各种序列技术和临床应用。方法 依次采用短时反转恢复序列(STIR)、重T2加权快速自旋回波序列(重T2WIFSE)、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序列(SSFSE),厚层扫描,快速采集,于服用维生素C(VitC)前后分别扫描。检查了30例,其中13例为志愿者,17例为可疑涎管异常者。结果 3种序列均能显示正常腮腺和颌下腺主导管。13例志愿者STIR序列均能清晰显示涎管1级和2级分支,2例能显示管径约为0.8mm的末梢分支;重T2WIFSE序列可清晰显示13例志愿者1级分支、10例2级分支;SSFSE序列可显示10例涎管1级分支、6例2级分支。STIR序列能清晰显示患者主导管和涎管1、2级分支;重T2WIFSE序列清晰显示患者12例涎管1级、8例2级分支;SSFSE序列清晰显示患者10例1级分支、4例2级分支。17例可疑异常者,腺体炎症7例,急性炎症主导管稍增粗,末梢导管呈点、球状扩张;颌下腺癌1例,导管受压移位,呈截断状改变;良性肿瘤7例,涎管受压移位,无中断;干燥综合征及涎腺病各1例,涎管未见明显异常。16例患者含服VitC0.2g后5min重复扫描,涎管显示较前增粗。结论 MR涎管造影能清晰显示腮腺和颌下腺导管系统,其中STIR序列能清晰显示导管2级分支,是1种显示涎管的非侵袭性方法,含服VitC后可使唾液分泌增多,从而使涎管显示率增加,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8.
本研究的目的是分析全脑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和桥脑的单体素波谱成像能否作为一种潜在的方法判断严重脑外伤昏迷患者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89.
急性脑缺血CT灌注成像各参数动态变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采用自体血栓栓塞模型研究CT灌注成像各参数在脑缺血 12h内的动态变化以及计算各参数的半暗带阈值。方法 :5只新西兰大白兔行自体血栓栓塞制成局灶性脑缺血模型。采用GELightspeed 16MSCT ,在基础灌注后于栓塞后 2 0min扫描一次 ,1~ 6h内每隔 1h扫描一次 ,6~ 12h内每隔 2h扫描一次。CT灌注软件可以给出每个时间点的各参数图。在完成缺血后 12hCT灌注扫描后 ,断头取脑 ,进行TTC染色 ,并根据CT灌注各参数图和TTC的染色结果将梗塞侧分为中心梗塞区 ,半暗带区和相对正常区三部分。结果 :所有参数的动态变化可分为三个阶段 :①梗塞后 2h内 :CBV在中心梗塞区明显下降 ,在半暗带区轻度下降或正常 ,在相对正常区轻度上升 ,CBF在三个区域均明显下降 ,MTT和TTP均明显延长 ;②梗塞后 2~ 5h :所有参数均在一定水平上轻度波动 ;③梗塞后 5~ 12h :在中心梗塞区和半暗带区CBV和CBF下降 ,MTT和TTP延长和轻度缩短 ,而在相对正常区CBV和CBF明显上升 ,MTT和TTP明显缩短。在缺血 2 0min时 ,若CBV % <6 6 .5 7% ,CBF % <39.2 2 % ,MTT % >2 .6 3或TTP % >1.97,缺血组织就发生不可逆损伤。结论 :实验证明CT灌注成像能够准确地显示脑缺血的部位和范围 ,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脑缺血的病理生理改变。CT灌注检查能够指导  相似文献   
90.
脑星形细胞瘤MRI与病理对照统计学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不同级别脑星形细胞瘤(AG)的MRI表现,探讨MRI特征与AG分级相关性,方法:收集经MRI诊断和手术病理证实的AG123例,按病理诊断标准分为四级,Ⅰ级34例,Ⅱ级36例,Ⅲ级35例,Ⅳ级18例,对其MRI表现的10个特征(信号不均匀性,囊性坏死,出血、越过中线、水肿、占位、肿瘤血管、强化程度及强化不均匀性)进行统计分析,采用方差分析和SNK检验法。结果:除“越过中线”外,其余9个MRI征象均对AG分级有较大的帮助。尤其信号不均匀性,出血及强化程度在各级AG之间差异均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不同级别星形细胞瘤与MRI表现有一定的相关性,MRI对AG的分级诊断有较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