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09篇 |
免费 | 89篇 |
国内免费 | 30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4篇 |
儿科学 | 3篇 |
妇产科学 | 15篇 |
基础医学 | 46篇 |
口腔科学 | 25篇 |
临床医学 | 192篇 |
内科学 | 67篇 |
皮肤病学 | 5篇 |
神经病学 | 10篇 |
特种医学 | 68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5篇 |
外科学 | 91篇 |
综合类 | 393篇 |
预防医学 | 252篇 |
眼科学 | 28篇 |
药学 | 110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158篇 |
肿瘤学 | 4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5篇 |
2023年 | 38篇 |
2022年 | 38篇 |
2021年 | 38篇 |
2020年 | 43篇 |
2019年 | 37篇 |
2018年 | 34篇 |
2017年 | 25篇 |
2016年 | 39篇 |
2015年 | 37篇 |
2014年 | 98篇 |
2013年 | 84篇 |
2012年 | 101篇 |
2011年 | 90篇 |
2010年 | 75篇 |
2009年 | 56篇 |
2008年 | 47篇 |
2007年 | 70篇 |
2006年 | 62篇 |
2005年 | 68篇 |
2004年 | 48篇 |
2003年 | 43篇 |
2002年 | 31篇 |
2001年 | 45篇 |
2000年 | 31篇 |
1999年 | 28篇 |
1998年 | 27篇 |
1997年 | 25篇 |
1996年 | 25篇 |
1995年 | 27篇 |
1994年 | 18篇 |
1993年 | 15篇 |
1992年 | 12篇 |
1991年 | 16篇 |
1990年 | 13篇 |
1989年 | 6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5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目的 探讨干眼病的危险因素,为干眼的科学预防及其病因学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对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确诊的556例干眼患者,按照年龄和性别1∶1匹配,选取同期门诊或病房非干眼患者556例对照研究,进行统一的问卷调查和相关检查(包括裂隙灯检查、泪膜破裂时间、SchirmerⅠ试验、角膜荧光素染色)获取资料.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丙型肝炎(OR=5.956,95%CI:2.028~17.497)、结缔组织病(OR=2.284,95%CI:1.631~3.197)、创伤后应激障碍(OR=1.750,95%CI:1.144~2.678)、绝经后雌激素治疗(OR=1.945,95%CI:1.022~3.700)、头颈部的放射治疗(OR=6.829,95%CI:1.394~33.448)、抗组胺药(OR=2.133,95%CI:1.452~3.134)、角膜接触镜(OR=6.380,95%CI:2.071~19.657)、视频终端使用超过6h(OR=2.695,95%CI:1.399~5.192)为干眼的独立危险因素;经常食用Ω-3脂肪酸类食物(OR=0.486,95%CI:0.283~0.835)可能为干眼的保护因素.结论 干眼的独立危险因素为丙型肝炎史、结缔组织病史、头颈部的放射治疗、绝经后雌激素治疗、抗组胺药、角膜接触镜、视频终端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经常食用含Ω-3脂肪酸类食物是干眼的保护因素.本研究结果将有助于临床预防与治疗,对降低干眼的患病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2.
目的 制备一种载染料苏丹黑的聚乳酸羟基乙酸高分子超声造影剂(SB-PLGA),研究其增强兔肿瘤淋巴结显像的效果及作为前哨淋巴结(SLN)活检指示剂的可行性和价值.方法 采用双乳化法和冷冻干燥法制备载苏丹黑的高分子超声造影剂.建立兔大腿皮下VX2肿瘤淋巴结模型8只,经足垫皮下注射造影剂,超声造影显像胭窝肿瘤前哨淋巴结及第二站腹股沟淋巴结,观察其造影增强情况.分别于30 min后行腘窝淋巴结清扫切除蓝染的淋巴结,观察第一站腘窝淋巴结及第二站腹股沟淋巴结的染色情况,并行冰冻切片HE染色.结果 SB-PLGA超声造影剂形态规则,粒径分布均匀;超声造影可明显增强肿瘤淋巴结显像,而第二站淋巴结显像不明显;胭窝淋巴结清扫术中可见淋巴结染色效果好,30 min后,冰冻切片HE染色可见淋巴结内造影剂存在于淋巴窦内,并有大量进入巨噬细胞;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均未见第二站淋巴结蓝染.结论 SB-PLGA超声造影剂是一种良好的肿瘤淋巴结显影剂和指示剂.淋巴结内巨噬细胞吞噬造影剂后导致造影剂在淋巴结内滞留和聚集可能与其增强淋巴结显影的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33.
载超顺磁性氧化铁和阿霉素多功能高分子微泡的制备和体外显影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制备一种载超顺磁性氧化铁和化疗药物阿霉素的多功能高分子微泡(MPMBs),探讨其体外超声和磁共振显像效果.方法 采用双乳化法和冷冻干燥法制备MPMBs和普通高分子微泡(PMBs),检测前者的一般性质及其包封率和载药量,观察其体外释药特性以及超声和磁共振的显像效果.结果 MPMBs形态规则,粒径分布较均匀,包封率为(60.20±2.69)%,载药量为(6.02±0.27)%;体外释药实验证明超声能促进MPMBs中阿霉素的释放;体外超声显影实验显示MPMBs较PMBs显影效果好,体外磁共振显影实验证实MPMBs具备增强磁共振显像的功能.结论 成功制备出的MPMBs是一种具备治疗功能以及超声、磁共振双模式显影效果的多功能造影剂. 相似文献
134.
王春霞林鹏张晓云满冬梅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9,(7):34-35
目的:通过对本院31例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高风险因素及转归预后,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对本院2013年1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31例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妊娠期脂肪肝发病有明显季节性,与妊娠胎儿性别、患者BMI、妊娠孕周等有明显相关性;妊娠期患者存在消化系统、泌尿系统、血液系统等多脏器损伤,及早给予血浆置换可能对患者治疗有益。结论:1)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患者多为年轻正常BMI孕妇,于妊娠34周左右发病,男胎多见,冬春季多发;2)患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升高显著,并与病情正相关;尿素、尿酸升高显著,积极治疗后可迅速改善;血浆纤维蛋白原降低明显,往往预示预后不佳;3)因病情进展迅速,对于诊断急性脂肪肝尚无有效影像学检查手段;4)尽快有效地行血浆置换可能会降低患者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5.
目的探讨桥本甲状腺炎Th1/Th2的平衡偏移及其在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04-01~06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1例桥本甲状腺炎(HT组)和45名健康人(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D4^+CCR5^+和CD4^+CD30^+细胞,以其各自百分比和平均荧光强度(MFI)作为反映Th1/Th2免疫应答强度的指标。结果HT组中CD4^+CCR5^+和CD4^+CD30^+细胞的百分比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且二者的MFI都与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的浓度呈正相关。结论在HT患者中CCR5^+和CD30^+的表达均增加,提示,Th1和Th2细胞可能共同参与了HT的发病。 相似文献
136.
目的了解广西美沙酮门诊服药人员的行为流行病学特征,为今后更有效地实施行为干预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招募正在接受美沙酮维持治疗并符合入组标准的服药人员,对其进行统一问卷调查并检测艾滋病病毒(HIV)抗体,用χ2检验分析高危行为及HIV感染率在不同人口学特征人群的差异。结果共招募到正在接受美沙酮维持治疗并符合入组标准的服药人员1 623人,有效应答者1 599人。其中30.46%(487/1 599)的人自我报告在服药期间曾有过偷吸毒品行为,29.83%(477/1 599)认可在过去的30天里与固定性伴有过无保护性行为,8.07%(129/1 599)认可在过去的6个月里发生过多性伴行为,其中54.26%(70/129)为无保护性行为。统计学分析显示,壮族及其他少数民族偷吸率较高,不同性别、婚姻及工作状况的人群其高危行为的发生率存在差异,单身、低文化程度及无业者的HIV感染率较高。结论行为干预效果不理想,对此类人群的综合干预措施仍需深入研究,措施落实力度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137.
目的观察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H)用于老年肝癌患者肿瘤切除术时对围术期肝肾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全麻下行肝脏肿瘤切除手术老年患者30例(ASAⅠ-Ⅱ级,年龄60-70岁),随机分为ANH组(n=15)和对照组(n=15)。ANH组在麻醉诱导后行ANH,对照组未行血液稀释。观察病人在麻醉诱导前(T1)、ANH后30min(T2)、术始1h(T3)、术毕(T4)和术后24h(T5)的肝、肾和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对照组在相应时间点检测同类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围术期出血量相近,ANH组术中有3例需输入异体血(平均输注350±70.7ml),对照组术中有8例需输入异体血(平均输注457±181.3ml),ANH组异体血需求量比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ANH组患者Hb、Hct、PLT值在ANH后各时点与术前比较明显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1比较,两组的TP、ALB在T2后逐渐降低,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ALT、AST在T2以后逐步升高(P〈0.05),且对照组显著高于ANH组(P〈0.05);两组在ANH后PT、APTT值与术前比较明显延长,但仍在正常范围以内,回输自体血后指标得到一定改善;两组患者凝血指标TT、D-二聚体以及肾功能指标BUN、Cr、β2-M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NH用于老年肝癌切除手术对患者肝、肾和凝血功能无明显不利影响,并可有效的减少异体输血量和输血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8.
肺心病患者处于低氧状态,血液黏滞,持续反复肺部感染而致急性加重。笔者于2000年1月~2005年1月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肺心病急性加重期33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9.
Tau蛋白高度磷酸化形成的神经原纤维缠结主要见于神经系统变性疾病。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脑白质缺血性损伤后,Tau蛋白免疫反应性明显增强。因此,Tau蛋白可能参与了脑缺血后白质损伤的发生和发展。文章综述了Tau蛋白在脑缺血后白质损伤的表达、作用机制及其与临床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0.
目的针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介入治疗过程中应用综合护理的护理效果进行探究。方法从2017年6月~2018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接受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中随机选取46例进行研究。对照组病人予以普通的护理干预,而实验组病人予以综合护理干预。结果 SAQ评分结果显示,实验组病人疾病认知程度、治疗满意程度、心绞痛发作状态、心绞痛稳定状态以及躯体活动受限程度等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病人。随访结果显示,对照组病人在出院6个月期间出现不良心脏事件的概率为56.52%,显著高于实验组病人的26.09%。两组病人各项指标结果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介入治疗中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减轻病人的心绞痛程度,提升病人生活质量,还能降低病人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