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4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23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31.
目的 :探讨新型简单有效的治疗锁骨骨折外固定方法。方法 :60例锁骨骨折经手法复位后 ,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 ,用经塑形后半管状的一次性注射器针筒固定锁骨骨折端 ,再配合用双圈固定法固定双肩。对照组30例 ,采用双圈固定法固定双肩。结果 :两组复位固定质量、愈合时间、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有显著性差异(P<0 05)。结论 :注射器针筒加双圈固定治疗锁骨骨折是一种新型简单、有效的外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32.
交锁髓内针内固定法具有固定牢固 ,可防止骨折端缩短、成角及旋转畸形 ,骨折愈合率高等优点 ,是目前骨折内固定术中比较理想的方法之一。但手术操作不当或不细致 ,亦可出现失误而导致并发症。作者自 1998年以来应用交锁髓内针治疗四肢管状骨骨折 12 3例 ,取得满意效果 ,但也出现一些失误或者并发症。为了提高疗效 ,现总结经验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12 3例 ,男 93例 ,女 30例。年龄 2 1~ 89岁。陈旧性骨折 2 0例 ,新鲜骨折 10 3例。其中肱骨干骨折 5例 ,股骨转子间骨折 4 2例 ,股骨干骨折 2 7例 ,胫腓骨骨折 4 9例。均使用…  相似文献   
33.
【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探讨当归-骨碎补配伍治疗骨折三期辨证中期的作用机制。【方法】 借助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筛选出当归、骨碎补的有效化合物及其靶点,通过STRING、CTD及GeneCards数据库对当归-骨碎补治疗闭合骨折的靶点进行数据分析,利用Cytoscape 3.7.1开放源码的生物信息分析软件构建化合物-靶点网络、蛋白-蛋白互作网络、化合物-靶点-疾病网络。应用ClueGO插件对当归-骨碎补治疗闭合骨折的靶点进行基因本体论(GO)分析,并对核心靶点基因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 共筛选出当归、骨碎补有效化合物20个,闭合骨折核心靶点25个, 当归-骨碎补治疗闭合骨折的KEGG富集通路共51条,包括低氧诱导因子1(HIF-1)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信号通路等。【结论】 当归-骨碎补配伍可能通过主要活性成分β-谷甾醇、山柰酚、柚皮素、木犀草素、黄烷酮类、固醇类、海州骨碎补苷等,作用于HIF-1、TNF、PI3K/Akt、VEGF等信号通路促进骨折三期辨证中期的愈合。  相似文献   
34.
安平  郭勇飞  滕居赞 《广西医学》2006,28(3):425-426
骨片钉内固定系统,是1970年AO小组的研究人员将克氏针与螺丝钉有机结合改进的产物.2003年以来,笔者采用骨片钉系统治疗肱骨外髁骨折68例,临床观察疗效满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5.
目的:观察揉髌手法对兔膝关节软骨组织及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探讨揉髌手法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50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手法组、针剂组、模型组、假模组和正常组各10只。前3组通过手术造成骨内高压型动物模型。造模1周后手法组采用揉髌手法施术5周共17次;针剂组膝关节内注射玻璃酸钠液共5次。造模后16周末分别处死所有动物,取右膝关节内侧胫骨平台软骨组织,采用HE染色和甲苯胺蓝染色,光镜或电镜观察软骨组织和细胞超微结构变化,数据经统计学处理。结果:模型组软骨细胞超微结构改变明显,软骨组织退变严重,与手法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揉髌手法可明显延缓兔膝关节软骨组织的退行性改变。  相似文献   
36.
2000年1月~2006年12月,我院采用在C臂X线机透视下闭合复位,小切口切开,动力髋(DHS)内固定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5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7.
中西医结合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栓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综合方法在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THA)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228例THA术后患者随机分为A、B 2组,A组108例应用华法林片口服,低分子右旋糖酐静脉滴注配合应用CPM持续被动活动,B组120例除上述措施外并辅以下肢中药烫疗,比较2组疗效。结果A组8例出现下肢深静脉栓塞占7.4%,B组4例占3.3%,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合理使用药物配合持续被动活动机功能锻炼,并辅以中药烫疗,可明显降低THA术后下肢深静脉栓塞的发生。  相似文献   
38.
膝关节急、慢性滑膜炎是膝关节疼痛常见的原因之一.其特点为病程长、易复发.1996~2004年笔者应用丁胺卡那注射液配生理盐水灌洗膝关节腔,配合我院自制白药膏外敷,治疗25例急慢性滑膜炎患者,总有效率达92%,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9.
目的:观察活络效灵丹加味对预防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该疗法预防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下肢人工关节置换术后8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华法林组和中药组各40例,中药组术后内服活络效灵丹加味中药,华法林组术后口服华法林片2.5mg,均治疗2周。结果:两组干预前后凝血酶原时间变化情况比较,中药组干预14天,21天后,与华法林组治疗后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活络效灵丹加味对预防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优于华法林组,而且具有安全、有效、毒副作用小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肘关节游离体取出术的临床应用。方法 2007年5月至2009年5月行肘关节镜术5例,采用改良HSS肘关节评分作为疗效评定标准,随访6~26个月,平均12.5个月。结果 5例中优4例,良1例,优良率为100%,无明显并发症。结论肘关节镜下游离体取出具有微创伤、康复快、疗程短、功能改善确切等优点,诊断与治疗并行,临床效果令人满意,选择入路及规范操作是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