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39篇
  免费   94篇
  国内免费   66篇
耳鼻咽喉   12篇
儿科学   13篇
妇产科学   23篇
基础医学   145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243篇
内科学   248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16篇
特种医学   100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201篇
综合类   676篇
预防医学   220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206篇
  5篇
中国医学   211篇
肿瘤学   64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106篇
  2013年   84篇
  2012年   108篇
  2011年   138篇
  2010年   110篇
  2009年   123篇
  2008年   124篇
  2007年   115篇
  2006年   94篇
  2005年   88篇
  2004年   92篇
  2003年   86篇
  2002年   75篇
  2001年   80篇
  2000年   70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22篇
  1984年   27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5篇
  1977年   1篇
  1966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目的 构建养胃颗粒浸膏的物理指纹图谱,建立其质量一致性评价方法.方法 构建由密度、pH值、固含量、表面张力、接触角、平均粒径、电导率、动力黏度8个物理参数组成的物理指纹图谱,基于物理指纹图谱进行一致性评价,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方法进行统计分析及异常样品判断.结果 17批次养胃颗粒浸膏的物理指纹图谱存在差异,主要体现在平均粒...  相似文献   
62.
目的 研究地榆提取物的抗氧化与抗过敏作用及其相关性.方法 地榆经乙醇提取,有机溶剂萃取,大孔树脂HP-20分离纯化,获得不同提取部分.采用透明质酸酶抑制率及对DPPH、羟基自由基、过氧化氢的清除作用来检测提取物活性.结果 地榆大孔树脂40%乙醇洗脱物透明质酸酶的抑制率与各自由基清除率是所有提取物中最高的,其自由基清除率接近于原花青素和芦丁,大于维生素C和儿茶素;地榆的提取物浓度与透明质酸酶抑制率、氧自由基清除作用成正相关性.结论 地榆是一种值得开发的抗过敏、抗氧化植物;地榆提取物的抗过敏机制与其具有较强的氧自由基清除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63.
血府逐瘀口服液的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滕佳林  韩涛 《时珍国医国药》2003,14(10):646-647
血府逐瘀口服液是依据 1989年《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 1册 72页收载的血府逐瘀丸进行剂型改革 ,研制而成的液体复方制剂。临床上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骨关节疾病、妇女慢性盆腔炎、经闭、心腹刺痛胀闷等 ,有很好的疗效。近年来 ,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 ,其应用范围也有所拓宽。现将口服液 (简称 ,下同 )临床应用情况综述如下。1 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以口服液合全天麻胶囊观察 4 1例眩晕患者 ,并与全天麻胶囊组 (30例 )的临床疗效对比。结果 :前者临床显效率为 82 .93% ,有效率为 92 .6 8% ;后者分别为 5 0 .0 0 %…  相似文献   
64.
不同碘摄入量对甲状腺肿和甲状腺结节影响的前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不同碘摄入量人群非毒性甲状腺肿(甲肿)和非毒性甲状腺结节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影响其发生、发展和转归的因素.方法 2004年对盘山(长期轻度碘缺乏)、彰武(碘缺乏基础上补碘至碘超足量)和黄骅(长期碘过量)社区于1999年参加本课题组流行病学研究并进行甲状腺B超检查的人群(3 385人)进行甲状腺疾病的随访调查.结果 (1)盘山、彰武和黄骅社区弥漫型甲肿的累积发病率分别为7.1%、4.4%和6.9%,盘山和黄骅均显著高于彰武(均P<0.01);结节型甲肿的累积发病率分别为5,0%、2.4%和0.8%,盘山的发病率最高(P<0.01).(2)三社区甲状腺单发结节的累积发病率分别为4.0%、5.7%和5.6%,多发结节的累积发病率分别为0.4%、1.2%和1.0%.(3)基础碘缺乏、碘过量、甲状腺自身抗体(thyroid autoantibody,TAA)阳性是甲肿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4)彰武初访时TAA阳性人群非毒性甲肿的发生率显著高于TAA阴性人群(P<0.01),盘山和黄骅无显著差异.(5)三社区非毒性弥漫型甲肿维持人群和黄骅非毒性结节型甲肿维持人群随访前后TAA阳性率均高于同社区正常人群(P<0.05).结论 碘缺乏和碘过量均有可能使甲肿的发病率增加.碘缺乏社区结节型甲肿高发,弥漫型甲肿是碘过量社区甲肿发牛的主要形式.甲状腺自身免疫与甲肿的发生和维持相关,这种相关性在历史上为碘缺乏而后过度补碘的社区更明显.  相似文献   
65.
目的 探讨甲状腺刺激性抗体(TSAb)水平和甲状腺体积等相关因素对Graves病患者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停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 71例Graves病患者经抗甲状腺药物正规治疗(2.8±1.4)年后停药,随访(22±6.0)个月.对停药后复发与未复发组的年龄、性别及停药时的TSAb活性、甲状腺体积和甲状腺功能指标等进行分析比较.应用表达重组人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的人胚肾(HEK-hTSHR)细胞测定TSAb活性.结果 71例患者随访期间有11例(15.5%)复发,治疗停药时TSAb阳性患者复发率(42.9%,6/14)显著高于阴性患者(8.8%,5/57,X2=9.97,P<0.01).停药时甲状腺正常体积、Ⅰ度肿大、Ⅱ度肿大复发比率分别为6.25%、12.2%、35.7%.复发组患者停药时TSAb活性、阳性率以及甲状腺体积均显著高于未复发组(P<0.05或P<0.01).结论 Graves病患者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终止时TSAb活性和甲状腺大小是Graves病停药后复发的有效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66.
拉曼光谱可以用于识别和描述微生物的特征,作为当今微生物分类鉴定研究的热点.相比于传统的微生物分离培养技术和分子生物学鉴定技术,拉曼技术具有免培养、快速和高效等优点.随着光学领域拉曼技术和分子生物学的结合发展,使得微生物的鉴定变得更加高效快捷.拉曼显微光谱结合稳定同位素探针、荧光原位杂交和光镊技术,为研究生态系统中不可培...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扶正抗感膏方配合耳穴贴压法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缓解期(肺脾气虚证)的临床疗效及对免疫功能及血清微量元素变化的影响。方法:将64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治疗组采用口服扶正抗感膏方配合双侧耳穴贴压法治疗,对照组给予转移因子口服液口服,两组均以8周为一个疗程,疗程结束后均随访1年。比较分析两组总疗效,检测治疗前后IgG、IgM、IgA及血清锌、铁、铜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68.9%;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及对照组相比,治疗组IgG、IgA、血锌、血铁水平均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结论:扶正抗感膏方配合耳穴贴压法对肺脾气虚型小儿RRTI临床疗效显著,其机制与该疗法有效调节免疫功能、纠正锌等微量元素失衡有关。  相似文献   
68.
异型钢板内固定治疗21例不稳定肩胛骨骨折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采用异型钢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肩胛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1例不稳定肩胛骨骨折行切开复位异型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本组获13~19个月的随访,骨折均顺利愈合,疗效评定结果为:优13例,良6例,可2例,优良率90.48%。结论异型钢板内固定是治疗不稳定肩胛骨骨折的有效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9.
滕艳 《中国医药指南》2014,(12):301-301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措施在急诊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90例急诊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接诊时、救治过程中、转运过程中的人性化护理对策,探讨其缓解后对护理满意评分及患者焦虑情绪改善情况。结果实施人性化护理后,护理满意度为95%,与护理前比较,护理后患者的焦虑情绪降低明显,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急诊科实施人性化护理可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感受患者的焦虑情绪,有益于改善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70.
苦味是中药药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物质组成影响着药材性状,也影响着药材性味。选取《中华本草》所载1 728种寒热药性明确的中药,运用数学统计方法,研究了中药苦味与药材性状的关系,认为药材质地、气味、味道、外观颜色共同影响着中药苦味。药材性状质脆、味苦或味涩越多的中药,药材性味越偏向苦味;药材性状气香、味甘、味咸、味辛和白色越多的中药,药材性味越远离苦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