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717篇 |
免费 | 277篇 |
国内免费 | 139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6篇 |
儿科学 | 16篇 |
妇产科学 | 18篇 |
基础医学 | 165篇 |
口腔科学 | 50篇 |
临床医学 | 620篇 |
内科学 | 296篇 |
皮肤病学 | 28篇 |
神经病学 | 100篇 |
特种医学 | 211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410篇 |
综合类 | 1467篇 |
预防医学 | 553篇 |
眼科学 | 49篇 |
药学 | 874篇 |
13篇 | |
中国医学 | 1197篇 |
肿瘤学 | 5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8篇 |
2023年 | 128篇 |
2022年 | 150篇 |
2021年 | 214篇 |
2020年 | 194篇 |
2019年 | 169篇 |
2018年 | 173篇 |
2017年 | 98篇 |
2016年 | 135篇 |
2015年 | 128篇 |
2014年 | 291篇 |
2013年 | 310篇 |
2012年 | 336篇 |
2011年 | 380篇 |
2010年 | 348篇 |
2009年 | 355篇 |
2008年 | 296篇 |
2007年 | 340篇 |
2006年 | 290篇 |
2005年 | 232篇 |
2004年 | 179篇 |
2003年 | 194篇 |
2002年 | 158篇 |
2001年 | 155篇 |
2000年 | 113篇 |
1999年 | 98篇 |
1998年 | 77篇 |
1997年 | 54篇 |
1996年 | 51篇 |
1995年 | 55篇 |
1994年 | 83篇 |
1993年 | 48篇 |
1992年 | 34篇 |
1991年 | 41篇 |
1990年 | 30篇 |
1989年 | 22篇 |
1988年 | 25篇 |
1987年 | 10篇 |
1986年 | 13篇 |
1985年 | 14篇 |
1984年 | 8篇 |
1983年 | 8篇 |
1982年 | 9篇 |
1981年 | 7篇 |
1980年 | 11篇 |
1979年 | 5篇 |
1977年 | 2篇 |
1976年 | 2篇 |
1965年 | 2篇 |
1962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92.
基于CT图像(足母)外翻足有限元模型的建立与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构建包括主要骨骼和软组织的(足母)外翻足有限元模型,为(足母)外翻疾病的基础及临床研究提供可靠工具.[方法]获取(足母)外翻志愿者右足螺旋CT图像,应用逆向工程软件进行足部骨骼曲面重构,获得足部骨骼的三维实体模型,进行有限元网格划分,材料特性和参数根据文献和解剖定义和赋值.计算和分析(足母)外翻足静态站立时足底应力.采用Footscan平板压力测试系统,测试同一患者站立时足底受力情况,测量数值与有限元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建立了67239个节点,69189个单元的骨骼、软骨、肌腱、内在肌、皮肤等组织(足母)外翻足三维有限元模型.有限元模型足底静态应力与Footscan力板测量结果对比,压力集中部位两者大体一致,在跖骨头部位的压力数值非常接近.[结论]构建的(足母)外翻足有限元模型基本可靠,反映了(足母)外翻足的解剖结构和力学特性,可用于(足母)外翻力学变化的可视化分析和手术评估研究. 相似文献
93.
目的 探讨微小RNA-23a(miR-23a)影响前列腺癌细胞骨架迁移及侵袭行为的分子机制.方法 PC-3前列腺癌细胞转染siPAK6、miR-23a模拟物,48 h后以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骨架的改变;Western blot法检测LIMK1、磷酸化LIMK1( p-LIMK1)、丝切蛋白(cofilin)和磷酸化丝切蛋白(p-eofilin)蛋白的表达.结果 转染siPAK6组及miRNA-23a组PC-3细胞骨架的应力纤维均明显减少,肌动蛋白形态皱缩.Western blot检测显示转染siPAK6组的p-LIMK1、p-cofilin的表达分别下降75%、80%(P<0.01),而LIMK1、cofilin表达量无明显变化(P>0.05);转染miRNA-23a组的p-LIMK1、p-cofilin的表达分别下降60%、70% (P <0.01),LIMK1、cofilin的表达量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miR-23a可通过p21活化激酶6(PAK6)-LIMKl-cofilin信号通路,影响前列腺癌细胞骨架的重构,抑制癌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94.
AF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3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 1998年 6月~ 2 0 0 2年 12月以来采用 AF(ATIAS FIXATER)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 32例 ,结果 32例椎管均减压充分 ,31例伤椎固定牢固 ,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好转率 88% ,取得较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32例患者 ,男 31例 ,女 1例 ,年龄 2 5~ 6 0岁 ,平均 31岁。经 X光摄片和 CT扫描骨折椎体 ,其中 T111例、T12 10例、L116例、L2 4例、L3 1例。神经损伤程度按Frankel分类 ,A级 5例、B级 3例、C级 5例、D级 6例、E级13例。1.2 影像学检查 根据 Denis爆裂型骨折分型 :A型 11例 ,为严重完全纵… 相似文献
95.
目的 从生物力学角度探讨外翻足承重比例及跖骨头下压力的改变情况。方法将测试对象分为正常组(160足)、轻中度(足母)外翻组(100足)、重度(足母)外翻组(56足)三组,运用我所生物力学室研制的足底压力测试系统,对正常足与(足母)外翻足足底压力进行测试,并将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轻中度(足母)外翻足前足承重比例较正常足增加,重度(足母)外翻足前足承重比例介于正常足与轻中度(足母)外翻足之间。(足母)外翻足存在着前足压力外移的趋势,这种改变和畸形的程度相关。结论 从生物力学角度证明,(足母)外翻前足承重比例及各跖骨头下压力的变化随(足母)外翻畸形程度增加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96.
兰军良周博温自强许其威 《腹腔镜外科杂志》2023,(5):355-358
目的:探讨相较T管引流术,经胆囊管汇合部微切开行胆道镜探查取石一期缝合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20年6月至2022年7月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的1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案分组,其中50例行汇合部微切开(微切开组),60例探查后常规留置T管(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及术后并发症。结果:微切开组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总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切开组术后腹腔感染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较留置T管,经胆囊管汇合部微切开行胆道镜探查取石一期缝合术治疗胆总管结石安全、可行,可免去患者带T管的痛苦,加快术后康复进程,并有助于降低术后感染的风险,适于具有相关适应证的患者。 相似文献
97.
目的回顾性分析输尿管镜术输尿管口假道发生的解剖机制、类型与处理方法。方法从1998年5月至2005年5月,行输尿管镜术990例,其中男585例,女405例,平均年龄43.2岁。左侧543例,右侧447例。结果共发生输尿管口假道62例(6.3%)。以假道和输尿管口的关系分类,输尿管口内侧型60例,外侧型1例,口上型1例,无口下型假道。49例假道在手术医师行输尿管镜术50例以内时(学习曲线期)出现。12例假道由熟练医师操作时出现。除1例输尿管口寻找失败中转开放手术外,其余61例均由熟练医师协助找到输尿管开口完成输尿管镜术。结论常见的输尿管口假道为内侧型,假道多发生于腔内泌尿外科医师的学习曲线期,通常可由熟练医师重新找到输尿管口。熟悉输尿管口假道形成的解剖机制及分类,有利于避免假道的发生及假道发生后输尿管口的寻找。 相似文献
98.
目的 明确RUNX3抑癌基因在正常膀胱组织和膀胱癌T24细胞株的甲基化状态,并将野生型RUNX3基因转染T24细胞,探讨RUNX3基因恢复表达后对膀胱癌细胞凋亡的影响. 方法应用RT-PCR、甲基化特异性PCR和非甲基化PCR检测正常膀胱组织、膀胱癌T24细胞中RUNX3基因的表达以及基因启动子区域CpG岛的甲基化状态.构建真核载体的RUNX3-EGFP-pDest质粒,在LipefectamineTM2000介导下转染膀胱癌T24细胞,转染实验设立3组:空白对照组、空质粒EGFP-pDest转染组以及RUNX3-EGFP-pDest转染组.Western blot检测RUNX3蛋白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 结果正常膀胱组织RT-PCR可检测出1248bp的RUNX3基因条带,而膀胱癌T24细胞中无法检测出RUNX3基因的表达.正常膀胱组织RUNX3基因甲基化PCR检测阴性,非甲基化PCR阳性;T24细胞反之.正常膀胱粘膜组和RUNX3-EGFP-pDest质粒转染组Western blot检测,均表达RUNX3蛋白,而膀胱癌T24细胞未表达RUNX3蛋白.流式细胞仪检测,空白对照组的凋亡率为(3.1±0.46)%,而EGFP-pDest转染组和RUNX3-EGFP-pDest质粒转染组的凋亡率分别为(10.1±1.62)%、(41.20±1.53)%,应用方差分析的LSD法和SNK法进行均数的多重两两比较,RUNX3-EGFP-pDest质粒转染组与EGFP-pDest转染组、空白对照组凋亡率之间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 正常膀胱组织RUNX3基因正常表达,未发生启动子区域CpG岛甲基化,而膀胱癌T24细胞可能因RUNX3基因启动子区域CpG岛发生甲基化,致RUNX3基因无法表达.转染野生型RUNX3抑癌基因后促进了膀胱癌T24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99.
100.
【目的】观察大黄牡丹汤对肠道菌群结构及功能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16S r DNA测序法、平板计数法和气相色谱法考察大黄牡丹汤对肠道菌群及其分泌短链脂肪酸(short-chain fatty acids,SCFAs)功能的影响。【结果】16S r DNA测序结果表明拟杆菌属、埃希菌属细菌明显减少,乳杆菌属、乳球菌属、变形菌属细菌增多。平板计数结果表明大黄牡丹汤能显著抑制脆弱拟杆菌体外增殖(P0.001)。气相色谱法检测结果表明大黄牡丹汤可显著抑制SCFAs的分泌(P0.05或P0.01或P0.001)。【结论】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可能是大黄牡丹汤发挥药效的靶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