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7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4篇
综合类   20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目的:从单味中药黄芩中提取总黄酮类化合物,观察其对低密度脂蛋白(LDL)氧化修饰的抑制作用。方法:以75%乙醇提取并加用碱提取酸沉淀法提取黄酮类成分,观察其对 Cu~(2 )诱导的 LDL 氧化的抑制作用,以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质法(TBARS)测定丙二醛(MDA)含量并计算药物对氧化的抑制率。利用直线相关及线性回归分析抑制率与药物浓度的关系。结果:黄芩总黄酮类提取物可使氧化动力曲线迟滞相延长,曲线峰值降低,40 μg/ml 时明显抑制过氧化脂质生成并有浓度依赖性,抑制率为50%时所需浓度(IR_(50))为12.88 μg/ml。结论:黄芩总黄酮类提取物有抑制 DL 体外氧化作用,并有浓度依赖性。  相似文献   
12.
脊髓小脑共济失调1、2、3型的临床表现和基因分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宋旸  陈彪  温玫 《疑难病杂志》2006,5(1):19-22
目的探讨北方地区人群中脊髓小脑共济失调(SCA)3种亚型的发生率以及各型临床表现的特征,并进行基因分型。方法应用PCR方法和琼脂糖凝胶电泳对92例不明原因共济失调先证患者测定其SCA1、SCA2和SCA3基因片段长度。结果在92例患者中共检测出SCA患者21例,占被检测人数的22.8%。其中SCA3型最多,共16例,占17.4%;其次为SCA2型4例,占4.3%;SCA1型只检测出1例,占1.1%。各型间的发病年龄无明显差异。临床表现相互重叠,肌张力障碍、眼动障碍和锥体束征主要见于SCA3。发现1例以帕金森为表现的SCA2型患者。结论通过这次研究,发现SCA1、SCA2、SCA3型在不明原因的共济失调中的发生率为22.8%,其中又以SCA3型为主,确定诊断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是基因诊断。  相似文献   
13.
采用激光衍射法测定72例CVD患者和2l例健康人的红细胞变形性(ED),同时测定了Fg等其他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显示;脑动脉硬化、脑血管意外患者的ED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ED与Sch中度负相关,与MCV中度相关,与Fg,全血粘度、血浆粘度、Hct、FDP等无相关性。说明ED可能是CVD发病过程中较为独立的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无基因重复的腓骨肌萎缩症患者间隙连接蛋白32(connexin32,Cx32)基因的突变情况。方法应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HPLC)结合混合样品池法和脱氧核糖核酸(DNA)序列测定对1个临床可疑的X连锁显性遗传的腓骨肌萎缩症CMTX1型家系的先证者和15名家庭成员及60名家系外健康对照者进行Cx32基因外显子2的基因编码区突变检测,分3个片段扩增其基因编码区全长。结果先证者在片段2的DHPLC中发现杂合双峰,经DNA序列测定证实其Cx32外显子2发生Leu89Pro(266T→C)错义突变;家系内其他4例发病者和5名未发病者Cx32外显子2都有与先证者一致的DHPLC杂合双峰。60名健康对照者中未发现上述改变。结论Leu89Pro是该家系的致病性突变。该突变体的致病机制如何,有待于做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儿童单纯肥胖症血清脂蛋白(a)含量的研究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实验室温玫王拥军袭淑琴高蔚然肥胖症是当今最为严重的营养问题[1],已经证实肥胖是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2]。有关肥胖症脂类代谢的变化已进行了许多研究,脂蛋白(a)[lipoprote...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脑梗死患者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基因多态性及一氧化氮(NO)变化情况。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脑梗死组193例,均为发病2周内经头颅CT或MRI证实存在颈内动脉分布区梗死灶者,对照组103例为正常体检者。对两组eNOS基因4号内含子多态性进行测定,并采用Griess重氮化反应法和酶标法分别检测血清NO含量、NOS活性。结果脑梗死组eNOS基因4号内含子a等位基因(eNOS4a)携带者48例,对照组为12例,携带频率有显著性差异(χ2=8.86,P=0.003);经Logistic回归分析,eNOS4a携带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32);脑梗死组NO产物浓度中位数为6.04(3.83~11.49)μmol/L,低于对照组6.89(4.64~12.43)μmol/L(P=0.022)。eNOS4a携带者NO产物浓度中位数为5.07(3.18~7.62)μmol/L,低于非携带者6.86(4.39~11.76)μmol/L(P=0.001)。脑梗死组NOS活性为(2.97±1.47)U/ml,对照组(3.16±1.46)U/ml,无显著性差异(P=0.517)。eNOS4a携带者NOS活性(2.77±1.13)U/ml,与非携带者(3.12±1.54)U/ml无显著性差异(P=0.100)。结论eNOS4a携带可能通过减少NO生成而在脑梗死发生过程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灵芝对于免疫系统的调节还缺乏严格的临床证据,其关键是缺乏客观、系统评价灵芝对免疫系统调节效果的手段。基于此,采用基因芯片分析检测了灵芝对免疫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从而揭示与灵芝功能密切相关的基因和途径。方法:实验于2002-12/2003-05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分子生物实验室完成。①实验干预:血液材料来源于身体健康的宣武医院医护人员和学生12人,均对检测项目知情同意。平均年龄(31±4)岁,男女各6人。将其分为年龄、性别大致匹配的2组:安慰剂组和灵芝组,每组6人。灵芝组和安慰剂组对象分别服用灵芝胶囊和淀粉胶囊安慰剂,每人每天服用2次,每次2粒(相当于药用灵芝400mg),连续30d。灵芝胶囊主要成分为软壁灵芝孢子粉、灵芝提取物。②实验评估:服药前1天和服药30d后采用自动分析仪计算全血不同种类白细胞计数和不同种类白细胞所占比例。分离白细胞抽提总RNA,利用博星公司的cDNA芯片Biostar-H-IC-I检测了服用灵芝胶囊后白细胞中441个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①所检测的441个免疫相关基因中,共有11个基因存在着差异表达。其中10个基因表达水平升高,1个基因表达水平降低。发生差异表达的11个基因中有2个参与信号转导过程,包括STAT4和LYN。服用灵芝胶囊后两个基因的表达量都显著增加。在发生差异表达的11个基因中有7个基因属于淋巴细胞表面抗原。②服用灵芝胶囊和安慰剂后白细胞总数和不同种类白细胞的百分比均未发生明显变化(P>0.05)。结论:①灵芝对免疫系统的调节功能主要通过调节淋巴细胞的活性而实现,而不是通过改变白细胞数量和分类计数。②STAT4和LYN参与的信号转导途径很有可能是灵芝胶囊作用的主要靶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外源性野生型α-突触核蛋白对多巴胺能神经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实验于2005-04/11在北京老年病研究所神经生物室完成。向MES23.5多巴胺能神经细胞的培养基中加入重组人野生型α-突触核蛋白,孵育48h后用细胞免疫荧光标记法和Westernblot分析法检测α-突触核蛋白在细胞内的分布,用MTS法绘制生长曲线观察细胞增殖率,用基因芯片分技术观察α-突触核蛋白处理细胞的基因表达谱变化。结果:重组人野生型α-突触核蛋白可以进入MES23.5多巴胺能神经细胞,并促进其增殖。在α-突触核蛋白处理的细胞,有22个基因的表达发生明显变化,有3个基因与内吞相关,5个与转录有关,3个与蛋白质合成有关,3个与细胞生长和增殖有关,4个与分化有关,1个与增殖及分化均有关,2个与小泡生成和神经递质释放有关,1个与生理周期有关。结论:外源性α-突触核蛋白可能通过内吞作用进入MES23.5多巴胺能神经细胞,从而促进其增殖;α-突触核蛋白的促细胞增殖作用可能与其影响某些基因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9.
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的制备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体外用Cu~(2+)诱导法使LDL氧化修饰,利用紫外法监测氧化过程中所形成的结合二烯键,发现整个反应分为3个时相,即延迟期、快速反应期和分解期。利用硫代巴比妥反应物测定,发现氧化后LDL中每mg蛋白脂质过氧化物增加了15倍。  相似文献   
20.
67例脑动脉硬化症、偏头痛及口服避孕药者,以双盲方法投药,口服ASA 50 mg/日7天后,血小板聚集功能分别由ADP和Adr诱导而受到显著抑制,抑制率分别为56.6%和57.27%;14例偏头痛患者,以相同方法投药,口服SF 300 mg/日,2l~28天上述血小板功能的抑制率分别为54.1%和36.1%。ASA与SF比较,SF的抑制作用较为和缓,有可能成为预防血栓形成的新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