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238篇 |
免费 | 102篇 |
国内免费 | 58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5篇 |
儿科学 | 21篇 |
妇产科学 | 27篇 |
基础医学 | 154篇 |
口腔科学 | 15篇 |
临床医学 | 382篇 |
内科学 | 101篇 |
皮肤病学 | 29篇 |
神经病学 | 72篇 |
特种医学 | 101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5篇 |
外科学 | 96篇 |
综合类 | 633篇 |
预防医学 | 241篇 |
眼科学 | 37篇 |
药学 | 241篇 |
9篇 | |
中国医学 | 179篇 |
肿瘤学 | 3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1篇 |
2023年 | 47篇 |
2022年 | 51篇 |
2021年 | 55篇 |
2020年 | 56篇 |
2019年 | 54篇 |
2018年 | 53篇 |
2017年 | 35篇 |
2016年 | 54篇 |
2015年 | 40篇 |
2014年 | 89篇 |
2013年 | 85篇 |
2012年 | 124篇 |
2011年 | 103篇 |
2010年 | 102篇 |
2009年 | 93篇 |
2008年 | 113篇 |
2007年 | 97篇 |
2006年 | 118篇 |
2005年 | 93篇 |
2004年 | 69篇 |
2003年 | 74篇 |
2002年 | 68篇 |
2001年 | 83篇 |
2000年 | 68篇 |
1999年 | 53篇 |
1998年 | 46篇 |
1997年 | 52篇 |
1996年 | 41篇 |
1995年 | 42篇 |
1994年 | 32篇 |
1993年 | 36篇 |
1992年 | 28篇 |
1991年 | 34篇 |
1990年 | 24篇 |
1989年 | 17篇 |
1988年 | 26篇 |
1987年 | 31篇 |
1986年 | 30篇 |
1985年 | 13篇 |
1984年 | 13篇 |
1983年 | 11篇 |
1982年 | 6篇 |
1981年 | 8篇 |
1980年 | 5篇 |
1979年 | 4篇 |
1978年 | 3篇 |
1959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1956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3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评价重组人干扰素α-2b鼻腔喷雾剂对恒河猴感染SARS-CoV的预防治疗作用。方法采用鼻腔喷雾法(剂量为60万单位/鼻孔)研究了重组人干扰素α-2b鼻腔喷雾剂对感染SARS-CoV的恒河猴预防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5只)和对照组(5只)相同时间检测的咽拭子等标本中,Real-time PCR检测和病毒分离均未检出病毒。攻毒后病毒导致机体产生的中和抗体和IgG抗体的反应也较对照组弱。血液学指标检测结果表明试验组动物攻毒后各项指标较试验前比较没有显著性改变;病理结果显示试验组2只恒河猴肺组织形态基本正常,其余3只猴有肺间质性炎,表现肺间隔增厚、单核样细胞为主的炎细胞浸润,其中1只增厚的肺间隔有局灶相互融合,这3只猴肺部病变与对照组的病变表现相似,且病变累及范围较对照组小;其他各受检脏器均未见明显异常。结论重组人干扰素α-2b鼻腔喷雾剂可以有效阻断或减弱SARS-CoV对恒河猴的感染。 相似文献
72.
目的分析和总结常熟市2004年1月-2005年3月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CH)的筛查状况和治疗情况.方法新生儿出生后72h足跟采血,滴在S&S903专用滤纸上.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TSH的浓度.结果共筛查7541名新生儿,共检出TSH超过切割值者>10μIU/ml疑似CH病例11例,召回复查确诊为CH共2例,发病率1/3726,对确诊病例进行治疗并随访观察.结论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早期诊断的有效方法就是新生儿筛查,对该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73.
SARS冠状病毒棘突蛋白的S1蛋白诱导小鼠产生中和抗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SARS冠状病毒棘突蛋白受体结合部位S1的免疫原性,为SARS的实验诊断和新型疫苗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用克隆有哺乳动物细胞密码子优化的SARS-CoV S1基因的质粒pcDNA3.1/S1或P-S1Ig转染293T细胞,用细胞的上清液纯化S1蛋白。以pcDNA3.1/S1质粒对BALB/c小鼠进行2次基因免疫,以纯化的S1蛋白进行加强免疫。用ELISA法检测小鼠抗SARS-CoV的特异性IgG抗体,并在Vero E6细胞上做体外中和实验,检测中和抗体。结果 S1蛋白诱导小鼠产生抗SARS-CoV的特异性抗体;1:1499.68稀释的S1蛋白免疫的小鼠血清可保护50%的细胞对1000TCID50的病毒攻击,而阴性对照血清不能保护细胞对病毒的感染。结论 SAPS冠状病毒棘突蛋白受体结合部位S1能有效诱导机体产生具有高效保护作用的中和抗体免疫反应,可望发展成为理想的SARS棘突蛋白亚单位疫苗。 相似文献
74.
75.
在休克过程中,体内活性氧代谢与细胞内钙超负荷存在着相互影响。为了研究林克和复苏过程中钙拮抗剂对脂质过氧化的影响,用17只杂种犬快速放血使平均动脉压为5.32kpd,并维持90min。然后回输全部失血。在休克30min时,各组别静脉注射(15min内)硫氮酮(40g/kg·min ̄(-1)),异搏定(10μg/kg·min ̄(-1)),或等量生理盐水。复苏后150min处死动物,取心、肝、肺、肾、胰和小肠组织备检。结果显示,用硫氮酮和异搏定治疗组,各主要脏器组织中黄嘌呤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均显著低于休克对照组。而各检测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变化不一。这些资料显示钙拮抗剂抗休克的机制与其阻滞Ca2+内流,降低组织中黄嘌呤氧化酶活性,抑制脂质过氧化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6.
目的 研究酮色林(Ketanserin,KT)对活化的淋巴细胞细胞因子分泌的调节.方法 用双抗体夹心ELASA法检测KT对脂多糖(LPS)激活的体外培养的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细胞因子IL-2、TNF-α、IL-10和TGF-β1分泌的影响.结果 KT浓度依赖性抑制LPS激活的人淋巴细胞致炎因子IL-2的分泌,100 μm ol/L 的KT也可抑制致炎因子TNF-α分泌,而10和100 μmol/L KT可分别浓度依赖性的提高 LPS激活的淋巴细胞分泌抗炎因子IL-10的产量,只有1 00 μmol/L KT 可显著提高LPS激活的淋巴细胞分泌抗炎因子TGF-β1.结论 KT可对体外活化的淋巴细胞细胞因子分泌进行受体非依赖性的直接调节.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超声测量胎儿骨骺次级骨化中心和胎盘分级对评估孕龄和胎肺成熟度的临床意义。方法:前瞻性研究从359例孕龄准确的单胎孕妇中获得的518人次超声检查结果,分析胎儿股骨远端次级骨化中心(DFSOC)、胫骨近端次级骨化中心(PTSOC)和胎盘分级与孕龄的关系。选取其中在分娩前1周内接受超声检查且资料完整的184例孕妇,根据新生儿是否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分为RDS组(15例)和non-RDS组(169例)。比较两组的DFSOC和PTSOC显示率及胎盘分级情况,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孕周影响,了解DFSOC、PTSOC和胎盘分级与出生后发生RDS的相关性。结果:(1)DFSOC、PTSOC和胎盘分级与超声检查孕周之间均呈正相关,Spearman相关系数分别为0.831、0.716和0.859(P均0.001)。(2)DFSOC、PTSOC和胎盘Ⅰ级以上分别预示胎儿至少已32周、37周和35周的准确度高达88.03%、89.58%和91.51%。(3)RDS组和non-RDS组的DFSOC、PTSOC显示率及胎盘分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但校正分娩孕周的影响后,三者与出生后的RDS的发生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胎儿DFSOC、PTSOC和胎盘分级有助于临床上评估某些关键的孕龄,但并不是评估胎肺成熟度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78.
非创伤缺血预处理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确定非创伤性缺血预处理对大鼠缺血/再灌注(I/R)心肌损伤是否具有对抗作用,以扩展缺血预处理的实际应用.方法:采用非创伤性下肢缺血预处理及经典缺血预处理的动物模型,比较两种处理方法对I/R心肌损伤的效应.实验动物分4组:正常对照组(NC,n=8),开胸旷置50 min;缺血/再灌注组(I/R,n=12),结扎冠脉30 min,再灌注20、180 min;经典缺血预处理组(C-IPC,n=12),按经典Murry法复制;非创伤性下肢缺血预处理组(N-WIPC,n=12),捆绑双下肢5 min,松开5 min,反复4次后,阻断冠脉30 min,再灌20、180 min.以左室功能,心肌梗塞范围,血清肌酸激酶(CK)及心肌组织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为观察指标.结果:与I/R组相比,N-WIPC组与C-IPC组均显著缩小I/R后的心肌梗塞范围(P<0.01);明显恢复I/R后的左室功能(P<0.05,0.01);减轻自由基对心肌的损害:血清CK,心肌MDA含量显著降低(P<0.01).N-WIPC组还使心肌SOD活性增高(P<0.05).结论:非创伤性下肢缺血预处理与经典缺血预处理可诱发同等强度的心肌预处理效应. 相似文献
79.
AFP、AFU及TSGF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探讨血清AFP、AFU及TSGF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PHC)的诊断价值.对PHC患者72例、良性肝病患者60例及对照组56例应用微粒子酶免疫法检测AFP;生物方法检测AFU和TSGF.结果表明:在PHC患者中单一肿瘤标志物AFP检测阳性率为 69.4%,AFU 为55.6%,TSGF为 61.1%;二个肿瘤标志物(AFP、AFU)和三个肿瘤标志物(AFP、AFU及TSGF)联合检测阳性率则显著提高,分别为93.0%和95.8%,与单一AFP阳性率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AFP、AFU及TSGF联合检测在PHC的诊断中有互补性,并能提高检出率,具有临床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80.
目的 通过观察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内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B(Akt)及细胞色素C的表达及定位情况,探讨延迟性脑缺血后处理神经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制作SPF级成年雄性SD大鼠(40只)四动脉结扎全脑缺血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后处理组,抑制剂组及溶剂对照组.采用焦油紫染色技术观察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存活情况;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磷酸化Akt及细胞色素C的表达及定位.结果 延迟性的脑缺血后处理能够促进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生存;促进磷酸化Akt水平升高;阻止线粒体内细胞色素C向胞质释放;脑室注射LY294002后,细胞色素C的释放减少,抑制延迟性后处理的神经元保护作用.结论 延迟性脑缺血后处理通过诱导胞质内Akt的磷酸化,抑制线粒体内细胞色素C释放到胞质,阻止全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损伤.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