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8篇 |
免费 | 10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4篇 |
临床医学 | 10篇 |
内科学 | 5篇 |
神经病学 | 3篇 |
特种医学 | 44篇 |
外科学 | 3篇 |
综合类 | 59篇 |
预防医学 | 5篇 |
药学 | 2篇 |
肿瘤学 | 5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1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3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12篇 |
2013年 | 5篇 |
2012年 | 8篇 |
2011年 | 7篇 |
2010年 | 11篇 |
2009年 | 8篇 |
2008年 | 17篇 |
2007年 | 6篇 |
2006年 | 5篇 |
2005年 | 9篇 |
2004年 | 6篇 |
2003年 | 6篇 |
2002年 | 4篇 |
2001年 | 1篇 |
2000年 | 5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3篇 |
1995年 | 3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门静脉血管成像(64-CTP)在门静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例门静脉瘤患者,分别以最大密度投影法(MIP)、容积成像法(VR)和多平面重建(MPR)技术进行CTP成像检查,观察门静脉瘤位置、大小。并结合1994年以来国内文献报道29例门静脉瘤患者的影像诊断资料,进行文献分析讨论。结果:32例门静脉瘤患者,64层CT诊断3例,彩超诊断15例,DSA诊断2例,MRA诊断5例,其它CT诊断7例。门静脉瘤位于肝内17例,肝外14例,肝内、外同时有静脉瘤1例。有症状14例,无症状18例。结论:64层螺旋CT能清晰、真实、全方位、多角度的显示门静脉瘤,是一种安全、无创、快速、准确的检查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3.
4.
患者男,3岁。发作性全身抽搐伴意识障碍1年余。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意识不清、呼之不应,持续数分钟后缓解。发作时牙关紧闭,双眼上翻,呼吸急促。近1年内发作3次。体检:生命体征平稳,神志清楚,神经系统检查阴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门静脉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portal venography,CTPV)显示胃左静脉对预测食管静脉曲张(esophageal varices,EV)出血风险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在本院经临床证实的40例肝硬化EV破裂出血的CTPV图像资料,并与40例同期肝硬化EV非出血组及80例正常对照的CTPV图像资料对照,分析胃左静脉直径与肝硬化EV破裂出血的关系.结果 EV出血组均见胃左静脉曲张增粗,伴有胃后、胃短静脉曲张增粗者19例;非出血组32例见胃左静脉曲张增粗,伴有胃后、胃短静脉曲张增粗者11例.肝硬化EV出血组:胃左 静脉直径范围为6.9~ 14.6 mm,平均为(8.67±1.96) mm;肝硬化EV非出血组:胃左静脉直径范围为5.3~12.0 mm,平均为(6.82±2.69) mm;正常对照组:胃左静脉直径范围为2.2~5.8 mm,平均为(4.10±1.86) mm.肝硬化出血组、非出血组、与正常组之间,胃左静脉直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2.194,P<0.000 1),两两比较结果显示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肝硬化EV出血组胃左静脉直径最大,正常组最小.结论 胃左静脉的MDCT能较准确地预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风险情况,胃左静脉管径越宽,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危险性就越大. 相似文献
6.
脑水肿是缺血与出血性脑病、脑肿瘤和感染等疾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近年来研究发现水通道蛋白4(AQP4)在脑水肿的形成过程及脑细胞内外水的平衡机制中起重要作用,AQP4表达上调与脑水肿的发生密切相关,干预AQP4的表达并用DWI检测可为脑水肿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临床上胰腺良性肿瘤发病率较胰腺恶性肿瘤低。但随着检查技术的提高,胰腺良性肿瘤的检出率越来越高。准确的影像学诊断对于鉴别肿瘤的良恶性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临床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为此,本文就胰腺良性肿瘤的影像表现及诊断研究进展做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8.
肝硬化CT分级评估肝癌介入治疗肝储备功能及预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硬化CT分级评估肝癌介入治疗肝储备功能及预后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前瞻性研究6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的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肝脏双期增强CT扫描.术前行肝硬化CT分级,并与术后肝功能生化指标变化及生存时间等指标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CT分级Ⅰ、Ⅱ、Ⅲ、Ⅳ级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53个月、14个月、5个月和2个月,Ⅰ级和Ⅱ级合并组与Ⅲ级和Ⅳ级之间有显著差异,经log-rank检验,3条生存曲线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786,P<0.000),两两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前、术后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的变化率各CT分级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用生存分析法进行多变量Cox回归分析,发现导管位置和CT分级与生存时间关系最密切,且CT分级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硬化CT分级越高,生存时间越短,硬化CT分级在介入手术前对评估肝脏储备功能和预后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9.
笔者通过对35例阻塞怀黄疸的CT所见,指出了胆道扩张征象可作为鉴别肝内、阻阻塞性黄疸的可靠指标,再结合临床及CT的初期征象,可更加提高其鉴别诊断准确率。本文对这些指标的可靠性进行重点讨论。提出了该特点是特别胆道管囊肿的重要指征,即后者的胆道扩张为局部性或节段性。本文对良、恶性病变所致的胆道扩张形态亦进行了对照分析,发现二阻之间无明显性差异。 相似文献
10.
病例资料患者,女,8岁。不自主点头运动5年,加重半年。神志清醒,头围不大,智力稍差,颅神经检查阴性,共济失调( )。脑脊液常规化验,浅黄色微浑,潘氏试验阳性。余各项相关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MRI序列与方法:采用矢状面3D FIESTA和SE序列T1WI,轴面FSE序列T2WI,DWI和抑脂SE序列T1WI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