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30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7篇
药学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1.
鼻咽癌是国人头颈区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尽管鼻咽癌容易发生远处转移,包括骨骼、肺部、肝脏和远处淋巴结等部位,但继发于鼻咽癌的上矢状窦部位转移十分罕见。我们首次报道一例54岁鼻咽癌男性患者,该患者于放疗和化疗后24个月出现头痛、呕吐、癫痫发作,头颅MRI检查发现右侧额叶占位,肿瘤基底与矢状窦关系密切,临床初步诊断为窦旁脑膜瘤。患者接受了开颅手术治疗,术后组织学和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为鼻咽癌,术后随访6个月,患者未再出现局部或远处转移征象。尽管手术切除转移性鼻咽癌并不提倡,但对于部分继发鼻咽癌的颅内窦旁转移性病灶,手术切除仍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前颅底大型脑膜瘤的手术入路、显微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对显微手术治疗的21例前颅底大型脑膜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手术入路、显微手术切除肿瘤的方法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按照Simpson切除标准,本组21例中,Ⅰ级切除16例(76.19%);Ⅱ级切除3例(14.29%);Ⅳ级切除2例即行脑膜瘤次全切除(9.52%)。肿瘤全切除90.48%,次全切除9.52%。无手术死亡,随访6~24个月,无复发。结论充分的术前影像学检查及评估,采用显微手术切除前颅底大型脑膜瘤,术中保护重要神经与血管、处理好受累的颅底骨质和脑膜,能明显提高肿瘤的全切除率,减少并发症,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面肌痉挛发病机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通过建立面肌痉挛的动物模型,结合电生理检测技术,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 28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4组:面神经脱髓鞘并血管压迫组(模型组)13只;单一面神经血管压迫组5只;单一面神经脱髓鞘组5只;假手术对照组5只。术后第3、6周检测并比较各组动物的异常肌反应(AMR)和F波变化。结果 术后第3周,4组动物均未诱发出AMR,模型组有10只动物于术后第6周诱发出典型的AMR;模型组动物的F/M波幅比率、F波持续时间及其诱发频率均明显高于其他各组动物(P〈0.01),但各组动物的F波潜伏期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面神经运动核兴奋性的增高可能是发生面肌痉挛的主要病理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14.
Notch1基因在神经干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Notch1基因在全反式维甲酸 (all trans retinoic acid ,ATRA)诱导人胚胎神经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过程中的表达及其发挥的作用。方法 用 1 μmol/L的ATRA在体外诱导人胚胎神经干细胞 ,诱导 7d后 ,做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euronspecificendase,NSE)免疫荧光染色 ,计数分化为神经元的比例。于诱导前、诱导 3d和诱导 7d ,提取细胞的总RNA。用半定量RT PCR法检测Notch1基因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ATRA能显著提高人胚胎神经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的比例 (P <0 .0 1 )。Notch1基因在ATRA诱导后明显下调 (P <0 .0 0 1 )。结论 ATRA能显著提高人胚胎神经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的比例 ,Notch1基因在人胚胎神经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的过程中起负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5.
成年SD大鼠动眼神经再生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动眼神经损伤后不能再生,功能不能恢复.直到20世纪80年代,人们才在临床上成功修复了动眼神经损伤,尽管仅是个案报道,功能恢复也不够理想,但这使人们重新对颅神经损伤后再生和功能修复产生了信心.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神经放射学、显微外科技术和神经组织学检查技术的进步,相关研究报道逐渐增多,但迄今尚未阐明动眼神经损伤后神经再生的规律,临床尚缺乏有效的修复技术.因此,作者试图通过研究动眼神经功能修复的解剖学和组织学基础,来探索动眼神经再生的规律.  相似文献   
16.
罕见尖刀刺入致颅脑贯通伤一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43岁,以“刀砍伤后意识不清3h余“为主诉入院。患者在饮酒时被人用尖刀刺入头部,即刻意识不清,呕吐数次。两侧鼻孔有大量血性液体流出。体检:昏迷,双侧瞳孔等大,瞳孔直径4mm,直接及间接对光反射迟钝;双侧鼻孔有血性液体流出。尖刀由左侧额骨刺入,颅外仅见刀柄。  相似文献   
17.
海舰 《家庭用药》2011,(11):45-45
俗话说,左眼跳财,右眼跳灾。真的如此么?王阿婆在20年前就得了一种叫面肌抽搐的毛病,起初只是左上眼皮抽搐。她一直未当回事。  相似文献   
18.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是内皮细胞特异性的有丝分裂原,在许多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具有增加血管通透性、促进新生血管形成等生物学功能,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本文着重介绍脑缺血时VEGF及其受体表达、细胞来源和生物学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移植转染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基因的大鼠神经干细胞(NSCs)能否促进脑损伤大鼠的神经功能修复。方法利用阳离子脂质体转染GDNF基因到大鼠NSCs,在脑立体定向仪引导下分别将PBS、NSCs、转基因NSCs移植到脑损伤大鼠局部损伤灶边缘,通过观察记录大鼠行为能力的变化,评价移植细胞后大鼠神经功能的修复情况。结果转染后72h,荧光蛋白大量表达。转基因细胞移植后可以在14d时仍表达GDNF基因,各实验组于移植后3d时行为学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移植后7d,移植转基因NSCs组和NSCs组即与对照组在行为学指标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移植后14d,移植转基因NSCs组与其余两组在行为学指标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转基因NSCs移植后可以分泌GDNF并促进脑外伤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0.
脑缺血再灌注时血脑屏障损伤的炎性机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脑缺血和再灌注过程中伴随着细胞因子、粘附分子表达和促发炎症的级联反应。白细胞粘附、聚集和迁移并产生大量的蛋白水解酶、氧自由基及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破坏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基底膜,血脑屏障损害导致血管源性水肿和出血,加重继发性脑损伤。文章就脑缺血再灌注时血脑屏障损伤的炎性机制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