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6篇
综合类   46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1篇
中国医学   46篇
肿瘤学   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嗜酸性肉芽肿放射治疗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21 例嗜酸性肉芽肿行放射治疗,病灶经放疗后有54 .84 % 可完全消退,其中3 例放射治疗剂量小于30 Gy/(3周) 病灶就完全消退。45 .16 % 残留但在3 个月内逐渐消退。治疗失败或复发的病灶再次放疗,也能取得满意疗效。放疗剂量选择在30 ~40 Gy/3 ~4 周为佳。外周血嗜酸细胞计数与肿块消失呈正相关性,故其计数变化可判断预后复发与多发。  相似文献   
112.
目的 与胸部CT相比,超声胃镜可以更准确的确定食管癌病灶的上、下界,对超声胃镜确定的上、下界用钛夹标记有助于食管癌放疗靶区勾画。比较食管钡餐造影、胸部CT和超声胃镜下钛夹标记法在确定食管癌放疗GTV长度中的作用,为合理确定食管癌放疗GTV提供依据。采用成组t检验差异。方法 选择组织学或细胞学诊断明确、拟行放疗的胸段食管癌初治患者30例进入研究。每例患者均在治疗前行食管钡餐造影、胸部CT和超声胃镜下钛夹置入后CT模拟定位。比较食管钡餐造影、胸部CT和超声胃镜下钛夹法确定食管癌放疗GTV的长度。结果 食管钡餐造影、胸部CT、超声胃镜下钛夹标记法确定食管癌GTV长度分别为(6.1±1.4)、(6.8±1.9)、(6.3±1.9) cm。与胸部CT确定的GTV长度相比,超声胃镜下钛夹标记法确定食管癌GTV长度与之相仿(P=0.11)。食管钡餐造影确定食管癌GTV长度小于胸部CT确定的GTV长度(P=0.03)。全组患者中超声胃镜下钛夹标记法确定的GTV长度大于胸部CT确定GTV长度的比例为22.2%;超声胃镜下钛夹标记法确定GTV长度与胸部CT确定GTV长度相同的比例为11.1%;超声胃镜下钛夹标记法确定GTV的长度小于胸部CT确定GTV长度的比例为66.7%。结论 超声胃镜下钛夹标记法确定食管癌GTV长度较食管钡餐造影和胸部CT均有一定差异,可成为确定食管癌放疗GTV长度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3.
IFN—γ和IL—4对IgE生成的调节作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鸡蛋过敏患者血清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培养上清的IgE水平测定,探讨了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4(IL-4)参与IgE生成的调节机制。结果表明:IFN-γ可抑制IgE的生成,而IL-4则相反。PBMCs培养上清中IFN-γ和IL-4与IgE浓度之间呈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14.
毛细管微量培养法检出阴道毛滴虫邓光贵高海平①张文俊(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检验科,重庆630042)关键词阴道毛滴虫毛细管微量培养阴道毛滴虫(Trichomonasvaginalis)引起阴道炎、尿道炎和男性前列腺炎[1],是一种常见的性传播疾病病原体...  相似文献   
115.
藏药70味珍珠丸对“血瘀”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70味珍珠丸对“血瘀”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了解其活血化瘀作用。方法ig70味珍珠丸,并用冰水浴刺激和sc肾上腺素,制造大鼠“血瘀”模型,测定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结果70味珍珠丸可明显降低“血瘀”大鼠低切变率下的全血粘度、全血还原粘度(P<0.05)、红细胞聚集指数(P<0.05,P<0.01)及红细胞压积(P<0.05);同时也有降低中、高切变率大鼠全血粘度、全血还原粘度、纤维蛋白原以及延长凝血时间和减少血小板数的趋势(P>0.05)。另外不改变正常大鼠凝血酶原时间和出血时间。结论本品对“血瘀”大鼠可抑制红细胞聚集和凝固,降低血液粘稠度和浓度,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作用。但不影响正常的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116.
晶珠降脂排毒胶囊对大鼠血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晶珠降脂排毒胶囊ig给药1g/kg能明显降低正常大鼠的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P<0.05和P<0.01)1g/kg、0.5g/kg能明显降低实验性高脂大鼠的TC、甘油三酯(TG)和LDL-C(P<0.01),同时亦可明显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冠心指数(R-CHD)两项指数(P<0.05)。提示晶珠降脂排毒胶囊具有良好调理血脂作用。  相似文献   
117.
目的:分析胸段食管鳞癌根治性左侧开胸二野清扫术后复发的规律,为术后辅助性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1998年6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11例胸段食管鳞癌术后复发的患者,分析其复发情况。结果:111例患者中位复发时间为16.0个月,82.9%患者在术后3年内复发,复发时临床表现以声音嘶哑为最常见(36.0%)。复发类型:单纯局部区域复发76.6%,单纯远处转移6.3%,区域复发合并远处转移17.1%(P=0.000)。局部复发中纵隔淋巴结转移60.4%,下颈锁骨区淋巴结转移48.6%,腹腔淋巴结转移10.8%,吻合口复发15.3%,瘤床区复发1.8%。远处转移26例中,肺转移占50.0%。不同原发部位食管癌之间复发区域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纵隔淋巴结转移中,上纵隔复发率55.9%,中纵隔19.8%,下纵隔淋巴结转移1.8%(P=0.000),在纵隔淋巴结复发中,1、2区淋巴结复发率分别为42.3%和34.2%,4区22.5%,7区18.0%。采用logistic分析复发部位与临床资料相关性,结果显示纵隔淋巴结转移与T分期有关。结论:胸段食管鳞癌根治性左开胸二野清扫术后复发多在术后3年内发生,以声音嘶哑常见,淋巴结复发为主要复发类型,其中下颈锁骨区及上纵隔1、2区淋巴结复发多见,不同原发部位食管癌之间复发区域无差异。  相似文献   
118.
塞隆骨抗炎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海平 《辽宁中医杂志》2000,27(11):524-526
通过塞隆骨和虎骨抗炎作用对比研究 ,比较二者抗炎效果的异同 ,探讨在抗炎方面塞隆骨代虎骨使用的可能性。采用大鼠佐剂性关节炎原发和继发病变实验 ,皮肤毛细血管渗透性实验和胸膜炎白细胞游走实验。结果 ,塞隆骨和虎骨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原发病变和继发性病变 (尾结节 ) 均有明显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对大鼠皮肤毛细血管渗透性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而且塞隆骨与虎骨还可明显减少胸膜炎大鼠胸腔内渗出液和白细胞数 ,即具有抑制大鼠胸膜炎白细胞游走的作用 ,实验结果中 ,同剂量的塞隆骨相当于虎骨作用强度 ,无显著性差异。塞隆骨和虎骨对多种抗炎实验模型均有明显作用 ,在抗炎作用方面塞隆骨代替虎骨使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9.
目的:建立二十五味珍珠丸7种成分含量测定方法及HPLC特征图谱,为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Waters Symmetry-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以乙腈和0.1%磷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80 nm(用于特征图谱建立和丁香酚含量测定)、290 nm(桂皮醛)、274 nm(去氢二异丁香酚)、343 nm(胡椒碱)、225 nm(木香烃内酯与去氢木香内酯)、272 nm(没食子酸)。结果:对二十五味珍珠丸7个有效成分进行了含量测定;同时建立了特征图谱并对特征峰进行指认。结论:建立的含量测定方法及HPLC特征图谱符合相关要求,适合二十五味珍珠丸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20.
目的:探讨经细导管注入牛肺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双相呼吸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新生儿科2016年2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94例NRDS患儿,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所有患儿均采用常规支持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双相呼吸道正压通气结合硅胶管(内径0.25 mm)注入PS治疗,观察组给予双相呼吸道正压通气结合经细导管(内径0郾1 mm)注入PS治疗,6 h后比较两组患儿血气指标(pH、PaO2、PaCO2、OI)、通气相关指标(MAP、PEEP、FiO2、吸氧时间)、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疗效、存活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5.7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7.23%(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pH、PaO2、PaCO2、OI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pH、PaO2、OI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aCO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开始时,两组患儿 MAP、PEEP、FiO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 h后,观察组MAP、FiO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EE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吸氧时间、症状消失时间、住院费用均少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患儿存活率95.7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9.36%;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8.5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02% (P<0.05)。结论:经细导管注入牛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双相呼吸道正压通气治疗NRDS能够提高患儿肺泡气体交换功能,改善缺氧状态,降低病死率,疗效更显著,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