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3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89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经导管子宫动脉栓塞对卵巢功能及正常子宫肌组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经导管子宫动脉栓塞(TUAE)对卵巢功能与正常子宫肌组织的影响及意义。资料与方法:101例子宫肌瘤与25例子宫腺肌病患者行经导管子宫动脉注射碘油平阳霉素乳剂(LPE)加明胶海绵颗粒栓塞治疗。通过栓塞后月经观察、卵巢内分泌功能测试、MR检查、经前诊刮及栓塞后全子宫切除标本病理研究,了解栓塞后卵巢功能及正常子宫肌组织的改变。结果:月经观察无闭经发生,经前诊刮病理提示子宫内膜呈分泌期改变。卵巢内分泌功能测试栓塞前后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MR检查正常子宫肌层未见缺血改变,切除标本病理观察正常子宫肌组织亦未见坏死发生。结论:TUAE是一项安全的治疗技术,对卵巢功能及正常子宫肌组织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32.
子宫颈电环切除术对203例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疗效研究   总被引:159,自引:2,他引:159  
目的 探讨宫颈电环切除术(LEEP)手术方法和有关术后并发症的关系及其预防措施,手术后标本的观察处理原则。方法 1995年5月至2002年4月采用LEEP对203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进行治疗,对其疗效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前术后病理诊断一致占40.39%(82/203);术后病理诊断级别下降占53.20%(108/203),其中下降一级占25.62%,下降两级占19.2l%,下降三级占8.37%;术后病理诊断级别上升占6.4|D%(13/203),其中上升一级占5.42%,上升两级占0.98%。宫颈管受累占5.9l%(12/203)。合并单纯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占23.15%(47/203)。手术切缘阳性5例,其中CINI3例,CINⅡ、Ⅲ各l例。术后3个月细胞学检查为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占12.32%(25/203),其余均为正常。术中出血达10mL仅2例,94.09%(190/203)的患者术后第2-18天出现少量阴道血性分泌物。术后子宫颈管解剖狭窄7例,术后盆腔痛16例。术后半年无CIN占193例。治愈率为95.07%;宫颈CIN残留5例,占2.46%;第1年内复查发现CINⅡ持续1例。术后妊娠20例次,足月阴道分娩4例,剖宫产同时绝育l例,7例现继续妊:娠已达中晚期。早期妊娠人工流产4例,宫外孕2例。早孕延期流产2例,未发现早产及低出生体重儿。结论 LEEP是治疗CIN的安全有效方法,只要掌握手术指征。规范手术步骤,注意术后病理观察,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33.
目的:检测卵巢上皮性肿瘤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检测正常健康妇女(正常组,25例),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妇女(良性组,43例),交界性上皮性肿瘤妇女(交界组,14例)和恶性上皮性肿瘤妇女(恶性组,39例)外周血中VEGF的水平,结果:恶性组VEGF水平明显高于交界组,良性组和正常组(P<0.01),交界组VEGF水平明显高于良性组和正常组(P<0.05),良性组与正常组VEGF水平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恶性组临床分期晚(Ⅲ,Ⅳ期)的患者VEGF水平明显高于临床分期早的患者(I,Ⅱ期,P<0.01),手术后VEGF水平明显低于手术前(P<0.01),并且与术中切除的干净程度有关(P<0.05),交界组手术后VEGF水平也明显低于手术前(P<0.05),而良性组手术前后VEGF水平明显高于临床分期早的患者(I,Ⅱ期,P<0.01),手术后VEGF水平明显低于手术前(P<0.01),并且与术中切除的干净程度有关(P<0.05),交界组手术后VEGF水平也明显低于手术前(P<0.05),而良性组手术前后VEGF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各组VEGF水平分别与肿瘤病理组织学类型,病理分组和患者年龄均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VEGF与卵巢上皮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能成为反映卵巢上皮性肿瘤恶性行为的重要标志物。  相似文献   
34.
子宫切除术222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淡华  卢秀兰 《广东医学》1992,13(5):229-230
我院自1980~1989年施行子宫切除术2226例,现就其副损伤及并发症的防治、卵巢及宫颈的去留问题进行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35.
子宫肌瘤导管栓塞治疗的中期效果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经导管子宫动脉栓塞(TUAE)治疗子宫肌瘤的中期效果及其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 78例子宫肌瘤患者接受TUAE治疗,其中71例伴有经血过多、下腹部或腰腿胀痛、尿频、尿急等不同症状.78例中,壁间肌瘤72例,黏膜下肌瘤6例;多发肌瘤71例,单发肌瘤7例.肌瘤最大直径≤3 cm者30例,>3 cm者48例.栓塞剂采用碘油平阳霉素乳剂(LPE),其中碘油用量为8~20 ml,平阳霉素用量为8~16 mg,46例加用明胶海绵颗粒(GSP)栓塞子宫动脉近端.78例中71例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7例行单侧栓塞(5例本身为单一子宫动脉供血,2例插管失败).所有病例栓塞后随访超过3年.结果总的症状改善有效率为97.4%,肌瘤体积1、2、3年平均缩小率分别为59.8%、62.7%和64.6%,子宫体积1、2、3年平均缩小率分别为50.1%、53.9%和55.8%,未见复发病例.肌瘤最大直径≤3 cm者,栓塞后肌瘤体积较最大直径>3 cm者缩小更明显;黏膜下肌瘤疗效优于壁间肌瘤.加用GSP栓塞,肌瘤缩小更明显;但加大碘油和平阳霉素用量不能增加肌瘤缩小率.双侧栓塞疗效明显优于单侧栓塞.结论 TUAE治疗子宫肌瘤具有较好的中期效果,影响其疗效的因素主要包括肌瘤大小和部位、是否加用GSP栓塞以及是否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  相似文献   
36.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2(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2,TGFβ2)及其受体(TGFβRⅡ)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技术(SP法)检测TGFβ2和TGFβRⅡ在31例子宫内膜癌组织和17例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组织及27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子宫内膜癌组织中TGFβ2表达明显高于增生过长组织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者(P〈0.01);增生过长组和正常子宫内膜相比。TGFβ2表达强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且TGFβ2表达水平与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呈正相关(P〈0.05),与分化程度呈负相关(P〈0.05)。而子宫内膜癌组织中TGFβRⅡ表达明显低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P〈0.05);TGFβRⅡ表达水平与与分化程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 TGFβ2过度表达可能促进子宫内膜癌的进展,其负性调控的丧失与TGFβRⅡ表达下降有关。TGFβ2及TGFβRⅡ的表达可能做为判断子宫内膜癌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7.
经导管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经导管子宫动脉椎塞(TUAE)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38例子宫肌瘤患者行经导管子宫动脉注射碘油平阳霉素乳剂栓塞治疗,其中5例于栓塞后1-3周行全宫切除或肌瘤剔除术,标本送病栓。另33例随访3-6个月,主要观察症状改善及肌瘤大小与子宫体积变化。结果 总的症状改善率90.6%(39/32%),其中月经完全恢复正常点90.3%(28/31),下腹部、腰腿胀痛消失占83.3%(25/30),尿频、尿急等压迫症状消失占45.57%(5/11)。肌瘤体积平均缩小61.3%,子宫体积平均缩小50.6%,手术标本病理观察,碘油仅分布于肌瘤组织,栓后2周肌瘤出现点状坏死,3周出现大量片状坏死,而正常子宫肌组织未见异常。TUAE后未见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TAUE治疗子宫肌瘤具有明显的近期疗效,而且是一项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8.
子宫肌瘤导管栓塞治疗的临床与病理研究   总被引:88,自引:3,他引:85  
目的 探讨经导管子宫动脉栓塞(TUAE)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安全性及栓后切除标本的病理改变与意义。方法 44例子宫肌瘤患者行经导管子宫动脉注射碘油平阳霉素乳剂(LPE)加明胶海绵颗粒栓塞治疗,其中7例于栓塞后1-6周行全宫切除或肌瘤剔除术,标本送病理检查。另37例随访1-6个月,主要观察临床症状改变及肌瘤大小与子宫体积变化。同时,通过栓塞后月经观察、卵巢内分泌功能测试、经前诊刮及栓塞后全子宫切除标本病理研究,了解栓塞后卵巢功能及正常子宫肌组织的改变。结果 总的症状改善率91.9%(34/37),其中月经完全恢复正常者占91.4%(32/35),下腹部、腰腿胀痛消失者占83.3%(25/30),尿频、尿急等压迫症状消失者占45.57%(5/11)。栓后6个月肌瘤体积平均缩小62.4%,子宫体积平均缩小50.6%。月经观察无闭经病例发生,经前诊刮病理提示子宫内膜呈分泌期改变。卵巢内分泌功能测试栓塞前后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手术标本病理观察,碘油仅分布于肌瘤组织,栓后2周肌瘤出现点状坏死,3周出现大量片状坏死,随着时间延长坏死范围逐渐增大,而正常子宫肌层未见坏死。结论 TUAE是一项治疗子宫肌瘤安全、有效的新技术;IPE作为栓塞剂,对正常子宫肌层不构成损害。  相似文献   
39.
子宫肌瘤导管栓塞治疗的远期效果观察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经导管子宫动脉栓塞(TUAE)治疗子宫肌瘤的远期效果及安全性。资料与方法对231例子宫肌瘤患者行TUAE治疗。患者肌瘤体积19—504cm^3(平均121cm^3),其中壁间肌瘤191例,黏膜下肌瘤36例,浆膜下肌瘤4例;单发16例,多发215例。所有病例均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栓塞剂为碘油.平阳霉素乳剂,其中186例加用了明胶海绵颗粒栓塞。随访期间,观察患者症状改善情况、肌瘤与子宫体积变化、有无复发、有无闭经及其他并发症情况。结果随访6—48个月,月经恢复正常或经血显著减少占96.0%(193/201);下腹部、腰腿胀痛消失或明显缓解占94.9%(94/99),压迫症状消失或显著减轻占96.0%(48/50)。B超复查,TUAE后1、2、3、4年肌瘤平均体积缩小率分别为60.7%、63.3%、65.6%、67.4%,子宫平均体积缩小率分别为49.6%、54.3%、55.2%、57.1%,无肌瘤复发现象。并发症包括臀部瘀血溃烂(1例)、小阴唇溃疡(1例)、尿潴留(12例)、尿路感染(1例)、阴道排泄坏死肌瘤组织(24例)、卵巢囊肿继发感染(1例)、子宫内膜增厚与钙化(1例)以及闭经(2例)等。结论TUAE治疗子宫肌瘤的远期效果确切,个别患者可以引起某些严重的并发症和/或后遗症,因此应严格选择病例。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负荷量与子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的关系。方法:2003年3月~2003年12月在我院行宫颈癌筛查的2 65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杂交捕获2代(HCⅡ)方法定量检测宫颈HPV DNA的含量(以此表示宫颈HPV负荷量)。按HPV DNA含量分成5组,分别为:HPV<1,1≤HPV≤100,101≤HPV≤500,501≤HPV≤1 000,HPV>1 000。对其中HPV DNA阳性妇女,随后进行阴道镜检查、宫颈多点活检和颈管诊刮术。结果:794例阳性患者中的783例进行了阴道镜下多点活检和细胞学诊断,其中子宫颈炎650例(83.23%),C IN 102例(13.47%),宫颈癌26例(3.3%)。650例对照组、102例癌前病变组和26例宫颈癌组中,3组的HPV DNA定量总体分布有显著差别(P<0.005)。在HPV-DNA定量>100时,宫颈癌前病变的阳性率显著升高(P<0.005);当HPV-DNA的定量>500时,宫颈癌的阳性率显著升高(P<0.001)。C INⅡ、C INⅢ及宫颈癌在HPV DNA定量>1时的诊断阳性率较显著<1时显著高(P<0.01)。结论:HCⅡ方法是检测宫颈HPV感染的有效手段,HPV DNA含量随宫颈病变的严重程度而增加,可作为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筛查及病情追踪监测的1项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