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7篇
特种医学   17篇
外科学   32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41.
调控纤维蛋白水平对不同鼠龄肾脏炎症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调控纤维蛋白在不同鼠龄肾脏沉积水平对肾脏炎症反应的影响及其机制。 方法 青年及老年鼠均随机分4组,对照组予生理盐水腹腔注射;脂多糖组腹腔注射脂多糖,氨甲环酸组注射脂多糖加氨甲环酸,尿激酶组注射脂多糖及氨甲环酸加尿激酶。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分析纤维蛋白沉积,应用RT PCR、免疫组化及蛋白质印迹法分别检测肾组织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 1)基因和蛋白质表达。 结果 (1)青年与老年鼠比较脂多糖、氨甲环酸、尿激酶组纤维蛋白、ICAM 1表达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2)氨甲环酸组与脂多糖、尿激酶组间比较纤维蛋白、ICAM 1基因及蛋白质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 结论 纤维蛋白可上调ICAM 1基因及蛋白质表达,促进肾脏炎症反应;增龄能促进肾脏纤维蛋白沉积及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42.
汪杨  魏日胞  张五星  朱晗玉  洪权  周伟 《军事医学》2012,36(5):337-340,361
目的探讨miR-34a对高糖环境中HK-2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方法以miR-34a模拟物和miR-34a抑制剂分别转染HK-2细胞,定量PCR检测miR-34a的表达变化,MTT检测细胞增殖活性;Western印迹检测周期相关蛋白CyclinD1和CyclinE的表达变化。生物信息学分析miR-34a的靶基因,对其中的增殖相关转录因子E2F3进行双荧光素酶验证。结果 miR-34a模拟物组miR-34a表达显著上调(P<0.05),miR-34a抑制剂组miR-34a显著下调(P<0.05)。与对照组相比,miR-34a模拟物显著抑制高糖环境中HK-2细胞的增殖作用(P<0.05),CyclinD1和CyclinE表达下调(P<0.05),miR-34a抑制剂组显著上调高糖环境中HK-2细胞的增殖作用,CyclinD1和CyclinE表达上调(P<0.05)。TargetScan在线分析软件显示,增殖相关转录因子E2F3可能是miR-34a潜在的靶基因,双荧光素酶分析结果显示E2F3是miR-34a的直接靶基因。结论 miR-34a可以调控高糖环境中HK-2的细胞增殖,其机制可能是通过直接抑制E2F3基因的表达而实现。  相似文献   
43.
目的 通过调控凝血活性,观察老年大鼠肺组织凝血酶受体(PAR-1)表达和纤维蛋白沉积变化与炎症反应之间的关系,探讨高凝状态对老年大鼠肺组织炎症反应的促进机制.方法 雌性Wistar大鼠3月龄(青年鼠)和27月龄(老年鼠)均随机分组,以脂多糖(LPS)腹腔注射诱导大鼠肺组织炎症反应,分别给予氨甲环酸、肝素或尿激酶调控凝血活性,检测PAR-1、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及单核巨噬细胞浸润、纤维蛋白沉积水平的变化.结果 (1)氨甲环酸可使肺组织纤维蛋白沉积增加,而PAR-1表达无明显变化,浸润的炎细胞数目、ICAM-1的蛋白质表达水平较单独给予脂多糖显著上调(P<0.05);(2)肝素和尿激酶均可使有炎症反应的肺组织纤维蛋白沉积显著减少,但仅有肝素能使PAR-1表达下调,肝素和尿激酶均可显著减少浸润的炎细胞数目及ICAM-1的蛋白质表达(P<0.05),且两组下降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与相同处理的青年鼠比较,老年鼠肺组织纤维蛋白沉积、PAR-1表达显著增多(P<0.05),浸润的炎细胞数目、ICAM-1的蛋白质表达水平亦显著增加(P<0.05).结论 (1)凝血系统激活导致的纤维蛋白沉积和PAR-1表达上调,能够诱导黏附分子表达上调,促进炎症反应,增龄所导致的高凝状态能够促进肺组织纤维蛋白沉积及PAR-1表达,从而加重炎症反应;(2)纤维蛋白与PAR-1相比较,在凝血系统参与调节炎症反应的机制中,可能起着更主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时E-钙粘附素(E-cadherin)的变化。方法2006年1月至6月对解放军肾脏病研究所暨肾病重点实验室利用ATP耗竭剂抗霉素A建立的犬集合管上皮细胞(MDCK)缺血模型进行体外实验;体内实验使用双侧肾动脉钳闭法建立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PAS染色了解肾脏病理改变;E-cadherin免疫组化了解E-cadherin的定位和表达;Western bolt检测E-cadherin的蛋白表达。结果正常MDCK细胞E-cadherin在细胞膜表达,ATP耗竭4hE-cadherin表达极性消失,主要在细胞质表达。肾组织免疫组化显示,假手术组E-cadherin主要表达在肾小管上皮细胞基底膜侧;缺血肾脏组E-cadherin的表达极性消失,空泡变性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基底膜侧E-cadherin表达明显减少,主要在细胞质表达;而在脱落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只表达于细胞质。肾组织Western bolt显示,假手术组E-cadherin为120ku条带,缺血45min120ku条带减弱,出现明显的80ku条带,缺血60min120ku条带几乎检测不出,而主要表现为80ku条带。结论体内体外实验均证实,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时E-cadherin的定位、蛋白表达量发生明显变化,并出现时间依赖性E-cadherin降解,使上皮细胞的极性和细胞间连接受损,部分解释了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时上皮细胞脱落的原因。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内质网应激(ERS)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是否参与了横纹肌溶解肾损伤过程。方法雄性Wistar大鼠33只,根据标本采集时间分为对照组及模型组,后者又按照时间分为1、3、6、12、24、48、72、96、120、168h 10个亚组(n=3)。建立甘油诱导横纹肌溶解肾损伤大鼠模型,建模后于相应时间点分别处死大鼠,收集血清及肾脏组织,利用肾功能指标和肾组织病理评估不同时间点肾脏损伤程度;采用TUNEL染色评估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程度;Western blotting检测死亡受体途径和线粒体凋亡途径关键凋亡因子caspase-8、细胞色素C及caspase-9活性片段的表达,同时检测ERS伴侣蛋白GRP-78和特异性内质网凋亡因子caspase-12活性片段的表达。结果横纹肌溶解肾损伤后1h肾小管上皮细胞出现病变,24h出现大量坏死、脱落,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数最高,72h肾小管-间质损伤达高峰。横纹肌溶解肾损伤后凋亡因子caspase-8、细胞色素C和caspase-9的表达上调,12h达到高峰(P<0.05),GRP-78表达升高趋势与caspase-12一致。结论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是横纹肌溶解肾损伤的主要发病机制,除了死亡受体及线粒体途径的活化,ERS也可能在此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调控纤维蛋白沉积水平对肾脏炎症反应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实验分脂多糖诱导大鼠肾小球纤维蛋白沉积(LPS组);氨甲环酸增加纤维蛋白沉积(TL组):尿激酶减少纤维蛋白沉积(UT组)。肾组织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及血管内皮钙黏附蛋白(VE—Cad)mRNA和蛋白质表达分别用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1)TL组与LPS.UT组纤维蛋白沉积、炎细胞数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TL组与LPS,UT组的MCP-1、VE—Cad mRNA及蛋白质表达水平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小球纤维蛋白沉积具有促炎症作用;纤维蛋白沉积的促炎症作用与其调节MCP-1、VE-Cad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7.
目的 探讨高糖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C)氧化应激及蛋白质氧化损伤的作用.方法 将体外培养的HKC分为3组:对照组、高糖短期处理组、高糖长期处理组.对照组葡萄糖浓度为5.5mmol/L,高糖处理组葡萄糖浓度为30mmol/L.高糖短期处理组分为6个时间点,即30min及1、6、12、24、48h高糖刺激组;高糖长期处理组为高糖连续刺激2个月.用活性氧(ROS)捕获剂氯甲基二氯二氢荧光素二乙酯(CM-H2DCFDA)孵育各组细胞,通过流式细胞技术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高糖处理后不同时间点HKC中ROS的荧光强度以反映细胞内ROS的水平,用共聚焦显微镜检测荧光探针JC-1的荧光强度来表示线粒体膜电位,用2,4-二硝基苯肼(DNPH)比色法测定细胞内蛋白质羰基含量的变化.结果 流式细胞技术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显示,经高糖刺激后,HKC内ROS含量在1h时达高峰,随后逐渐降低;线粒体膜电位在高糖刺激后短时间内(1h)有增高,其后下降DNPH比色法显示,短时高糖刺激对细胞中蛋白质羰基含量影响不明显(P>0.05),高糖刺激2个月时蛋白质羰基含量与短时刺激相比明显升高(P<0.05).结论 高糖处理可使HKC细胞氧化应激增强,从而造成生物大分子蛋白质的损伤.  相似文献   
48.
目的 应用激光微切割和定量PCR技术检测IgA肾病纤溶酶原激活物(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l-1)的表达及其在IgA肾病毛细血管病变中的作用.方法 对2003-2004年全军肾脏病研究所收治的24例IgA肾病患者采用激光微切割方法分离肾组织切片(8 μn)中的肾小球(20个/例)和肾小管及其周围间质(200个/例),提取RNA反转录后,进行TaqMan实时定量PCR检测肾小球及肾小管间质内PA及PAl-1的mRNA表达.同时,对肾组织切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采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定量分析毛细血管密度.结果 随着病变的加重,igA肾病肾小球毛细血管袢密度、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密度均随之减小;IgA肾病患者的肾小球毛细血管袢密度及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密度均与血清肌酐成负相关,R2分别为0.6946和0.6271(P均<0.05).肾小球tPA mRNA/PAI-1 mRNA比值与肾小球毛细血管袢密度呈正相关(R2=0.7094,P<0.01);肾小管间质uPA mRNA/PAI-1 mRNA比值与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密度呈正相关(R2=0.6668,P<0.01).结论 肾小球和肾间质毛细血管密度的下降可能与IgA肾病的进展有关.肾小球局部tPA与PAl-1 mRNA表达失衡及肾小管间质中uPA与PAI-1 mRNA表达失衡可能是导致肾小球和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密度降低的原因.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及促红细胞生成素低反应性的影响。方法286例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者68例为治疗组,未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者218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血清铁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及每周促红细胞生成素用量。结果治疗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治疗后(1.23±1.11)mg/L较治疗前(1.58±1.49)mg/L降低(P〈0.05),对照组治疗前(1.93±1.22)mg/L与治疗后(2.10±1.77)mg/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平均每周促红细胞生成素用量(30.60±24.50)u/kg明显低于对照组(47.30±31.20)u/kg(P(0.05),且促红细胞生成素反应指数(2.82±1.73)低于对照组(4.51±3.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性别、hs-CRP、透析时间、血清铁蛋白及他汀类药物治疗是促红细胞生成素反应指数的独立影响因子。结论他汀类药物可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并减少患者促红细胞生成素的用量。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土茯苓(rhizoma smilacis glabrae)对小鼠高尿酸血症模型的肾脏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次黄嘌加氧嗪酸钾灌胃建立高尿酸血症小鼠模型,随机分为4组:正常、模型、别嘌呤醇和土茯苓组。检测各组血清尿酸、肌酐、尿素氮水平,肝脏黄嘌呤氧化酶(XOD)活性,肾脏尿酸转运体(URAT1、GLUT9)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肾组织IL-1β和TNF-α水平。结果:土茯苓可显著降低高尿酸血症小鼠血清尿酸、肌酐和尿素氮,同时可抑制XOD活性,显著下调肾脏URAT1、GLUT9的mRNA和蛋白表达,抑制IL-1β、TNF-α表达。结论:土茯苓可明显改善小鼠高尿酸血症和肾功能下降,作用机制可能通过抑制XOD活性,调节尿酸转运体的水平,及抑制炎症因子的表达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