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6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45篇
肿瘤学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1.
Kupffer细胞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形成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常见的肝脏疾病,也是高发病,其本质是肝实质细胞损伤,可能进一步发展成为肝纤维化、肝硬化;Kupffer细胞(Kupffer cells,KC)是定居于肝窦区的单核-巨噬细胞,在NAFLD形成机制中,其主要作用是调整肝内炎症和免疫的平衡状态,影响肝内组织细胞的生理、病理状态的改变。  相似文献   
112.
目的探讨粗叶悬钩子总生物碱对人肝癌细胞(HepG2)增殖的影响。方法分别用不同剂量总生物碱干预体外培养的HepG2,观察细胞形态,并用MTT法检测该总生物碱对HepG2细胞活力的影响及其对HepG2的抑制作用。结果粗叶悬钩子总生物碱干预24h后,浓度达1000μg/mL对肝癌细胞才有抑制作用,作用48h和72h后,各组呈现明显的剂量和时间依赖;MTT法结果显示生物碱作用HepG248h和72h后,有显著抑制作用。结论粗叶悬钩子总生物碱能有效地抑制HepG2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113.
目的探讨熊胆粉对肝癌移植瘤裸鼠血管生成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用人肝癌HepG2细胞建立裸鼠移植瘤模型,待皮下移植瘤形成后,将裸鼠随机分为熊胆粉组和对照组,每天分别给予熊胆粉和生理盐水灌胃,日1次,连续21 d。3周后剥取肿瘤。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p21、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2(CDK2)、细胞周期蛋白(CyclinE)、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2)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检测p21、CDK2、CyclinE、VEGF、VEGFR2蛋白表达,并通过CD31表达检测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MVD结果显示熊胆粉显著抑制体内微血管的形成,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T-PCR和免疫组化结果表明,熊胆粉显著促进p21的表达,抑制CDK2、CyclinE、VEGF、VEGFR2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熊胆粉诱导细胞周期阻滞和抑制血管生成可能是其治疗肝癌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4.
粗叶悬钩子对小鼠急性肝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研究粗叶悬钩子粗提物(CERA)的保肝作用,探讨其部分作用机理。方法:以CCl4制备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分别用3种不同浓度的CERA进行干预,观察检测血清ALT、AST和肝匀浆SOD、MDA、NO的含量变化及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CERA能降低CCl4所致小鼠血清中异常增高的ALT、AST及肝组织中异常增高的MDA、NO的含量,同时升高SOD含量,且能改善肝脏病理损伤。结论:CERA对小鼠实验性肝损伤有一定的保护和治疗作用。抑制CCl4引起的脂质过氧化反应、抑制NO的细胞毒效应可能是其保护肝细胞的部分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15.
目的:研究粗叶悬钩子对实验性肝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以CCl4制备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分别用三种不同浓度的CERA进行干预,观察检测血清ALT、AST和肝匀浆SOD、MDA、NO的含量变化及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CERA能降低CCl4所致小鼠血清中异常增高的ALT、AST及肝组织中异常增高的MDA、NO的含量,同时升高SOD含量,且能改善肝脏病理损伤.结论:CERA对小鼠实验性肝损伤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抑制CCl4引起的脂质过氧化反应、抑制NO的细胞毒效应可能是其保护肝细胞的部分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16.
亚硝酸钠和N—甲基苄胺的遗传毒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者研究观察了亚硝酸钠和N-甲基苄胺的遗传毒性作用。结果表明,亚硝酸钠和N-甲基苄胺不产生包性遗传毒性,但具有中长期生。长期接触可诱发大鼠胃窦及食道上皮的增生性病变,使胸腺指数降低,骨髓细胞MN‰升高。  相似文献   
117.
茵陈蒿防癌和防微核突变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研究中药蔑陈蒿的防癌和防微核突变作用,观察蔑陈蒿水煎剂对亚硝酸钠和N-甲基苄胺诱发的SD大鼠,食道增生性病变和骨髓微核突变的预防作用,结果显示长期接触亚硝酸钠和N-甲基胺可诱发大鼠胃窦,食道上皮的增生性病变和骨髓细胞微核率增高,饮用茵陈蒿水煎剂各组则表现了不同程度的防癌变和防微核突变作用,在癌变和微核突变间存在着某种相关性,提示茵陈蒿具有防癌和防微核突变作用。  相似文献   
118.
1 材料 中药茵陈蒿自福建省中医学院国医堂购得,经鉴定为菊科植物茵陈蒿(Artemisia capillaris Thunb)的干燥幼嫩茎叶。每次称取500g茵陈蒿生药,加自来水3000ml浸泡1h,加热煮沸后继续煮30min,取滤液后再加水2000ml重煮1次。将2次滤液合并,冰箱保存备用。 亚硝酸钠为北京红星化工厂分析纯产品。N-甲基苄胺为上海试剂三厂分析纯产品。先取N-甲基苄胺1.3ml加入5滴二甲基亚砜摇匀助溶,加入蒸馏水100ml,然后加入亚硝酸钠0.8g摇匀,4℃冰箱保存备用,每w配制1次。  相似文献   
119.
目的研究复方熊胆茵陈颗粒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大鼠肝组织中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西利宾安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除空白组外予以高脂饲料喂养6周,每周1次后肢皮下注射40%CCL4花生油溶液制备脂肪性肝炎大鼠模型。空白组、模型组予以生理盐水灌胃,西利宾安组予西利宾安灌胃,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予复方熊胆茵陈颗粒按相应剂量灌胃。干预4周后取材,HE染色观察大鼠肝组织病理变化,PCR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肝脏TNF-α的表达。结果复方熊胆茵陈颗粒能减少肝细胞的脂肪变性及炎细胞浸润,显著抑制TNF-α的表达(P0.01)。结论复方熊胆茵陈颗粒可降低TNF-α的表达,这可能是其治疗NASH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0.
以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染色体畸变和姊妹染色单体交换3个细胞遗传学指标检测酱油的致突变作用。结果表明,酱油能诱发小鼠骨髓细胞3个指标发生率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以大蒜匀浆滤液对小鼠进行灌胃处理,能有效地抑制酱油的致突变作用(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