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6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45篇
肿瘤学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观察粗叶悬钩子粗多糖对模型大鼠急性肝损伤药物代谢酶的影响。方法用四氯化碳(CCl4)腹腔注射法造模。观察粗叶悬钩子粗多糖对大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大鼠肝组织CYP450、CYP2E1、CYP3A1酶含量与活性变化。结果与CCl4模型组相比。粗叶悬钩子粗多糖治疗各组均不同程度地降低了CCl4所致大鼠ALT、AST的升高:不同程度地增高了肝药物代谢CYP450含量及活性。降低了CYP2E1含量及活性.对CYP3A1含量及活性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粗叶悬钩子粗多糖通过改变肝药物代谢酶保护CCl4所致的大鼠急性肝损伤。  相似文献   
102.
Kupffer细胞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形成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常见的肝脏疾病,也是高发病,其本质是肝实质细胞损伤,可能进一步发展成为肝纤维化、肝硬化;Kupffer细胞(Kupffer cells,KC)是定居于肝窦区的单核-巨噬细胞,在NAFLD形成机制中,其主要作用是调整肝内炎症和免疫的平衡状态,影响肝内组织细胞的生理、病理状态的改变。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讨粗叶悬钩子总生物碱对人肝癌细胞(HepG2)增殖的影响。方法分别用不同剂量总生物碱干预体外培养的HepG2,观察细胞形态,并用MTT法检测该总生物碱对HepG2细胞活力的影响及其对HepG2的抑制作用。结果粗叶悬钩子总生物碱干预24h后,浓度达1000μg/mL对肝癌细胞才有抑制作用,作用48h和72h后,各组呈现明显的剂量和时间依赖;MTT法结果显示生物碱作用HepG248h和72h后,有显著抑制作用。结论粗叶悬钩子总生物碱能有效地抑制HepG2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讨熊胆粉对肝癌移植瘤裸鼠血管生成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用人肝癌HepG2细胞建立裸鼠移植瘤模型,待皮下移植瘤形成后,将裸鼠随机分为熊胆粉组和对照组,每天分别给予熊胆粉和生理盐水灌胃,日1次,连续21 d。3周后剥取肿瘤。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p21、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2(CDK2)、细胞周期蛋白(CyclinE)、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2)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检测p21、CDK2、CyclinE、VEGF、VEGFR2蛋白表达,并通过CD31表达检测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MVD结果显示熊胆粉显著抑制体内微血管的形成,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T-PCR和免疫组化结果表明,熊胆粉显著促进p21的表达,抑制CDK2、CyclinE、VEGF、VEGFR2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熊胆粉诱导细胞周期阻滞和抑制血管生成可能是其治疗肝癌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5.
目的观察前列宁胶囊对细胞外基质细胞黏合素(tenascin-C,TN-C)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 SD大鼠制作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模型,BPH-1细胞培养,分模型组、前列宁胶囊低、中、高剂量组,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及细胞上清液中TN-C含量,RT-PCR、免疫组化法、Westen-blot法检测大鼠前列腺组织及BPH-1细胞中TN-C的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前列宁胶囊各剂量组能明显降低大鼠血清及BPH-1细胞培养中的TN-C含量,抑制大鼠前列腺组织及BPH-1细胞中TN-C的mRNA和蛋白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前列宁胶囊对良性前列腺增生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能抑制细胞外基质TN-C表达。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复方片仔癀肝保片对大鼠四氯化碳诱导的慢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皮下注射CCl4制备大鼠慢性肝损伤模型,2次/周,连续8周。于造模第4周开始给药,每日1次,连续4周。末次给药24 h后,检测血清ALT、AST和ALP的活性;ELISA法检测血清中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的表达;HE观察病理组织学改变。结果各用药组不同程度降低了CCl4升高的ALT、AST、ALP的活性(P0.05);ELISA结果发现各用药组显著降低HA和LN的含量(P0.05);HE染色发现各用药组不同程度减轻肝组织病理损伤的程度。结论复方片仔癀肝保片是通过减轻肝脏炎症反应和抗纤维化实现对CCl4诱导的大鼠慢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7.
慢性肝炎检测指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炎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我国是肝炎的高发区,目前全国约有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1.3亿人,慢性肝炎患者约2300万,居传染病第3位,中医药在肝炎的治疗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因此,肝炎的治疗及治疗后疗效的评价成为国内外学者广泛关注的课题,本文就中药治疗肝炎的疗效以及所采用的主要观测指标的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8.
观察粗叶悬钩子根多糖对肝组织损伤过程中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影响,采用液相竞争法测定大鼠血清中TNF-α的含量,结果显示粗叶悬钩子根多糖能明显降低TNF-α的含量,说明粗叶悬钩子根多糖有一定的抗肝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109.
中药有效成分调节肝药物代谢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细胞色素P450酶发现于20世纪50年代,对它的研究50多年来取得很大进展,在药物代谢、毒理学、肿瘤生化等的研究中,都涉及到细胞色素 P450及其同功酶的作用。中药虽然成分复杂,但  相似文献   
110.
肝病在我国发病率高 ,危害严重。近年中医药在肝病治疗方面有了长足的进展 ,随着中医药研究的深入还将有更多的抗肝病新药问世 ,但在其应用于临床之前 ,都需进行实验研究以验证其疗效及毒性。本文仅就进行抗肝炎中药实验研究时的常用模型、造模用的肝毒剂、常用的检测指标及中医药治疗急性肝损伤的机理等方面进行综述。1 常用的急性肝损伤模型2 0世纪 80年代苏建家等 [1] 开展了 HBV感染对树的研究 ,认为树是低等的灵长类动物 ,进化程度比地松鼠和鸭高。但该模型存在明显的非特异性反应 ,并未见与人类乙型肝炎病理改变相类似的变化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