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51篇 |
免费 | 24篇 |
国内免费 | 17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22篇 |
基础医学 | 8篇 |
口腔科学 | 6篇 |
临床医学 | 55篇 |
内科学 | 57篇 |
神经病学 | 3篇 |
外科学 | 24篇 |
综合类 | 81篇 |
预防医学 | 40篇 |
药学 | 33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52篇 |
肿瘤学 | 1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篇 |
2023年 | 12篇 |
2022年 | 10篇 |
2021年 | 6篇 |
2020年 | 7篇 |
2019年 | 12篇 |
2018年 | 9篇 |
2016年 | 5篇 |
2015年 | 11篇 |
2014年 | 19篇 |
2013年 | 26篇 |
2012年 | 24篇 |
2011年 | 28篇 |
2010年 | 39篇 |
2009年 | 20篇 |
2008年 | 28篇 |
2007年 | 16篇 |
2006年 | 32篇 |
2005年 | 5篇 |
2004年 | 7篇 |
2003年 | 10篇 |
2002年 | 6篇 |
2001年 | 5篇 |
2000年 | 14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8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2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321.
目的 建立一种定量检测冬虫夏草菌的微滴式数字聚合酶链式反应(ddPCR检测方法,探讨其定量检测冬虫夏草的可行性。方法 使用冬虫夏草菌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建立dd PCR检测方法,对冬虫夏草及其常见伪品进行鉴别,对其特异性和自制混伪品进行检测和评估,并采用该方法对市场流通的冬虫夏草产品中的冬虫夏草菌成分进行检测。结果 ddPCR检测方法对冬虫夏草菌具有良好的检测特异性,且在掺伪0%~70%范围内定量检测的准确性高;此外,对冬虫夏草及其制剂市售样品的检测结果显示,该方法可用于冬虫夏草的定量检测。结论 ddPCR检测方法可成功检测市售冬虫夏草产品中的冬虫夏草菌成分,具有市场应用价值,可为含冬虫夏草成分的保健食品和药品提供定量和鉴伪检测依据。 相似文献
322.
目的 运用多种微生物鉴定技术建立制药企业无菌制剂高风险生产区环境微生物鉴定信息库。方法 连续4个季度对中间体、制药用水、洁净空间、人员设备表面等收集微生物,采用VITEK生化鉴定、MALDI-TOF MS蛋白鉴定和16S rRNA/ITS基因鉴定技术进行鉴定,结合微生物形态学和来源信息进行分析,建立相应的微生物鉴定信息库。结果 共收集获得89株细菌和5株真菌的鉴定结果,开展相关形态学分析:在收集的94株菌中,革兰氏阳性球菌和革兰氏阳性芽孢杆菌共占比60.6%,是洁净区常见污染菌;B级环境收集到46株微生物,葡萄球菌是主要优势菌属,占比45.7%,其次是芽孢杆菌(17.4%)、微球菌(6.5%)和酵母菌(4.3%),B级还分离到1株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制药用水收集到29株微生物,主要为革兰氏阴性菌(58.6%)。结论 本研究建立了融合生化、蛋白、基因鉴定结果的微生物鉴定信息库并开展相关分析,为制药企业开展风险控制,加强对不可接受微生物的管理,开展微生物数据偏差调查和溯源分析提供依据;企业还可利用鉴定结果建立环境微生物地图,有针对性地控制并消除微生物污染,提高无菌保障水平,确保药品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323.
目的:比较固本抑瘤法联合卡培他滨方案(治疗组)与单纯卡培他滨方案化疗(对照组)对大肠癌术后患者的疗效、生活质量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4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O例。2组均予以卡培他滨化疗,治疗组在化疗的同时给予固本抑瘤加减方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毒副反应及治疗前后免疫功能变化。结果:2组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毒副反应及生活质量评分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中医证候疗效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0%,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治疗组的近期有效率及中药对化疗的减毒增效作用在细胞免疫、体液免疫方面均显著提高,CD3+、CD4+、CD8+、CD4+/CD8+、NK细胞活性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在体液免疫方面取得了相似的结果。结论:固本抑瘤法联合卡培他滨化疗能提高大肠癌术后患者的免疫功能,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24.
乳腺叶状肿瘤18例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乳腺叶状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对经手术和病理复诊明确结果的18例乳腺叶状肿瘤的临床病理资科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例患者中位年龄40.8岁。根据肿瘤生长方式,进行乳腺叶状肿瘤分级,良性13例,交界性4例,恶性1例。免疫组织化学结果:VIM均表达在肿瘤间质细胞(++),SMA亦表达间质细胞(+),p53及Ki-67定位于细胞核,阳性表达于恶性叶状肿瘤(+)。结论乳腺叶状肿瘤病理学形态分为三类,良性、交界性和恶性,免疫组织化学对恶性叶状肿瘤有一定表达。治疗上首选手术,不主张作单纯的肿物摘除术,往往由于切缘较近而导致较高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325.
326.
总结我院35岁以下青年期女性胃癌38例,进行临床分析与讨论。本组未婚10例,已婚28例,妊娠期8例;早期胃癌4例,进展期34例。手术38例,切除10例,切除率2632%;3个月内死亡3例,1~2年内死亡24例,生存2年以上7例,5年以上4例。认为该病虽然发病率低,但恶性程度高,转移早,早期诊断率低,误诊率高,治疗的关键是提高青年女性胃癌的早期诊断率,减少误诊率 相似文献
327.
目的 探讨心脏手术患者术后谵妄(POD)的危险因素,根据危险因素构建预测模型并评估其预测效能。
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行心脏手术治疗的患者3 397例临床资料,提取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高脂血症病史、脑血管疾病史、手术时间、心肺转流(CPB)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术中连续有创动脉血压值、术中出血量、术中麻醉药物使用情况、入ICU时Hb、白细胞计数、氧合指数(PaO2/FiO2)、血乳酸值、呼吸机使用时间、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术后左心室射血指数(LVEF)等临床指标,采用单因素分析评估上述指标与POD的相关性。采用逐步Logistic回归进行临床指标筛选并构建预测模型,绘制模型列线图,计算预测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以及最佳阈值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结果 有186例(5.48%)患者术后出现谵妄。与非谵妄患者比较,谵妄患者年龄、脑血管疾病和高血压病史比例、术中低血压比例、术中血压变异率、术中丙泊酚用量、术中出血量、术后乳酸值、术后白细胞显著增高的比例、术后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LVEF<50%)的比例以及术后应用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比例明显增加(P<0.05),手术时间和CPB时间、术中低血压时间以及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明显延长(P<0.05),术后氧合指数和Hb明显降低(P<0.05)。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老年、脑血管疾病史、手术时间长、术中血压变异率大、术后Hb<100 g/L、机械通气时间延长以及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应用去甲肾上腺素是心脏手术后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用这些危险因素构建预测模型,AUC为0.932(95%CI 0.897~0.967),敏感性78.2%,特异性93.5%。
结论 老年、脑血管疾病史、手术时间、术中血压变异率、术后Hb<100 g/L、机械通气时间延长以及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应用去甲肾上腺素是心脏手术后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这些危险因素构建的模型可较好地预测心脏手术后谵妄的发生,为早期干预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28.
了解上海市虹口区新报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感染者的基因亚型分布和抗病毒治疗前的耐药水平,为调整抗病毒治疗方案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以上海市虹口区2016年新报告119例HIV-1感染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核酸抽提获得血浆样本中HIV⁃1核酸,采用In⁃house方法对HIV⁃1核酸进行反转录扩增并获得
共获得89例HIV⁃1
应加强HIV⁃1基因亚型监测和耐药监测,重点关注独特重组基因亚型和治疗前耐药基因突变,尤其是URF0107重组亚型以及与依非韦伦、奈韦拉平、恩曲他滨和拉米夫定药物相关的传播耐药突变。
329.
脊髓型颈椎病是颈椎间盘退变及继发椎间关节退变使其周围组织受累,导致颈髓受压而出现临床症状的一种颈椎病。2003~2005年,我们采用前路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3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30.
目的 研究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D4+ CD25+ Treg细胞的影响.方法 采集经恩替卡韦治疗4、12、24周的50例慢性乙肝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CD4+ CD25+ Treg细胞的比率,并分析其与乙型肝炎病毒DNA和血清丙氨酸转氨酶的相关性.结果 恩替卡韦治疗4、12、24周后CD4+ CD25+ Treg细胞的比例显著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P<0.05,P<0.01).CD4+ CD25+ Treg细胞数量占PBMCs的比率与ALT的变化呈正相关(r=2.82,P<0.05).结论 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能降低CD4+ CD25+ Treg/PBMCs的细胞比率;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免疫调节功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