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13篇
药学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41.
赵科平  陈国兆  王黎明  沙卫平 《骨科》2019,10(6):515-520
目的 探讨相对微创有限切开髂腹股沟入路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7年3月在我院采用相对微创有限切开髂腹股沟入路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的15例髋臼骨折病人,其中男9例,女6例,年龄为(44.13±8.64)岁(28~58岁),左侧6例,右侧9例,高处坠落伤7例,车祸伤8例。按Letournel分型,双柱骨折6例,前柱骨折2例,T形骨折4例,横行骨折3例,骨折移位均超过3 mm。术后采用Matta、Merle d''Aubigne和Postel标准评价髋关节功能。结果 病人手术时间为(2.70±0.49) h(2.0~3.5 h),术中出血量为(413.33±130.20) ml(200~600 ml);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为(16.93±2.66)周(14~24周)。所有病人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4.00±2.95)个月(9~20个月)。依据Matta评定标准,优8例,良5例,差2例,优良率为86.67%。按Merle d''Aubigne和Postel的标准评价髋关节功能,优7例,良6例,可2例,优良率为86.67%。异位骨化Ⅰ度1例。1例发生创伤性关节炎,予保守治疗。短期随访无股外侧皮神经损伤、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切口感染及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相对微创有限切开髂腹股沟入路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髋臼骨折复位效果良好、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短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2.
背景:丝素蛋白/羟基磷灰石是细胞立体培养的良好支架,是临床常用的骨缺损修复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脂肪干细胞具有向骨及软骨细胞分化的潜能,适合骨软骨缺损修复。 目的: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联合成软骨诱导脂肪干细胞与丝素蛋白/羟基磷灰石复合后修复兔关节软骨及软骨下骨缺损的效果。 方法:取新西兰大白兔56只,2只用于传代培养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以3×109 L-1浓度接种到丝素蛋白/羟基磷灰石。其余54只新西兰大白兔,在股骨髁间制备软骨缺损模型,随机分为细胞复合材料组、单纯材料组和空白对照组,细胞复合材料组植入复合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丝素蛋白/羟基磷灰石;单纯材料组植入丝素蛋白/羟基磷灰石;空白对照组不作任何植入。从大体、影像学、组织学观察比较缺损的修复情况。 结果与结论:12周时大体观察、CT、磁共振和组织学检查细胞材料复合组软骨及软骨下骨缺损区完全被软骨组织修复,修复组织与周围软骨色泽相近,支架材料基本吸收,未见明显退变和白细胞浸润,所有标本均未见丝素蛋白残留。单纯材料组缺损区缩小、部分修复,且呈纤维软骨样修复。空白对照组缺损无明显修复。提示复合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丝素蛋白/羟基磷灰石修复兔关节软骨及软骨下骨缺损能力优于单纯丝素蛋白/羟基磷灰石材料。丝素蛋白/羟基磷灰石复合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可形成透明软骨修复动物膝关节全层软骨缺损,重建关节的解剖结构和功能,可作为新型骨软骨组织工程支架。  相似文献   
43.
前路手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12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采用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12例。结果平均随访5.5个月,按JOA评分评价手术效果,术前平均13.5分,术后平均15.6分。结论前路手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好,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44.
肱骨髁间骨折28例手术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评估手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8例肱骨髁间骨折手术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结果显示,优9例,良12例,可6例,差1例,优良率为75%。结论骨折粉碎及移位的肱骨髁间骨折对肘关节功能有严重影响,应尽早手术治疗,早期行肘关节功能锻炼,可取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5.
沙卫平  陈国兆  王黎明 《骨科》2021,12(5):414-420
目的 比较零切迹双插片自稳型颈椎融合器(ROI-C)与锁定钛板内固定治疗单节段颈椎病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 运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61例明确诊断为单节段颈椎病的病人,行颈椎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anterior cervical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ACDF)治疗。采用ROI-C固定的30例纳入ROI-C组,其中C3/4退变8例,C4/5退变10例,C5/6退变12例。行常规锁定钛板内固定术治疗的31例纳入钛板组,其中C3/4退变7例,C4/5退变11例,C5/6退变13例。比较两组病人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前和术后1、6、12个月时上肢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颈椎融合节段高度、颈椎矢状位Cobb角,并以Bazaz评分系统评估两组病人术后是否存在吞咽困难情况以及严重程度。结果 61例病人随访12~15个月,平均13.5个月。术中术后未见切口感染、食管破裂、大血管损伤、喉上神经损伤、喉返神经损伤、腺体损伤、脑脊液漏、内固定感染、内固定松动移位等并发症发生。ROI-C组、钛板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81.33±10.74) min、(93.67±11.59) 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77.33±22.43) mL、(108.33±24.08) m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不同随访时间点的VAS评分、JOA评分较术前均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I-C组和钛板组术后不同随访时间点的Cobb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颈椎融合节段高度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I-C组和钛板组术后吞咽不适的发生率分别为6.67%(2/30)、35.48%(11/3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50,P=0.005)。吞咽不适病人均未予特殊处理,术后随访过程中病人吞咽不适感逐渐消失。末次随访所有病人均获得骨性融合。结论 ROI-C与锁定钛板内固定治疗单节段退变性颈椎病均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但应用ROI-C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吞咽不适情况发生率低且颈椎生理曲度不易丢失,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