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中国医学   17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髓内钉固定治疗青少年股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19年10月期间佛山市中医院小儿骨科收治的30例青少年股骨干骨折患者资料。男20例,女10例;年龄为12~17岁,平均14岁;左侧13例,右侧17例。手术均采用髓内钉固定:12例患者行切开复位固定,18例患者行闭合复位内固定。记录患...  相似文献   
2.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骨伤科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笔者将1例采用温针灸配合中药内服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典型病例进行了总结。结果表明,温针灸配合中药内服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推拿、TDP、电脑中频三联治疗梨状肌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梨状肌综合征患者完全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75例,对照组75例,治疗组采用推拿、TDP、电脑中频三联治疗;对照组75例采用局部封闭、TDP、电脑中频综合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0%.复发率为10.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6.0%,复发率为44.0%;2组总有效率、复发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推拿、TDP、电脑中频三联治疗梨状肌综合征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1病例资料 陈某,女性,54岁,家庭主妇,于2011年11月10日初诊.患者雨天晨起出现右肩疼痛,伴活动受限半日,患肢活动时疼痛加重,肩前、肩后、外侧均有压痛,肩抬高40 °,手外展、外旋受限,后伸达臀部.舌淡嫩,苔薄白,脉弦细.诊断为肩关节周围炎.治疗以针刺单穴为主,辅以中药调理.取穴:右侧足背第4、第5跖骨间,趾蹼缘上方1寸处.与左侧穴位对比压痛明显.操作:常规消毒后,用1寸针直刺0.5寸,得气后,行捻转提插泻法,使患者有强烈的针感,5 min行针1次,留针20 min,同时嘱患者活动患侧肩关节,直至疼痛消失.处方:黄芪20g,当归10g,鸡血藤20g,细辛5 g,羌活15 g,苍术15g,川芎15g,香附15g,桂枝15g,桑枝20 g,白芍10g,甘草6g.用法:3碗水煎成1碗,复煎1次,每日1剂,共3剂.经针刺治疗后疼痛大减,肩关节活动度大为改善,2d后右肩疼痛消失,关节活动度正常,经1次治疗痊愈.  相似文献   
5.
麦粒肿又称睑腺炎,是眼科常见病,是化脓性细菌侵入眼睑腺体而引起的急性炎症,运用刺络拔罐配合中药内服治疗该症,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牵引配合推拿手法治疗颈源性耳鸣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2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54例采用牵引配合推拿手法治疗;对照组48例采用TDP照射加电脑中频综合理疗。观察2组治疗后耳鸣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1疗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1%,复发率为7.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1%,复发率为40.0%;2组总有效率、复发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牵引配合推拿手法治疗颈源性耳鸣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7.
沈钊雄  万志敏 《光明中医》2013,28(1):169-169
1病例介绍陈某,男,48岁,于2012年5月13日初诊。2天前因坐地打牌后出现左臀部疼痛并向下放射至大腿,活动不利,活动患肢时疼痛加重,呈"刀割"样。查体:左侧梨状肌体表投影处压痛(+),叩痛(+),梨状肌紧张试验(+),直腿抬高60°以内疼痛明显,超过60°疼痛减轻,腰部无压痛、叩击痛,腰椎正侧位片及骨盆  相似文献   
8.
梨状肌综合征是由于梨状肌充血、水肿、痉挛、肥厚,刺激或压迫坐骨神经以及解剖变异,引起以一侧臀部酸胀、疼痛,伴大腿后侧或小腿后外侧放射性疼痛,甚至活动受限等为主的临床综合征。多发于中老年人,患者常有下肢损伤,或慢性劳损史。在梨状肌走向位置上可触及条索状肌束,或梨状肌压痛明显,患  相似文献   
9.
肱骨外上髁炎中医学属伤筋、痹证范畴,主要是由于慢性劳损所致。多由体质素弱、气血亏虚、风寒湿邪侵袭而瘀阻经筋,致血不荣筋,筋骨失养而发病。本病一般采取保守治疗,中医治疗效果较好。现将近年来中医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相关文献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药化瘀祛湿通络法预防股骨干骨折早期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股骨干骨折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试验组在基础治疗措施的基础上加服中药化瘀祛湿通络方,对照组不服用中药。检测两组患者在入院后第1,3,7,13天D-二聚体(D-D)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并在入院后第3,7,13天行患肢血管超声检查以明确DVT的发生率。结果试验组3例发生DVT(7.5%),对照组10例发生DVT(25.0%),两组DVT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入院后第3、7、13天D-D含量对比,试验组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在血液流变学指标方面,入院后第3天两组全血黏度(高切、低切)、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HCT)对比,试验组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第7天两组全血黏度(高切、低切)、血浆黏度对比,试验组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13天两组全血黏度低切、血浆黏度、HCT对比,试验组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中药化瘀祛湿通络法具有改善血液纤溶活性及高凝状态、改善静脉血流瘀滞和高黏滞状态及降低DVT形成风险的作用,对股骨干骨折早期DVT形成有良好的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