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3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探讨改良漂导丝技术在膜周型室间隔缺损(VSD)介入封堵中的使用操作技巧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行膜周型VSD介入封堵治疗的患者451例,按照术中是否使用改良漂导丝技术建立轨道分为A组(术中使用改良漂导丝技术建立轨道)和B组(使用传统技术建立轨道)。比较两种方式的手术时间、术中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建立轨道成功率、总手术成功率及术后三尖瓣反流(TI)情况等。结果两组患者所使用的封堵器型号、类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B组相比,A组手术时间[(31.53±5.69)min比(42.65±10.77)min,P〈0.01]短,心律失常发生率(11.6%比61.0%,P〈0.01)和术后出现TI并发症发生率(0.7%比5.0%,P〈0.01)较低,建立轨道成功率(99.3%比95.0%,P〈0.01)与总成功率(98.3%比87.4%,P〈0.01)较高。结论改良漂导丝技术并发症发生率低、效果可靠、更具实用性,在膜周型VSD介入封堵术中可以完全取代传统方式建立动-静脉轨道。  相似文献   
22.
目的研究膜周型室间隔缺损并发中、重度三尖瓣反流时行介入封堵的治疗效果。方法入选膜周型室间隔缺损并发中、重度三尖瓣反流的患者43例(三尖瓣反流的原因均为右心室局部心腔压力增高所致),其中行导管介入封堵术组21例,外科修补手术组22例。术后三尖瓣反流程度(三尖瓣反流长度、三尖瓣反流面积、三尖瓣反流容积、三尖瓣反流速度、三尖瓣反流压差)、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严重并发症包括:心脏压塞、较大残余分流、开胸止血、恶性心律失常、封堵器移位、瓣膜损伤;次要并发症包括:一过性心律失常、切口愈合欠佳、心包积液、胸腔积液,心包切开综合征,无需处理的微量残余分流等)、术后住院时间(d)、住院总费用(万元)、手术时间(min)、正性肌力药物评分、术后第24小时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CRP)、心肌损伤标志物[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红蛋白(Myo)、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随访时间为术后3~12个月,平均10个月。结果 (1)43例并发中、重度三尖瓣反流的膜周型室间隔缺损治疗均一次成功,无死亡病例。术后三尖瓣反流量较术前显著减少,部分病例反流即刻消失。两组中,每组手术术前与术后三尖瓣反流程度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术前与术后三尖瓣反流差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封堵组在手术时间、术后血管活性药物、术后第24小时白细胞计数、CRP、心肌损伤标记物方面均优于外科修补手术组。在手术费用方面外科修补手术组略低于介入封堵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住院天数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外科修补手术组手术成功率100%,无严重并发症出现,次要并发症1例,为微量残余分流,无需处理。介入封堵组手术成功率100%,次要并发症1例,为主动脉瓣轻微反流,无需特别处理。(3)术后随访3~12个月,存活率为100%,均无并发症出现。结论术前经过认真的超声心动图评估,部分室间隔缺损并发三尖瓣中、重度反流的患者行介入治疗优于外科手术。  相似文献   
23.
目的 比较经皮导管介入封堵与外科微创封堵治疗单纯室间隔缺损的疗效及优缺点,为临床治疗方案提供选择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至2011年1月在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选择封堵治疗的室间隔缺损病例138例,其中行经皮介入封堵治疗82例(介入组),同期行外科微创封堵治疗56例(外科组).比较两组的疗效、并发症及预后情况.结果 介入组82例中2例封堵失败,手术成功率97.6%.发生并发症12例,发生率14.6%.手术时间(30.18±18.24) min,术后住院时间(6.88±0.35)天,住院费用(3.01±0.11)万元.外科组56例微创封堵成功49例,手术成功率88%,7例术中封堵失败转常规开胸手术,发生并发症29例,并发症发生率51.8%,手术时间(79.87±23.58)min,术后住院时间(6.72±1.05)天,住院费用(3.26±0.23)万元.随访2~12个月,两组均无死亡病例.结论 两种治疗方法均可有效地治疗单纯室间隔缺损.经皮介入封堵治疗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并发症少,费用低,不用输血.外科微创封堵无需照射放射线,可在术中随时改变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4.
目的:研究介入封堵术对并发中、重度三尖瓣返流的膜周型室间隔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并发中、重度三尖瓣返流的膜周型室间隔缺损患者42例,三尖瓣返流的原因为右室局部心腔压力增高所致的高压血流直接冲击三尖瓣及其腱索而导致三尖瓣返流,其中行导管介入封堵20例(介入封堵组),外科修补手术22例(外科手术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三尖瓣返流程度(三尖瓣返流长度、三尖瓣返流面积、三尖瓣返流容积、三尖瓣返流速度、三尖瓣返流压差)、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手术时间、正性肌力药物评分、术后第24 h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CRP)、心肌损伤标志物(cTnI、CK MB、MYO)。结果:术后三尖瓣返流量较术前显著减少。两组手术方式后的三尖瓣返流程度无统计学差异。导管介入组在手术时间、术后血管活性药物、术后第24 h白细胞计数、CRP、心肌损伤标记物方面均优于外科手术组。在手术费用方面外科手术组略低于导管介入组。手术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率两者无显著差异。结论:术前经过认真的超声评估,部分室间隔缺损并发三尖瓣中、重度返流的患者行介入治疗优于外科手术。  相似文献   
25.
目的 探讨2种不同室间隔缺损封堵术手术路径对患儿血氧饱和度下降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科行介入封堵术的VSD患儿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例,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采用不同手术路径实施VSD封堵术观察术中脉搏血氧饱和度下降情况.结果 圈套器在肺动脉内抓取导丝的手术路径较圈套器在上腔静脉内抓取导丝的手术路径,血氧饱和度下降更为明显.结论 在VSD封堵术中,采用圈套器在肺动脉内抓取导丝的手术路径,对血氧饱和度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6.
外科手术与导管介入封堵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比较外科手术修补与经导管介入封堵治疗房间隔缺损的临床特征,为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患者选择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2007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单纯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病例220例,其中行外科手术修补98例(外科组),行介入封堵治疗122例(介入组)。结果:外科组98例(100%)手术全部成功,成功率显著高于介入组116例(95.1%),P〈0.05;介入组手术时间(30.28±8.56)min、术后住院时间(3.41±0.7)d,较外科组[(156.45±16.57)min,(7.06±1.01)d]明显缩短(P〈0.001);介入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外科组(4%:20.4%,P〈0.05);外科组住院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2.04±0.12)万元:(2.2±0.2)万元,P〈0.001]。随访8~12个月,两组均无死亡病例。结论:两种治疗方法均可有效地治疗单纯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外科手术成功率高,适应症广,费用低。介入治疗则住院时间短,创伤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7.
摘要:目的探讨睾丸扭转的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睾丸扭转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以一侧阴囊疼痛为主诉,术前均行睾丸鞘膜穿刺液化验及阴囊彩超检查,穿刺液细胞计数均提示红细胞明显增多,白细胞无增加,多普勒彩超表现为患侧睾丸肿大,睾丸血流消失23例,减少3例。结果26例患者中患侧复位1例,患侧复位并对侧固定4例,仅行患侧切除11例,患侧切除并对侧固定10例。结论睾丸鞘膜穿刺液化验及多普勒超声检查是一种快速、简便和可重复的临床检测方法。尽早手术探查可提供准确的诊断和治疗,降低睾丸切除风险。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合并艾森门格综合征(eisenmenger syndrome,ES)应用靶向药物联合介入封堵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3年10月诊断为重度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的PDA患者5例,术前行右心导管检查肺循环血流量/体循环血流量在1.0~1.5。入院时行急性肺血管扩张试验和试封堵试验,阳性患者行介入封堵术,所有患者术后接受规范靶向药物治疗,治疗后6、12个月综合评估介入封堵治疗指征和治疗效果。结果本组随访12个月,无一例死亡,3例成功行介入封堵术,术后肺动脉压力及肺血管阻力均呈下降趋势,1例经靶向药物治疗6个月后仍无手术指征,但一般情况好转,1例接受靶向药物治疗1个月后放弃治疗,病情逐步恶化。结论经积极靶向药物、介入封堵治疗可使部分PDA合并ES患者获益。  相似文献   
29.
关于婴幼儿动脉导管未闭介入治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Amplatzer法介入封堵治疗婴幼儿动脉导管未闭(PDA)的经验,治疗意义,操作技术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婴幼儿PDA患儿资料,患儿年龄≤3岁,平均(13±5.5)月,体重(10.3±4.2)kg;做右心导管,实行封堵术,术后24h,1、3、6、12月复查超声心动图。结果:32例患儿中29例(90.6%)封堵成功,PDA最窄处直径(4.2±2.1)mm。失败者2例为PDA封堵器主动脉侧过大,导致降主动脉局部狭窄、迂曲变形而放弃封堵,1例封堵术后封堵器周围大量残余分流,行外科手术治疗。并发症包括术后残余分流、股动脉搏动减弱及伤口出血等。结论:在严格选择适应证的条件下,介入封堵婴幼儿动脉导管未闭较为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30.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抗凝治疗临床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心脏瓣膜置换机械瓣术后需终生抗凝治疗,目前常用方法是口服华法林,所需华法林剂量个体差异较大,术后早期剂量较难掌握,为寻找口服华法林抗凝的剂量规律,分析103例患抗凝表及相关临床资料,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