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17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49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 分析周内首起甲型H1N1流感输入性传染源引发本地二代病例疫情,探讨发病规律和流行特征.方法 设计统一调查表,采用面对面病例个案调查和现场调查,以指示病例为起点进行追踪,描述传播过程及各因素与发病之间的关系,分析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发现指示病例后,密切接触者中有2人出现发热和上呼吸道症状且咽拭子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被确诊为国内首起本地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例.2名密切接触者未采取任何防护措施与指爪病例多次近距离接触,且现场通风不良;发病潜伏期37~57 h,临床表现均较指示病例轻.经采取严格防疫措施,未见新发病例.结论 此次事件为由输人性传染源引起的本地感染疫情,无防护近距离空气及飞沫传播为主要传播方式,空气流通不良的密闭空间是高危场所.  相似文献   
42.
周琴  沈纪川  刘华章 《中国肿瘤》2016,25(6):418-421
大肠癌是我国严重危害居民健康的重要癌症之一,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明显上升趋势.而大肠癌筛查能够显著降低人群的死亡率,是降低大肠癌疾病负担的重要措施.广州市于2015年将社区人群大肠癌筛查纳入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在全市范围内进行筛查实践.全文就筛查实践过程所涉及的技术要点和可能问题进行介绍和讨论,为项目实施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2005年增城市一起误诊为伤寒的肠炎沙门菌引起的学校食物中毒暴发特征。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及病例对照方法进行调查,对采集的标本进行肠道致病菌培养和肥达反应检测。结果该起疫情共报告病例22例,其中11例患者肥达反应抗“O”、抗“H”抗体升高超过11∶60,19例患者进行粪便培养,检出4例肠炎沙门菌阳性。所有病例均有病前在学校食堂就餐史,未能采集到可疑中毒食物,通过病例对照调查分析鸡腿为可疑中毒食物,病例与对照的肥达反应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病例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判定为一起肠炎沙门菌引起的食物中毒暴发,排除伤寒。  相似文献   
44.
目的:分析广州市2004-2009年恶性肿瘤发病流行特征分布,为制定广州市癌症防治措施及效果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主动收集和被动收集相结合的方式,获得广州市户籍居民恶性肿瘤发病数据。具体资料来源于广州市162家具有肿瘤诊治能力医院2004-2009年入院的所有肿瘤患者资料,死亡补发病例来源于死因监测系统。ICD-10编码范围为C00-C97。结果:广州市2004-2009年所有新发恶性肿瘤病例为123 863例,粗发病率为272.4/10万,其中男性和女性分别为296.2/10万和247.4/10万。从35岁开始,随着年龄增加恶性肿瘤发病率快速上升。儿童期白血病发病率较高。前5位恶性肿瘤依次是肺癌、结直肠肛门癌、肝癌、乳腺癌和鼻咽癌。除甲状腺癌女性多于男性外(女/男=3.8),其他均是男性多于女性,而差别较大的有食管癌(男/女=4.8)、肝癌(男/女=4.7)、膀胱癌(男/女=3.9)、肺癌(男/女=2.2)和鼻咽癌(男/女=2.1)。6年间,女性甲状腺癌上升了41.4%,鼻咽癌下降了39.6%。结论:广州市恶性肿瘤发病率处于国内较高水平,不同人群发病特点不同,因此需要针对不同人群制定相应政策,进一步加强健康教育,倡导健康生活方式,从而降低恶性肿瘤发病风险,促进居民健康。  相似文献   
45.
目的 分析新疆疏附县2018年维吾尔族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针对性制定麻疹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抽样方法选择调查对象,收集基本资料信息,并采集血样标本检测麻疹IgG抗体水平。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麻疹抗体的相关因素。结果 共调查3 001名维吾尔族健康人群,其中麻疹抗体阳性率为89.10%(2 674/3 001),抗体保护率为45.55%(1 367/3 001),抗体几何平均浓度(GMC)为843.33 mIU/mL。0~1岁和>14岁的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分别为72.81%、83.96%,低于其他年龄组,不同年龄组麻疹抗体阳性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4.17,P<0.001)。有麻疹疫苗接种史的人群抗体阳性率和抗体保护率分别为90.41%、46.24%,均高于无麻疹疫苗接种人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84、35.23,P均<0.05)。2011-2016年麻疹发病率中或高的乡镇人群较低发乡镇的人群抗体阳性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  相似文献   
46.
目的调查分析广州市2009年5月~7月输入性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探讨发病特点,评估防控措施,为预防和控制甲型H1N1流感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病例个案调查结合口岸检疫情况调查的方法。结果广州市2009年5月18日确诊首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为输入性病例。5月~7月共报告甲型H1N1确诊病例173例,其中输入性病例76例(43.9%)。输入性病例中男性45例,女性31例。年龄为6个月~71岁,平均23.4岁,中位数为21岁,29岁以下占72.4%。病例来自16个国家和地区,其中美国21例(27.6%)、澳大利亚16例(21.1%)。入境交通工具为飞机54例(71.1%)、火车15例(19.7%)。有72.4%(55/76)是出入境检验检疫发现;23.7%(18/76)自行就诊时发现。输入性病例中有46例为散发病例,输入性暴发疫情14起,涉及30例。79.2%(42/53)的病例病前7 d内到过疫区或来自疫区。临床表现以发热(≥37.3℃)(94.3%)、咳嗽(58.5%)、咽痛(49.1%)为主,11.3%的病例出现腹痛、腹泻、腹胀、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同期广州市各口岸共查验入境人数816 431人,其中84.4%的人来自甲型H1N1流感发生国家和地区,共检出964人(0.1%)发热(≥37.3℃)并全部送医院诊治,286人留验,101 834人送往指定的医学观察点留观。结论广州市2009年首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为输入性病例;输入性病例流行形式以散发为主,临床症状较轻,以呼吸道症状为主,少数有消化道症状;输入性病例中超过半数由出入境检疫发现。  相似文献   
47.
目的评价邯郸市手足口病危险因素的社区干预效果。方法根据样本量在研究对象中随机抽取样本并随机分组,对干预组实施5个月的干预措施,干预结束后,以问卷调查及症状监测的形式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通过健康教育干预,干预组目标儿童及照看人的卫生习惯评分均高于对照组。除皮疹(口腔疱疹)症状外,干预组呼吸道及消化道等常见症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结论实施洗手等健康教育干预措施,可改善群众的卫生习惯,降低一些常见症状的发生率,对手足口病的流行有一定的遏制效果。  相似文献   
48.
目的 分析周内首起甲型H1N1流感输入性传染源引发本地二代病例疫情,探讨发病规律和流行特征.方法 设计统一调查表,采用面对面病例个案调查和现场调查,以指示病例为起点进行追踪,描述传播过程及各因素与发病之间的关系,分析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发现指示病例后,密切接触者中有2人出现发热和上呼吸道症状且咽拭子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被确诊为国内首起本地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例.2名密切接触者未采取任何防护措施与指爪病例多次近距离接触,且现场通风不良;发病潜伏期37~57 h,临床表现均较指示病例轻.经采取严格防疫措施,未见新发病例.结论 此次事件为由输人性传染源引起的本地感染疫情,无防护近距离空气及飞沫传播为主要传播方式,空气流通不良的密闭空间是高危场所.  相似文献   
49.
目的评价社区干预在河北省邯郸市手足口等传染病控制中的效果。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计算样本量为6380名目标儿童并随机分组,对干预组实施5个月的干预措施,干预结束后,以问卷调查、症状监测以及手部细菌学监测的形式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通过健康教育干预,干预后干预组儿童洗手习惯(16.3±6.1)、儿童不良卫生习惯(4.6±1.5)、儿童日常用品清洗习惯(3.9±1.6)、照看人洗手习惯(23.5±6.8)、照看人手足口病知识(9.5±2.7)、照看人洗手行为观察(12.5±1.4)6个调查因素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干预组呼吸道及消化道传染病常见症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在手部细菌学监测中,项目中、后期干预组大肠菌群阳性率分别为3.43%和1.9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96%和9.18%,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洗手等健康教育干预措施,对手足口等传染病的流行有一定的遏制效果。  相似文献   
50.
国内首起本地感染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分析周内首起甲型H1N1流感输入性传染源引发本地二代病例疫情,探讨发病规律和流行特征.方法 设计统一调查表,采用面对面病例个案调查和现场调查,以指示病例为起点进行追踪,描述传播过程及各因素与发病之间的关系,分析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发现指示病例后,密切接触者中有2人出现发热和上呼吸道症状且咽拭子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被确诊为国内首起本地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例.2名密切接触者未采取任何防护措施与指爪病例多次近距离接触,且现场通风不良;发病潜伏期37~57 h,临床表现均较指示病例轻.经采取严格防疫措施,未见新发病例.结论 此次事件为由输人性传染源引起的本地感染疫情,无防护近距离空气及飞沫传播为主要传播方式,空气流通不良的密闭空间是高危场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