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7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15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7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42篇
口腔科学   12篇
临床医学   132篇
内科学   17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22篇
外科学   63篇
综合类   125篇
预防医学   45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55篇
中国医学   56篇
肿瘤学   1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01.
广州市97 823例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调查广州市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情况,探讨院前急救病例特点.方法 从广州市急救医疗指挥中心系统数据库中导出2008年度全部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①在969 410次呼叫量中,日时间分布以16:00-18:00为最高(114 224次、占11.78%),以04:00-06:00为最低(23 237次、占2.40%).②在109 682次出车中,白云区出车量最多(29 364次、占26.77%),其次是海珠区(20 069次、占18.30%)、天河区(19 962次、占18.20%).③在97 823例院前急救患者中,男性的比例与死亡率均明显高于女性[比例:57.65%(56 394)比38.48%(37 641),死亡率:59.17%(3 269)比33.95%(1 876)].④在97 823例院前急救患者中,创伤类是院前急救中最多的,占34.57%(33 820),尤其是交通意外,占11.56%(11 307);且以21~50岁青壮年者最多;其次分别是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急症,且均以51岁(尤其是70岁)以上的中老年者最多.⑤在97 823例院前急救患者中,共死亡5 525例,占5.65%.循环系统急症死亡(尤其是猝死)居首位(1 827例、占33.07%),其次分别为其他系统急症死亡(1 646例、占29.79%)、创伤类死亡(866例、占15.67%)、呼吸系统急症死亡(413例、占7.48%)、神经系统急症死亡(329例、占5.95%);其中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急症死亡均以51岁(尤其是70岁)以上的中老年者最多,其他系统急症死亡以61岁以上的老年者最多,创伤类死亡以21~40岁中青年者最多.结论 ①加强心脑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防治,提高中老年患者的常见急危重症早期识别与院前急救水平对降低死亡有重要意义.②加强安全生产、遵守交通法规、强化法制意识是降低创伤,尤其是交通意外发生及其死亡的有力手段.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pidemiological information of patients in pre-hospital medical care in Guangzhou city, and to explo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atients. Methods The data in the year of 2008 were retrieved from the computer database of Guangzhou Emergency Medical Rescue Command Center. Results ①In a total of 969 410 calls received, the time of distribution was found to be mainly between 16:00 and 18:00 [11.78% (114 224)], and least frequently between 04:00 and 06:00 [2.40% (23 237)]. ②Among 109 682 dispatches of ambulances, Baiyun district received the most [26.77% (29 364)], and followed by Haizhu district [18.30% (20 069)], Tianhe district [18.20% (19 962)], respectively. ③Among 97 823 cases of pre-hospital medical care, death rate of the male patients was higher than the female [amount: 57.65% (56 394) vs. 38.48% (37 641), mortality: 59.17% (3 269) vs. 33.95% (1 876)]. ④In 9 7823 cases of pre-hospital medical care, trauma constituted the highest rate [34.57% (33 820)], especially traffic accidents [11.56% (11 307)], and the age of most of the patients ranged between 21 and 50. Disease of the nervous system ranged the second, followed by diseases of circulatory system, respiratory system and digestive system, and most of them were over 51 years old, and most frequently above 70. ⑤In 97 823 cases of pre-hospital medical care, there were 5 525 deaths (5.65%), in whom the circulatory system diseases ranged first (especially sudden death) [33.07% (1 827)], followed by unclassified diseases [29.79% (1 646)], trauma [15.67% (866)], respiratory diseases [7.48% (413)], and neurological emergency illnesses [5.95% (329)]. The age of deceased was far older than 51, particularly 70. The age of most of the deceased was above 61, and age of traumatic death was 2140. Conclusion ①It is very important to reduce the death rate of the middle-old aged patients by strengthening prevention and timely treatment of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and improve the medical strategies in emergency care, in order to lower the death rate during emergency. ②It is very important to emphasize safely in production lines and to strengthen traffic regulations in order to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trauma, thus it is especially traffic accident, expect that the death rate of trauma could be lowered.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探讨股骨近端防旋型髓内钉(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败后的治疗策略.方法 对279例股骨转子间骨折行PFNA内固定治疗失败后共计16例患者,依据失败后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治疗策略.统计其治疗结果和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对其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6例患者用不同方法治疗后经10个月至3年的随访并摄X线片复查,结果均未发生各种并发症,骨折全部愈合.患者在初次手术前,PFNA内固定判定失败后,再次治疗后半年的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047,P=0.000).结论 股骨转子间骨折PFNA内固定失败的类型多样,在其失败后的治疗策略上应根据其具体的失败类型,是否影响PFNA固定效果和股骨转子间骨折愈合的进程采取不同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03.
<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全球范围内的公共卫生问题,具有高患病率、高死亡率和高费用的特点。对COPD患者的早期识别、早期诊断及治疗,以期减少病情恶化和住院率。因此,肺功能检测在有潜在通气障碍的人群中的作用日益突出。1国内肺功能检测的现状我国医疗资源主要集中在二级以上医院,肺功能检查得不到普及,导致潜在COPD的人群未能及时识别。目前  相似文献   
104.
目的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基因分型方法监测肺炎克雷伯菌医院感染。方法对临床分离的36株肺炎克雷伯菌进行RAPD基因分型,并通过指纹图谱比较与分析,确证医院感染爆发。结果36株肺炎克雷伯菌共分得33型,肺炎克雷伯菌医院感染局部流行共1起。结论RAPD可对肺炎克雷伯菌进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肝癌病人HBV YMDD模序突变及其与肝癌发生的关系。方法用流过式反向斑点杂交结合血清生化指标分析慢乙肝组(CHB)、肝硬化组(Lc)和肝癌组(HCC)中HBV YMDD模序突变情况。结果HCC组、LC组、CHB组HBV YMDD模序突变率分别为1.67%(1/60)、4.44%(2/45)和63.82%(30/47)。HCC组、LC组及CHB组中ALT(谷丙转氨酶)活性分别为(66±25)、(66.98±113)、(105±170)U/L,而AST(谷草转氨酶)活性分别为(152±108)、(74.13±58)和(57.2±56.6)U/L。HBV YMDD模序突变的产生与用药时间长短显著相关,HBV YMDD模序突变与ALT升高相关性不显著,但与AST升高显著相关。60例肝癌中有HBV YMDD模序突变的只有1例.突变率为1.67%。结论HBV YMDD模序突变的发生与肝癌发生不存在明显相关性,仅与拉米夫定用药时间长短显著相关。同AIJT相比,AST更好地反映了HBV引起的肝病肝脏损坏的严重程度。AIJT是拉米夫定用药过程中与HBV YMDD突变有关的较为敏感的肝功能生化诊断和病情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探讨槐定碱在骨癌痛小鼠中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24只C57BL/6小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ham 组)、骨癌痛组(BCP 组)、骨癌痛+生理盐水组(BCP+NS组)、骨癌痛+槐定碱组(BCP+Sophoridine组,25 mg/kg)。分别于癌细胞接种前1 d以及接种后3 d、5 d、7 d、10 d和14 d时检测机械缩足阈值和热痛阈值;Western blot法检测脊髓L4⁃L5段背根神经节和大脑皮层组织中DAP12/Trem2/TLR4轴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Sham组相比,在术后5 d、7 d、10 d、14 d,BCP组机械缩足阈值及热痛阈值均明显降低(均P<0.05)。与BCP组相比,在术后5 d、7 d、10 d、14 d,BCP+Sophoridine组的热痛阈值均明显升高(均P<0.05);术后10 d、14 d,BCP+Sophoridine组机械缩足阈值均明显升高(均P<0.05)。Western blot实验结果显示,与BCP组相比,BCP+Sophoridine组小鼠背根神经节和大脑皮层组织中的TLR4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减少(均P<0.05),DAP12、Trem2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均P<0.05)。结论 槐定碱可减轻骨癌痛小鼠癌痛行为,其机制可能与调控DAP12/Trem2/TLR4轴有关。  相似文献   
107.
自 1998年 12月至 1999年 7月 ,我们对 5例颈椎椎管内肿瘤患者行颈椎后路椎板单开门椎管内肿瘤摘除术 ,总结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男 3例 ,女 2例。年龄 15至 79岁。病程为 1至 3年。首发症状根性痛者 1例 ,肢体麻木无力者4例。按脊髓功能Frankel分级 :B级 2例 ,C级 2例 ,D级 1例 ,出现Brown -Sequard征 1例。 5例均表现为上肢无力或乏力 ,肌张力增高 ,膝反射和踝反射亢进 ,Hoffmann征阳性。下肢肌力 1级1例 ;2级 1例 ,大小便失控 ;3级 3例 ,蹒跚步态。术前 5例患者均作MRI检查示椎管占位性病变 ,部分…  相似文献   
108.
人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基因克隆及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聚合酶链反应(PCR)以人脑DNA为模板,扩增了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成熟序列的DNA 片断并将此DNA 片段克隆到载体PBV220中。对重组质粒进行PCR鉴定、限制性酶切分析和序列测定后,确定其为含BDNFDNA 的重组质粒。将该质粒转染到大肠杆菌(DH5 α)中,通过温度诱导其表达,其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的15% 。用兔抗人BDNF进行蛋白质印迹分析(Westernblot)后,在表达产物位置(14Kd)出现特异性条带,证实该产物为BDNF  相似文献   
109.
同侧颈7神经根选择性束组移位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0,自引:8,他引:12  
目的 证实同侧选择性颈 7神经根移位术治疗臂丛上干撕脱伤的科学性、可行性与实用性。方法  1996年 3月至 1997年 2月 ,运用同侧颈 7神经根选择性束组移位术治疗臂丛根性撕脱伤 8例。其中 ,上干撕脱伤 7例 ,上干根性撕脱伤合并颈 7神经根部分损伤 1例。选择颈 7神经根前股或前股前外侧份行移位术 ,直接与上干前股作显微缝合。 5例术后随访 6个月 ,3例因时间短未统计在内。结果  8例移位后同侧颈 7神经根支配的肌肉均未见明显的功能障碍。颈7神经根前股外侧份移位至上干前股的 5例 ,4例术后 4个月肱二头肌已恢复屈肘动作 ,疗效显著。 1例合并颈7神经根部分损伤患者的功能恢复欠佳。结论 同侧选择性颈 7神经根纤维束组移位 ,提供了治疗臂丛根性撕脱伤新的动力神经源 ,为一种切实可行的新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研究鸡骨草的红外光谱特征及其不同部位化学成分的差异.方法 采集鸡骨草和毛鸡骨草药材整株和观察其不同部位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图,运用二阶导数谱和半定量分析研究不同谱图间的差异.结果 ①鸡骨草含挥发油、三萜类、氨基酸、黄酮、皂苷、多糖类等化学成分.②鸡骨草不同部位红外"指纹"区的特征光谱显示:鸡骨草根部的黄酮类少于茎部,而皂苷类和多糖类成分较高于茎部.结论 红外光谱技术可以快速鉴别出鸡骨草的化学成分,从整体上评价药材质量的优劣,为规范化种植鸡骨草药材提供了一种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