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0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10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39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83篇
内科学   59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6篇
外科学   40篇
综合类   130篇
预防医学   115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73篇
中国医学   42篇
肿瘤学   2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莫比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杰  张之澧 《当代医学》2001,7(9):64-66,63
目的 观察新型非甾体消炎止痛药莫比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和骨关节炎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80例类风湿关节炎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对照组30例。40例骨关节炎病人分为治疗组20例,对照组20例。治疗组服莫比可7.5mg,po.bid×4wk;对照组服双氯芬酸钠25mg,po,tid×4wk。结果:在治疗组中类风湿关节炎组和骨关节炎组的疗效分别为86%和80%,对照组为83.33%和80%,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13.75%和30%,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莫比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新型非甾体消炎止痛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调查海洛因依赖者并高血压病的发病原因。方法 :对 2 16例海洛因依赖并高血压病患者的病史、生活规律、心理和精神状态等进行调查 ,并结合临床进行分析。结果 :男性发病率约为女性的四倍 ,30~39a是高发年龄段占 5 6 94 % ,与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结果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家族中有高血压病史者发病较高。 83 33%的人滥用毒品的方式是静脉或肌肉注射 ,吸毒后生活无规律者 87 0 4 % ,从不参加运动者 76 39% ,吸烟者 97 6 9%、嗜酒者 4 7 2 2 %、高盐饮食者 37 5 % ;睡眠质量不佳、经常失眠者 76 85 % ;入所后情绪紧张、精神压力大者 88 4 3%。结论 :海洛因依赖并高血压病的发病原因主要与阿片类物质的长期摄入、注射毒品造成周围血管的损害、吸毒期间生活无规律、精神压力大、情绪紧张、吸烟、嗜酒、膳食高盐以及家族遗传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3.
肝脏伴其他脏器多原发性恶性肿瘤14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肝脏伴其他脏器多原发性恶性肿瘤临床并不少见,以往对其认识不足,与转移性肿瘤不易鉴别,临床易误诊.  相似文献   
14.
人血浆中麦考酚酸及其葡糖苷酸代谢物HPLC法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HPLC测定人血浆中麦考酚酸(MPA)及其代谢物葡糖醛酸结合物(MPAG)浓度的方法。方法:以安定为内标,血浆经乙腈蛋白沉淀后直接进样。采用Zorbax Eclipse XDB C_(18)(150 mm×4.6 mm,5μm),柱温:30℃,流动相:甲醇-0.1%三氟乙酸(55:45,pH=2.2),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15 nm。结果:血浆内源性杂质和常用合并用药对样品测定无干扰,MPA和MPAG血药浓度分别在0.5-40μG·mL~(-1)和2.5—200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MPA和MPAG的日内、日间RSD均小于8%,样品提取后在24 h内及3次冻融后稳定性良好。结论:该法快速,简便,准确,可用于MPA和MPAG的体内分析及常规的治疗药物监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b1对凝聚态β-AP25-35诱导的胎鼠皮层神经元tau蛋白过度磷酸化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蛋白免疫印迹法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神经元tau蛋白磷酸化水平、总tau蛋白水平和糖原合成酶3β(GSK-3β)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凝聚态β-AP25-35(20 μmol·L-1)作用于皮层神经元12 h,tau蛋白磷酸化水平和总tau蛋白水平均增高,同时GSK-3β蛋白表达也增多。用人参皂苷Rb1或GSK-3β特异性抑制剂氯化锂预处理后,凝聚态β-AP25-35诱导的tau蛋白的过度磷酸化受到明显抑制,同时GSK-3β的表达也降低。结论人参皂苷Rb1可通过抑制GSK-3β的表达来抑制凝聚态β-AP25-35诱导的皮层神经元tau蛋白的过度磷酸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蛇制剂联用青霉胺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疗效、安全性和免疫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双盲随机安慰剂对照试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给予蛇制剂和青霉胺,安慰剂和青霉胺治疗,疗程为12周。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测定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IL)-1!、IL-2、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水平。结果共有60例RA患者完成试验,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ACR20有效为80%,对照组ACR20有效为60%(P<0.05),ACR50和ACR70疗效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13%,对照组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明显降低RA患者TNF-"水平,但治疗组降低的程度要强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蛇制剂合用青霉胺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要优于单用青霉胺,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乌梢蛇Ⅱ型胶原对关节炎大鼠的免疫调节作用,以了解乌梢蛇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机制.方法 关节炎大鼠随机分成3组,即乌梢蛇Ⅱ型胶原组、牛Ⅱ型胶原组和关节炎对照组,另设健康埘照组,每组7只,乌梢蛇Ⅱ型胶原组和牛Ⅱ型胶原组分别灌胃乌梢蛇Ⅱ型胶溶液1 ml(Ⅱ型胶原15 mg/kg)和牛Ⅱ型胶溶液1 ml(Ⅱ型胶原15 mg/kg),另两组灌胃不含胶原的胶原稀释液1 ml,每日1次,连续15 d后,取大鼠外周血测抗Ⅱ型胶原抗体、淋巴细胞亚群、肿瘤坏死因子(TNF)-a、白细胞介素(IL)-10、IL-1和IL-4水平.结果 关节炎埘照组:抗Ⅱ型胶原抗体、TNF-a水平和CD4+T/CD8+比值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P<0.05),IL-10水平明显下降(P<0.01);乌梢蛇Ⅱ型胶原组和牛Ⅱ型胶原组:TNF-a水平和CD4+T/CD8+比值与关节炎对照组相比明显下降(P<0.05),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Ⅱ型胶原机体滴度较关节炎对照组下降(P<0.05),与健康埘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L-10水平较关节炎对照组升高(P<0.01),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口服Ⅱ型胶原两组间各项免疫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IL-1和IL-4水平,4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乌梢蛇Ⅱ型胶原与牛Ⅱ型胶原具有相同的免疫调节作用,两者能减低关节炎大鼠外周血TNF-a水平、抗Ⅱ型胶原抗体滴度和CD4+T/CD8+比值,提高IL-10水平的作用,推测乌梢蛇Ⅱ型胶原可能是乌梢蛇治疗RA的活性药理成分.  相似文献   
18.
19.
信丽  沈杰 《心脏杂志》2019,30(1):54-56
目的 评价动态心电图(DCG)及脑钠尿肽(BNP)诊断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价值。 方法 住院冠心病患者69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心电图(ECG)、DCG检查以及血浆BNP检测,并以冠状动脉造影的检查结果为标准,比较不同诊断方法对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诊断情况,并对冠心病并发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和有症状心肌缺血患者的ST段位移情况进行比较。 结果 各诊断方法比较,DCG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均高于BNP,且DCG的准确度高于ECG(P<0.05,P<0.01),均存在统计学差异;DCG联合BNP(平行试验)检测的诊断敏感度既高于DCG,也高于BNP,特异度低于DCG诊断,准确度高于ECG和BNP诊断(P<0.05,P<0.01);经过DCG的检查后结果显示,冠心病并发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的ST段位移情况均显著多于有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P<0.05)。 结论 DCG对冠心病并发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诊断较BNP诊断更为灵敏,BNP也可以作筛选指标,并可辅助DCG进行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基于鼻咽癌放疗前后的MRI图像,观察放疗后腮腺及颌下腺体积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鼻咽癌放疗患者,基于轴位T2W压脂图像,逐层手动勾画各唾液腺边界,以面积求和法获得各腺体体积,计算放疗后首次随访(3个月)、1年及2年的唾液腺萎缩率。采用配对t检验对放疗后3个月患、健侧腮腺及颌下腺萎缩率进行比较。患、健侧腮腺及颌下腺萎缩率随时间变化(3个月、1年、2年)的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检验。结果 1放疗后3个月患、健侧腮腺及颌下腺萎缩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患侧及健侧腮腺萎缩率均明显大于颌下腺(P均0.05)。2放疗后3个月、1年及2年患、健侧腮腺萎缩率均逐渐减小,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患、健侧颌下腺萎缩率差异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鼻咽癌放疗后腮腺体积下降较颌下腺更加明显,患、健侧唾液腺体积变化无明显差异;长期随访显示腮腺体积呈恢复趋势,而颌下腺体积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