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7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41.
本文对28例慢乙肝病人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进行ConA诱生γ干扰素的测定,同时用T细胞单克隆抗体系统检测其T细胞亚群。结果发现,慢乙肝病人ConA诱生的γ干扰素效价为7.858±1.483log2U/ml,而正常对照组为7.839±0.621log2U/ml,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但在慢乙肝病人组内个体间IFN-γ的效价差别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慢乙肝病人组T细胞亚群的T_4/T_3比例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但IFN-γ反应低下组的5人均有T_4/T_3比例异常。在28例病人中有14例T_4/T_3比例异常(高于或低于正常),且20例HBeAg阳性病人中有12例T_4/T_3比例异常;8例HBeAg阴性病人中仅2例T_4/T_3比例异常。  相似文献   
42.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及其受体( KDR) 的表达与垂体腺瘤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2P 法检测58 例人垂体腺瘤中的V E GF 及KD R 的表达,并对血管进行染色、计数。结果 其中54 例有VEGF 的表达(占93. 1 %) ,阳性表达主要位于肿瘤细胞胞膜及胞浆; KD R 在47 例中有阳性表达(占81. 0 %) ,阳性表达位于肿瘤血管内皮细胞、肿瘤细胞胞膜及胞浆。VEGF 和KD R 表达与垂体腺瘤的侵袭性密切相关;V E GF 和KD R 高表达组微血管密度明显高于低表达组( P <0. 01) 。结论 VEGF 以旁分泌、自分泌形式协同KDR 促进垂体腺瘤血管的生成,并与垂体腺瘤的侵袭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3.
目的 探讨脑牵拉压(brain retraction pressure,BRP)的测量方法,研究脑牵拉引起脑缺血性损伤的危险性。方法 利用电阻应变计制作脑牵拉压的测量装置,对其定标。然后利用此装置,选用新西兰大耳白兔24只,分为对照组和20mmHg组、30mmHg组、40mmHg组,牵拉完毕后,测定局部脑血流量,标本HE染色显微镜观察其损伤。结果 该装置具有很高的灵敏性、稳定性和准确性。20mmHg的BRP牵拉30min引起轻微脑损伤和脑血流量的降低,30mmHg的BRP牵拉30min引起较重脑损伤和脑血流量的显著降低。40mmHg的BRP牵拉15min引起严重脑损伤和脑血流量的极度降低。结论 该装置可作为脑牵拉压的测量工具;牵拉时,最好将BRP控制在30mmHg以下。  相似文献   
44.
目的:研究侧脑室脑膜瘤临床特点及外科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利用CT、MRI及脑血管造影明确肿瘤的诊断,24例侧脑室脑膜瘤均采用外科手术摘除。结果:本组病例肿瘤全部切除,无手术死亡。结论:CT、MRI是诊断侧脑室脑膜瘤最可靠的方法,血管造影明确肿瘤的供血情况,选择合理的手术入路可达到肿瘤的全切除。  相似文献   
45.
垂体腺瘤为颅内良性肿瘤,但却是成年人脑肿瘤的第三大常见肿瘤,仅次于神经胶质瘤和脑膜瘤。垂体腺瘤定义为良性肿瘤,但部分垂体腺瘤可对周围组织有侵袭性,手术难以切除,术后易复发。RWD结构修饰增强子(RWD containing sumoylation enhancer,RSUME),可在垂体腺瘤中通过小泛素化(small ubiquitin related modifiers,SUMO)稳定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以及抑制分子kappaB(inhibitor kappaB,IκB)的活性,促进垂体腺瘤的侵袭作用。RSUME对体腺瘤的侵袭性起着重要的作用,但RSUME的作用与垂体腺瘤侵袭的相关性尚未明确。本文就RSUME对垂体腺瘤侵袭作用中HIF-1α/VEGF信号通路以及IκB/NF-κB复合体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6.
目的 建立一种利用旋转超滤技术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培养上清液中分离外泌体(exosome)的方法。 方法 收集BMSCs细胞培养上清,低速离心去除残余细胞,0.22 μm滤器过滤除去细胞碎片,采用旋转超滤技术提取外泌体。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所获外泌体的形态,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外泌体标记物CD63、CD9蛋白的表达,用CCK-8试剂盒检测外泌体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增殖活性的影响。 结果 使用旋转超滤技术成功分离出BMSCs分泌的外泌体,透射电镜下外泌体为圆形或椭圆形,直径约100 nm,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结果显示外泌体中有其特异标记物CD63、CD9蛋白的表达。外泌体能够促进HUVECs增殖,并且其促细胞增殖作用随浓度增高而增强。 结论 旋转超滤技术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提取外泌体的方法。  相似文献   
47.
垂体腺瘤的MRI表现与经蝶入路术中所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晓黎  雷霆  舒凯  薛德麟 《中国综合临床》2004,20(11):1018-1020
目的 探讨垂体腺瘤的MRI表现对判断肿瘤质地的意义 ,侵袭性腺瘤的判断 ,以及经蝶入路切除垂体腺瘤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分析 2 0 0例经蝶入路手术垂体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MRI信号特点及手术情况。结果  138例T2 像为高信号 ,肿瘤质软 ;T2 像呈稍高信号 2 4例 ,质地中等 ;T2 像呈等、低信号 38例 ,肿瘤质韧。术中发现有侵袭征象 12 6例 ,病理报告显示 139例鞍底硬膜被肿瘤侵袭 ,5 2例蝶窦粘膜有肿瘤侵袭。手术全切除肿瘤 170例 ,次全切除 17例 ,部分切除 13例。术前有视力障碍的患者 ,98%术后得以改善 ;功能性腺瘤患者术后 95 %以上激素水平恢复正常 ;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MRI检查T2 像信号强度与垂体腺瘤的质地有关 ,显微镜下的侵袭性大多数在术中也可发现侵袭的征象 ;经蝶入路显微切除垂体腺瘤 ,即使是巨大腺瘤也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上矢状窭、镰旁巨大脑膜瘤的术前设计及术中处理上吻合静脉、上矢状窦的方法,提高矢状窦、镰旁巨大脑膜瘤的手术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自2001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35例矢状窦、镰旁巨大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经充分的术前准备并设计较详细的手术方案,行显微手术全切或次全切除术,术中对受累的上吻合静脉、上矢状窦、硬脑膜及颅骨做相应的处理。 结果35例患者中肿瘤切除达到Simpson Ⅰ级21例,SimpsonⅡ级12例,SimpsonⅢ级2例。术后遗留颅骨缺损5例;单侧肢体瘫痪(肌力Ⅰ~Ⅳ级)5例,双下肢瘫痪(肌力Ⅰ~Ⅱ级)1例,经高压氧、针灸理疗等综合治疗1~6个月后均恢复正常。随访6~24个月,SimpsonⅢ级切除者2例复发。 结论通过术前充分的MRI、MRA、DSA、CTA等影像学评估及设计较详细的手术方案,术中采用显微外科技术、有效地控制出血、妥善处理好上矢状窦及受累的上吻合静脉、避免正常脑组织医源性损伤、尽可能全切或次全切除肿瘤,是提高矢状窦、镰旁巨大脑膜瘤手术疗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9.
0 引言 第四脑室为延髓、桥脑和小脑之间的腔隙,向上借中脑导水管通第三脑室,并通过正中孔和两侧角外侧孔与蛛网膜下腔相通;第四脑室的壁和底有一些重要结构存在.如何在不产生严重并发症的情况下尽可能达到对第四脑室肿瘤的全切除,重建脑脊液循环通路,解除肿瘤对脑干、小脑等后颅窝结构的压迫,无疑对神经外科医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我院神经外科自2006年3月-2009年1月共显微手术治疗21例第四脑室肿瘤,本文对此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垂体腺瘤中微血管密度(MVD)与肿瘤大小的关系。方法通过检测血管内皮标记因子CD31、CD34及Ⅷ因子,比较正常垂体(7例)和垂体腺瘤(63例)组织中的MVD差异。结果正常垂体MVD较垂体腺瘤高(P〈0.05)。与PRL微腺瘤和ACTH腺瘤比较,PRL大腺瘤中含有较多微血管(P〈0.01)。与正常垂体和其他类型垂体腺瘤比较,ACTH腺瘤MVD较低。结论垂体腺瘤大小与血管密度具有相关性,肿瘤大小可能会影响与血管形成相关的内源性抑制信息的表达、肿瘤血管形成的表型和肿瘤的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