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151.
刘元宾,字子仪,因通阴阳医药术数,真武试之验,故赐名为通真子,为北宋年间(约十一世纪)名医,学验俱精,江西安福县人。他对脉学、伤寒研究颇为精细,著有《通真子补注王叔和脉诀》、《通真子续注脉赋》、《脉诀机要》、《脉要新括》、《诊脉须知》、《通真子伤寒诀》、《神巧万全方》(以下简称《万全方》)、《通真子伤寒括要》(以下简称《括要》)等。《万全方》、《括要》是刘氏伤寒的代表作,此二书刻印甚少,流传欠广,远比不上同朝朱肱、郭雍、庞安时、许叔微之著作影响之大,但从其内容分析,可与之媲美。本文试从《万全方》、《括要》评述刘氏之伤寒学,以冀发掘祖国医学遗产,在当前仲景学说研究中,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3.
沈敏南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1982,(4)
许叔微(1079~11547)字知可,南宋绍兴间名医,真州(现江苏南仪征县)白沙人。曾举进士並官集贤院学士。自11岁父染时疫而亡,母于百日之内,並失估恃,于是博读医书,而尤精于伤寒。建炎初,真州战乱,疾疫大作,许氏遍历里门,视病与药,十活八九,名噪一时。著有《伤寒百证歌》(简称《百证歌》)、《伤寒发微论》(简称《发微论》)、《伤寒九十论》(简称《九十论》)、《类证普济本事方》,尚有《伤寒脉法三十六图》已亡失。本文兹就许氏之伤寒学 相似文献
154.
《伤寒论》创始了中医理论之精华——辨证施治,又记载了许多行之有效方药,故能行于千载而其道不衰,被奉为四大经典之一。《伤寒论》问世以后引起了历代学者的高度重视,有四百多家对《伤寒论》的理论、 相似文献
155.
沈敏南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1985,4(1):32-34,6
徐大椿,字灵胎。晚号洄溪老人,江苏吴江人,生于1693年,卒于1771年,是清代乾隆年间之名医。徐氏著作饶丰,并殚精临床,《伤寒类方》(以下简称《类方》为其伤寒代表作,该书立足临床实践,编次独具一格,对方证研究颇深,故为后世学者所推崇。本文试评该书的学术思想,仅作抛砖引玉之举。 相似文献
156.
《敖氏伤寒金镜录》(以下简称《金镜录》)原是元代敖氏所著,敖氏名字、里址均未见记载,原书仅载舌法十二种,后有同代学士杜清碧增补二十四种,编成此书。为家传秘本,未能广泛流传。至明代薛立斋校刊编入薛氏全书中,又见于《摄生众妙方》,清代王琢崖复刻于《医林指月》。其中《摄生众妙方》所载内容最为完善,近代绍兴史介生根据此本集注,徐荣斋参校,才成至今流行的版本。《金镜录》是我国最早的辨舌专书,该书以广义伤寒立论,补仲景《伤寒论》之未逮;杜氏生长在元代,热性病广泛流行,又受刘河间火热论之影响,故以火热学说论舌苔,补河间火热学说之缺遗。该书从整体观点出发,脉、症相合研究舌苔,共载36种舌 相似文献
157.
沈敏南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1983,(1)
朱肱,宋·浙江吴兴(现加兴)人。字翼中,自号无求子,晚年又号大隐翁,因做过奉议郎、直秘阁,故后世称为朱奉议。大观元年(1107年)因著成《南阳活人书》(即《类证话人书》)被征为医学博士,次年,因“书东坡诗”而贬官,又明年(1109年)还为朝奉郎提点洞霄宫。 相似文献
158.
《素问·至真要大论》有“微者逆之,甚者从之”记载,在同一患者的同一病证先用从治法,继后用道治法治疗,笔者名为“从逆法”,用此法治疗若干疑难杂病取得很好疗效。现举其例,析其理,以求正于同道。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