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6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30篇
儿科学   9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19篇
临床医学   224篇
内科学   224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24篇
综合类   228篇
预防医学   27篇
药学   42篇
中国医学   25篇
肿瘤学   108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25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6年间B超共查肝脏20980例,发现肝囊肿213例(1.02%),其中45岁以上体检组为3.34%(83/2482),提示肝囊肿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其原因可能与脏器退化有关。根据肝囊肿的特征,其诊断正确率可达95%以上。合并感染时应与肝脓肿鉴别。此外,还应与肝血管瘤、先天性胆管扩张、肝内囊性肿瘤等疾病鉴别。本文报道了超声引导下囊肿穿刺抽液并注入硬化剂治疗12例全部成功,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942.
瘦素及其受体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瘦素及其受体在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在肝癌发生过程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60例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及其对应的癌旁组织中瘦素和瘦素受体蛋白的表达,并就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组织学参数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60例肝癌组织中瘦素及其受体的表达率分别为83.33%(50/60)和76.67%(46/60),癌旁组织中瘦素及其受体的表达率分别为23.33%(14/60)和33.33%(20/60),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瘦素及其受体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TNM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瘦素及其受体以双重表达方式存在于肝癌组织中,可能在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的早期发生中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943.
瘦素及其受体与原发性肝癌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肝癌组织以及肝癌细胞株是否存在瘦素及瘦素受体的表达是认识瘦素是否参与肝癌发病机制的基础。本研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及其癌旁组织中瘦素及瘦素受体蛋白的表达,并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半定量分析人肝细胞癌细胞株SMMC-7721和人正常肝细胞株L02中瘦素及瘦素受体mRNA的表达,旨在为进一步探究瘦素系统与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的关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44.
目的:分析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患者免疫球蛋白重链(IgH)和T细胞受体γ链(TCRγ)基因重排结果。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70例ANLL患者IgH及TCRγ基因重排。结果:有41例(58.6%)发生IgH基因重排,7例(10%)发生TCRγ基因重排。结论:ANLL中确实存在系列不保真现象,不仅具有较高IgH重排发生率,还具有TCRγ重排发生。  相似文献   
945.
目的探讨内镜智能分光比色技术(FICE)对Barrett食管(BE)的诊断价值。方法180例临床拟诊为反流性食管炎的患者先后接受FICE染色内镜、FICE放大内镜、乙酸染色内镜和乙酸染色放大内镜4种模式下的内镜检查,将4种模式下的BE诊断结果与最终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诊断一致性采用Kappa值进行评价。结果病理确诊BE患者35例,检出率为19.4%(35/180)。FICE染色内镜诊断BE的符合率、特异度、敏感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Kappa值分别为81.7%、82.1%、80.O%、51.9%、94.4%、0.52,乙酸染色内镜对应值分别为72.8%、73.2%、71.4%、39.1%、91.4%、0.34,FICE染色放大内镜对应值分别为97.8%、98.6%、94.3%、94.3%、98.6%、0.93,乙酸染色放大内镜对应值分别为85.6%、88.3%、74.3%、60.5%、93.4%、0.58。FICE染色内镜诊断BE与病理诊断一致性好于乙酸染色内镜(P〈0.05),FICE染色放大内镜诊断BE与病理诊断一致性好于乙酸染色放大内镜(P〈0.05)。结论FICE染色内镜诊断BE与病理诊断符合率较高,联合放大内镜能显著提高BE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