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6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30篇
儿科学   9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19篇
临床医学   224篇
内科学   224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24篇
综合类   228篇
预防医学   27篇
药学   42篇
中国医学   25篇
肿瘤学   108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25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胃腺癌组织瘦素、瘦素受体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研究瘦素和瘦素受体蛋白在胃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0例胃腺癌组织中瘦素、瘦素受体蛋白的表达,以其细胞阳性表达率积分和染色强度积分乘积半定量计算其蛋白表达水平,分析其蛋白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56例(96.7%)胃腺癌组织具有瘦素蛋白表达,55例(91.7%)具有瘦素受体蛋白表达,其中55例(91.7%)具有瘦素和瘦素受体的双重表达。UICC分期中Ⅳ期瘦素蛋白表达水明显高于Ⅰ、Ⅱ、Ⅲ期(P<0.05)。发生远处转移胃腺癌组的瘦素蛋白表达水平均值显著高于未发生远处转移胃腺癌组[(8.00±1.19)vs(6.44±1.33),P<0.01]。结论:①胃腺癌组织存在瘦素和瘦素受体的双重表达;②胃腺癌组织瘦素蛋白表达水平有助于判断其预后;③瘦素可能在胃腺癌远处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2.
目的:观察利妥昔单抗联合环磷酰胺、长春新碱、多柔比星及泼尼松(CHOP方案)治疗新诊断的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DLBL)的临床疗效. 方法:2002年4月至2003年2月,共52例病人进入本研究.化疗采用标准的CHOP方案:d 1,环磷酰胺600 mg·m-2,长春新碱1.4 mg·m-2,多柔比星25 mg·m-2,泼尼松60 mg·m-2×5 d,每3 wk一个疗程,共6个疗程.利妥昔单抗静脉滴注剂量为375 mg·m-2,于化疗第一个疗程前2 d开始,每周输注1次(连续输注),连续4次(标准剂量)或6次(增强剂量);或于每疗程的CHOP方案化疗前2 d输注,每3周1次(间隔输注),输注4次(标准剂量)或6次(增强剂量).结果:50例病人进入临床疗效评估, 60 %获得完全缓解,总有效率为 100 %.其中,34例Ann Arbor分期为Ⅲ期或Ⅳ期的病人有15例获得完全缓解,完全缓解率为44 %.50例病人共随访了(8±s 5) wk, 2~30 wk,病人16 wk的无病生存(PFS)率为87 %.标准剂量组和增强剂量组疗效无显著差异,连续输注和间隔输注疗效差异亦无显著意义(P>0.05).所有病人在治疗过程中对本方案均能较好耐受,主要的不良反应为输注相关的不良反应(32 %)和化疗相关的血液学不良反应(20 %). 结论: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方案可有效用于治疗新诊断的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它具有较高的完全缓解率,而且在治疗中不良反应较小.  相似文献   
33.
必需磷脂防治酒精性脂肪肝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必需磷脂(易善复)对酒精性脂肪肝(Alcoholic fatty liver;AFL)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为其临床防治提供一种有效的方法.方法Wistar雄性大鼠36只,随机分为4组.1组为脂肪肝模型组,2~3组为治疗组,4组为空白对照组.1~3组大鼠均按15 ml/kg用52%,v/v二锅头白酒灌胃,喂以特制饲料.所有大鼠均以腹腔注射方式给药,1组用5 ml/kg生理盐水腹腔注射,2、3组各按10 mg/kg、30 mg/kg给予易善复;4组以15 ml/kg生理盐水灌胃,喂以普通饲料.第4周末所有大鼠称重,处死动物,取全肝,检测血浆、肝匀浆SOD、MDA、GSH-Px;肝匀浆ATPase;取肝脏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病理组织学所见:1组:4周后出现典型脂肪肝病变.2组:表现为轻度脂肪肝,少数炎性细胞浸润;3组:轻微脂肪沉积;4组:肝小叶及肝细胞结构正常.生化指标:1组与2~4组相比,血清、肝匀浆SOD、MDA、GSH-Px、肝匀浆ATPase活性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与3组间,上述指标亦有差异(P<0.05).结论易善复能抑制AFL的形成,且成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34.
150多年前,首次描述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其治疗状况在一个多世纪内几乎没有出现实质性进展.  相似文献   
35.
目的 探讨细胞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9、Bax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的可能作用及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TUNEL技术分别检测20例正常大肠黏膜,48例大肠腺瘤,56例大肠癌中caspase-9,Bax蛋白的表达水平及细胞凋亡。结果 Caspase-9在正常大肠黏膜,腺瘤,癌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5.00%、33.33%、64.29%,三者间有明显差异(P<0.01),在腺瘤和癌组织中其表达均高于正常黏膜;Bax在三者间的表达率分别为5.00%、27.08%、57.14%,三者间亦有明显差异(P<0.01)。大肠癌及大肠腺瘤中的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正常黏膜(P<0.01),随着癌组织分化程度的下降,凋亡率逐渐降低。caspase-9,Bax的阳性表达与凋亡指数呈密切相关(P<0.01);Caspase-9,Bax的表达均与癌组织的分化程度有关,与病理因素无关。结论 在大肠癌细胞的凋亡过程中,caspase-9可能参与了大肠癌的凋亡,caspase-9和Bax在细胞凋亡的调节中可能存在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6.
本文对我院自1980年以来经骨髓细胞学检查、骨髓组织病理学检查诊断的临床上各有特殊病因的8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进行初步分析。病例和方法一、病例:本文8例,其中男性5例,女性3例,年龄18~66岁。8例患者原发病中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3例,漫润性肺结核、病毒感染、席汉氏综合征各1例,急性粒细胞缺乏症2例。  相似文献   
37.
七十年代以来,B 型超声显象检查(简称 B 超)已被推荐作为鉴别黄疸性质的首选检查方法。现将我院1982、1983两年间经 B 超诊断的156例黄疸病例的资料报道分析如下。一般资料两年间,我院共作腹部 B 超检查4,230例次,其中黄疸患者156例,占3.6%。(注:我院规定典型黄疸型肝炎不作 B 超检查)B 超检查仪为日本东芝SAL-30A 线阵型,探头频率为3.5Hz。禁食一夜后早晨空腹进行检查。胆道系统扩张及肝、胆、胰疾病的 B 超诊断标准参见文献。根据 B 超所见有无胆道系统扩张,将156例黄疸患者分成二大类。  相似文献   
38.
生理性抗凝物质的若干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生理性抗凝物质中,抗凝血酶Ⅲ(AT-Ⅲ)是血浆中天然抑制物中最重要的一种。AT-Ⅲ缺乏可以是先天性的,也可以是后天继发的,临床上往往伴有血栓形成。新近研究发现两种新的具有抗凝作用的蛋白质,即蛋白 C 和蛋白 S。这两者中任一种缺乏均可出现血栓栓塞症。本文对上述三种生理性抗凝物质的研究进展作综述,有关这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憩室经胃镜的检出情况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消化内镜中心经胃镜诊断的257例上消化道憩室资料,包括患者性别、年龄、憩室部位、大小、数量、消化道症状以及并发症。结果 257例患者中男138例,女119例,50岁以上患者占68.48%。267处憩室病灶中,食管憩室105处(39.33%),其中食管中段憩室最多见,占69.52%;胃憩室35处(13.11%),以胃底憩室(34.29%)、胃窦憩室(48.57%)多见;十二指肠憩室127处(47.57%),其中降部憩室占69.29%,且降部憩室患者胆石症、胰腺炎的发生率均高于球部憩室患者(χ2=4.43,P<0.05;χ2=5.58,P<0.05)。结论上消化道憩室患者没有典型症状,胃镜检查可以明确诊断,对合并有严重并发症者应争取早发现、早治疗。  相似文献   
40.
目的 探讨瘦素(leptin)及其受体(Ob- Ra、Ob-Rb)与食管鳞癌的关系,为食管鳞癌的发病机制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 RT- PCR法检测20例正常食管和24例食管鳞癌组织中leptin、Ob-Ra、Ob- Rb的mRNA表达.结果 (1)20例正常食管组织中leptin、Ob- Ra、Ob-Rb的mRNA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0.0%、50.0%、40.0%;24例食管鳞癌组织中leptin、Ob- Ra、Ob-Rb的mRNA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9.2%、83.3%、83.3%.正常食管组与食管鳞癌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食管鳞癌组织中leptin、Ob-Ra、Ob-Rb的mRNA相对表达量亦高于正常食管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瘦素及其受体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和相对表达量均高于正常食管组织,提示瘦素及其受体可能在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