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8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49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26篇
特种医学   324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4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471.
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在脑膜瘤诊断中的初步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在脑膜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1例脑膜瘤(男2例,女9例,年龄范围25~63岁,平均为42.2岁)患者进行弥散张量成像,利用个人计算机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观察脑膜瘤所引起的白质纤维束的改变情况。结果:颅内占位病变所致白质纤维的异常有三种基本改变形式,分别是破坏、浸润和移位。11例脑膜瘤中有3例引起白质纤维移位加浸润,8例引起白质纤维移位。结论: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可以显示脑膜瘤与白质纤维束之间的关系,有利于手术方案的制定或病人预后的预测。  相似文献   
472.
脑血管畸形的分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多年来脑血管畸形的命名和分类方案的基础从单纯的形态性描述,发展为病理解剖和/或胚胎学表现,以至为其生物学行为状态。随着对脑血管菜的病理生理学、组织病理学、自然发展史和细胞生物学的进一步澄清,形成了一个更合理的、综合性中枢神经系统(CNS)血管形的命名和分类方案。此综合性分类方案有以下特征;1、它将CNS血管畸形分三大类;增生性血管肿瘤(即血管瘤),非增生性血管畸形(包括毛细血管型、静脉型、海绵型、  相似文献   
473.
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在星形细胞肿瘤中的应用价值初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评价MRI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在星形细胞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采用GE1.5T超导MR成像系统,对16例1-2级星形细胞肿瘤及15例3-4级星形细胞肿瘤进行了MRI检查,检查序列包括T1WI、T2WI、FLAIR、弥散张量序列(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及增强后T1WI。结果:正常脑白质纤维在不同解剖平面,如半卵圆中心、内囊、胼胝体、视放射、锥体束、锥体交叉及内外侧丘系等,各向异性分数图(FA)均为高信号,白质纤维受到破坏后表现为低信号,而这些表现在常规T1WI、T2WI及FLAIR图上未能清楚显示。结论:DT1可以无创性检查脑白质纤维,用于脑肿瘤诊断及术前手术方案的制定。  相似文献   
474.
肺癌的CT气管、支气管树三维重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通过对63例肺癌患者的气管、支气管树三维重建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CT气管、支气管树三维重建对肺癌诊断和治疗的意义。材料和方法:收集自1997年10月至2000年2月已证实的肺癌患者共63例,包括中央型肺癌35例,周围型肺癌28例。所有病例均接受了EBCT扫描。扫描条件为130kV/630mA,层厚/间隔分别为3mm/3mm或1.5mm/1.5mm,扫描方式为连续容积扫描(CVS)。三维重建方式为遮盖表面显示法(SSD)。重建阈值为-500Hu--300Hu。结果:EBCT气管、支气管树三维重建显示中央型肺癌引起的气管、支气管树狭窄或闭塞的形态为:42.9%表现为锥状中断,22.9%表现为不规则偏心性狭窄,17.1%表现为杵状中断,14.3表现为截断且断端不规则,2.8%表现为右主支气管的裂开和右上叶支气管的截断。EBCT气管、支气管树三维重建可用于确定病变的准确部位,测定狭窄的范围和程序,可显示周围性肺癌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结论:EBCT气管、支气管树三维重建对于中央型肺癌和周围型肺癌的诊断和治疗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475.
脑动静脉畸形手术前后电子束CT三维血管造影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电子束CT三维血管造影(3D-EBCTA)在评价脑动静脉畸形手术前后中的价值与限度。材料和方法:选择11例不同部位、不同类型的脑动殂脉畸形进行术前和术后的3D-EBCTA和DSA对照研究,采用最大信号强度投影(MIP)和表面遮盖法(SSD)进行重建。结果:与DSA相比,术前3D-EBCTA对瘤巢、供血动脉(来源、数目及形态)和引流静脉的显示率分别为100%、100%和81.8%。术后瘤巢及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的处理情况显示满意率为100%。结论:3D-EBCTA无创、价廉,是诊断脑动静脉畸形的好方法。在术后随访方面可替代DNA,但在术前诊断上尚不能取代DNA。  相似文献   
476.
ADC值在星形细胞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初探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的 :评价近似弥散系数(ADC)在鉴别星形细胞肿瘤、瘤周水肿及正常组织中的作用 ,以及对星形细胞肿瘤良、恶性评估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 :采用GE1.5T超导MR成像系统 ,对17例1~2级星形细胞肿瘤及13例3~4级星形细胞肿瘤进行了常规MRI及EPI弥散加权成像 ,弥散敏感系数(b值) :b=0s/mm2 及b=1000s/mm2,测量了病变感兴趣区的ADC值。结果 :肿瘤组织的ADC值(1.23±0.52mm2/s)及瘤周水肿(1.40±0.40mm2/s)与正常组织(0.76±0.09mm2/s)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 ,而肿瘤组织与瘤周水肿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 ;低度恶性星形细胞肿瘤与3~4级星形细胞肿瘤之间ADC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ADC值有助于鉴别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 ,但不能用于鉴别肿瘤组织与瘤周水肿 ,对于单个病例ADC值有部分重叠。结合常规MRI则ADC值在星形细胞肿瘤良、恶性诊断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477.
目的:比较分析三种TOF法MRA的图像质量,以及不同成像技术对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用静脉囊镶嵌法将18只犬制成三种类型(单侧型,分叉型,末梢型)颈总动脉囊状动脉瘤模型,术后2周分别进行了IADSA,2D,TOF,单层块3D,TOF薄块多层重叠技术(MOTSA)MRA检查,结果以IADSA图像为标准,2DTOF,单层块3DTOFMOTSAMRA都有显示动脉瘤的位置,形态,类颈优于2DTOF  相似文献   
478.
颅内表皮样囊肿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评估颅内表皮样囊肿的CT和MRI表现。材料和方法:47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表皮样囊肿中,10例行CT平扫和增强,其中9例同时行MRI检查;另有37例作常规MRI检查,其中13例还加作FLAIR序列,10例行增强扫描。结果:肿瘤闰于桥小脑角25例,鞍区及鞍旁8例,颅中窝底6例,脑内3例,松果体区2例,第四脑室内2例,小脑天幕处1例。47例中不规则形30例,圆形或类圆形17例。CRT平扫表现为均匀低密  相似文献   
479.
腮腺及其周围间隙MRI解剖标志对肿瘤定位的价值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目的评价腮腺及其周围间隙MRI解剖标志对肿瘤定位的价值。方法110例累及腮腺及其周围间隙的肿瘤均行SE序列检查,107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3例颈动脉体瘤经血管造影证实。用T1加权作为观察MRI解剖标志的主要方法。结果翼内肌、咽旁间隙、颈内动脉和颈内静脉移位方向可作为嚼肌间隙、咽旁间隙、颈动脉间隙肿瘤的定位标志;腮腺深部与肿瘤之间有无脂肪平面是鉴别腮腺深部内外肿瘤的较可靠方法;腮腺内面神经及其主导管和下颌后静脉等经路上的解剖标志对肿瘤深、浅部定位的正确率为94.9%;跨间隙生长的肿瘤均为恶性。结论腮腺及其周围间隙内的MRI解剖定位标志对判断肿瘤的来源及手术计划的制定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