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8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49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26篇
特种医学   324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4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老年人磁共振(MRI)检查时常可见脑皮层下斑点状异常信号灶(SPLs),其发生率在老年人群中可高达30%~93.5%;并可能与脑血管疾病及其危险因素以及老年性痴呆关系密切,因而引起临床上的重视。但到目前为止其确切的临床意义、病理基础和发病机制仍不明了。我们通过530例头颅MRI资料分析以及29  相似文献   
122.
DSC MR灌注成像在胶质瘤术前分级中的价值初探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价DSC MR灌注成像在胶质瘤术前分级中的作用及价值.方法对28例胶质瘤病人进行DSC MR灌注检查,分析不同级别胶质瘤MR灌注曲线及伪彩图像,测量肿瘤实质部分及瘤周水肿区最大rCBV值及rMTT数值并将所测量数值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在MR灌注曲线图像中,高级别胶质瘤实体和瘤周水肿区最大灌注处表现为高灌注;低级别胶质瘤表现为等或低灌注为主.不同级别胶质瘤实质部分和瘤周水肿区最大rCBV值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各级别胶质瘤之间rMTT值无统计意义差异(P>0.05).结论 DSC MR灌注成像对胶质瘤术前分级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3.
颅内动脉瘤的MRI、MRA与DSA对照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 运用MRI、MRA及DSA对颅内动脉瘤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并分别探讨它们对治疗的价值。方法 2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同时行MRI、MRA和DSA检查,探讨它们各自对颅内动脉瘤的大小、形态、瘤腔内血栓的显示情况。结果 21个动脉瘤中,MRI、DSA、MRA显示瘤腔内血栓分别为8、3、3个,DSA、MRA显示瘤预分别为18、17个。结论 MRI对动脉瘤腔内血栓的显示具有较高的敏感性,DSA、MRA能够清晰显示动脉瘤的大小、形态以及瘤颈与载瘤动脉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4.
目的 结合MRI探讨1H磁共振波谱 ( 1HMRS)在颅脑转移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 32例经临床确诊为颅脑转移瘤的患者 ,进行MRI及1HMRS检查。每例均行肿瘤区与健侧相应部位对照研究。结果  32例1HMRS均表现为明显增高的胆碱 (Cho)峰 ,肌酸 (Cr)峰下降甚至消失 ,无氮乙酰门冬氨酸 (NAA)峰 ,Cho /Cr比值升高。 11例出现乳酸 (Lac)峰 ,15例出现脂质 (Lipid)峰。结论 1HMRS可作为诊断本病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25.
颌骨骨折和骨质缺损模型的电子束CT三维重建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颌面部解剖结构复杂,常规X线检查难以准确显示骨折线的走行和骨质缺损的大小形态,CT的临床应用提高了对颌骨骨折和肿瘤骨质改变情况显示的准确性。在二维CT基础上的三维重建于70年代末开始应用[1],已有不少作者对其在颌面部的应用进行了临床研究[2-4]。我们对颌骨骨折和骨质缺损模型应用电子束CT的不同扫描参数进行扫描,对不同扫描参数的三维重建图像进行对比分析,以探索出CT扫描的最佳扫描条件和可选条件,指导临床上对扫描条件的选用。1 材料和方法材料为完整人头颅骨标本2只。颌骨骨折和骨质缺损模型的制备,…  相似文献   
126.
听神经瘤的MRI表现与特征的再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研究听神经瘤的MRI表现与特征。方法:收集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35例、138个听神经瘤的MRI,其中微小听神经瘤为10例,行Gd-DTPA增强扫描为42例。结果:听神经瘤的MRI的表现主要为:(1)肿瘤以内听道为中心生长,病侧第Ⅶ、Ⅷ神经束较对侧增粗,与肿瘤主体多无明确分界,增强后可见两者相连,颇为特征;(2)肿瘤在T1加权图像上呈低信号,略低信号或低等混合信号,T2加权呈高信号或高等混合信号;(3)注射Gd-DT-PA后肿瘤呈均匀,不均匀或环状强化;(4)肿瘤边界清晰,边缘光整;(5)绝大多数肿瘤患侧内听道前后径扩大,深径缩短;(6)微小听神经瘤的MRI表现为第Ⅶ、Ⅷ神经束正常或局部结节状增粗,造影后呈结节状或点状增强。结论:MRI是检查听神经瘤的有效方法,Gd-DTPA对微小听神经瘤的诊断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127.
由彭仁罗教授、谭长连、杨秀军副主任医师主编的《现代神经影像学》已由世界图书出版西安公司出版发行。该书分为上、中、下 3篇 ,上篇为颅脑篇 ,中篇为脊柱篇 ,下篇为神经介入篇 ,每篇又分为若干章节 ,共计 77.6千字 ,插图千余幅 ,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我国神经影像学的近代发展。该书以《现代神经影像学》为主旋律 ,在神经影像技术方面 ,着重介绍了各种影像技术的基本原理、检查方法、正常表现、基本病变表现、临床应用价值和限度等内容 ;在神经影像诊断方面 ,着重介绍了神经系统疾病的病因病理、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和比较、诊断和鉴…  相似文献   
128.
129.
听神经瘤的MRI诊断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分析手术和病理证实的76例78个听神经瘤的MRI表现,其中2例为内听道内微小听神经瘤,11例作静脉注射Gd-DTPA后MR成像。下列特征有助于听神经瘤诊断:(1)肿瘤以第Ⅶ、Ⅷ神经束为中心生长,病侧Ⅶ、Ⅷ神经束明显增粗,与桥小脑角肿瘤多无明确分界。(2)T_2加权图像肿瘤呈低信号或低等混合信号,T_2加权图像呈高信号或高等混合信号。(3)注射Gd-DTPA后肿瘤实质多呈不均匀强化,囊变区无强化。(4)绝大多数肿瘤患侧内听道前后径增大,深径缩短。静脉注射Gd-DTPA对诊断微小听神经启往往甚为有效。  相似文献   
130.
胃、脾多发包虫病一例石金星,王嵩,黄祥龙,沈天真包虫病即棘球蚴病,为一种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人体内发生包虫病最常见的部位为肝脏,其次为肺部。其它少见的部位有肌肉、脾脏、肾脏、脑、骨骼等。胃包虫病较罕见,笔者在工作中遇见胃、脾多发包虫病一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