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8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49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26篇
特种医学   324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4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缪飞  沈天真 《上海医学》1997,20(4):204-205
为选择中等场强的MRI听神经瘤成像最佳序列。收集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听神经瘤135例,分析序列Ⅰ、Ⅱ对内听道中心层面、三叉神经显示率及MR征象的显示情况。结果:序列I择内听道中心层面及三叉神经的显示均优于序列Ⅱ,序列Ⅱ在显示肿瘤内囊变、出血、不肿优于序列I;对肿瘤钙化、肿瘤血管、脑干移位的观察,两者相仿。结果显示:序列I在中等场经下作为听神经瘤成像的首选序列,并中运用到小脑角区MRI成像。  相似文献   
2.
正常中脑导水管脑脊液流动磁共振定量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运用磁共振相位对比电影法非侵袭性测量中脑导水管脑脊液流动方向、流速及流量改变情况。方法 :测量 15例正常志愿者 (年龄 2 1~ 4 7岁 ,平均 31 4岁 )中脑导水管脑脊液流动情况 ,在正中矢状位T1WI图像上选择垂直于导水管层面 ,编码速率 2 0cm/s。测量相应层面导水管截面积 ,计算相应导水管区脑脊液流量 ,并研究在一个心动周期内CSF流动改变情况。结果 :正常中脑导水管脑脊液流动在一个心动周期内表现为双向流动 ,即收缩期向下流动和舒张期向上流动 ,收缩期平均向下峰流速和舒张期平均向上峰流速分别为 12 6 7± 3 5 8mm/s和 11 5 8± 3 96mm/s,平均向下及向上流量分别为 1 311± 0 74 0ml/min(0 0 18± 0 0 12ml/心动周期 )和 1 0 6 8± 0 5 6 8ml/min(0 0 14± 0 0 0 9ml/心动周期 ) ,平均净流量为 0 2 6 0± 0 2 4 9ml/min(0 0 0 4± 0 0 0 4ml/心动周期 ) ;脑脊液向下流动平均最大峰速发生在一个心动周期的R波后平均 18%时间点 (心动周期的 5 7ms,平均心动周期 85 7ms) ,向上最大峰流速出现在心动周期的 87%时间点 (心动周期的6 86ms,平均心动周期 85 7ms) ,而逆向流动发生在R波后平均 4 4 %~ 5 8%时间点 (心动周期的 343~ 4 5 7ms,平均心动周期85 7ms)。结论 :磁共振相位对比  相似文献   
3.
脑内神经节细胞瘤一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脑内神经节细胞瘤一例伍建林,沈天真,陈星荣,张福林神经节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元肿瘤。我院遇到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报告如下。患者女,20岁。发作性四肢抽搐、伴短暂意识障碍2年余。每次发作持续数分钟,无口吐白沫及大小便失禁,可自行缓解,伴...  相似文献   
4.
颈动脉间隙肿瘤的MRI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颈动脉间隙肿瘤的MRI影象特征及其病理、解剖学基础和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分析25例颈动脉间隙肿瘤的MRI征象,并与手术病理或血管造影比较。结果:多数肿瘤的病理改变或血管造影的特征能在MRI图像上反映,囊变和含丰富粘液的神经源性肿瘤T2加权像呈边界光滑的极高信号,化学感受器瘤瘤内的血管表现为扭曲条状和圆点状的极低信号,颈内动脉瘤信号分层,转移瘤边界毛糙或不清;不同来源的肿瘤与颈内、外动脉或颈总动脉和颈内静脉的位置关系有解剖上的相关性,有利于准确的定位和鉴别诊断;25例中术前诊断正确22例(88%)。结论:MRI对颈动脉间隙肿瘤的定位和定性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结合病史可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5.
陈星荣教授等撰写的这篇述评,发表在《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1996年第2卷第4期,读后颇受启迪。现征得该杂志与作者的同意,予以转载,谅必对大家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定量分析正常成人大脑不同部位白质纤维各向异性所存在的差异.方法测量52名正常志愿者大脑白质纤维不同部位的FA值和ADC值,测量的部位有:外囊、内囊前肢、内囊后肢、胼胝体膝部和胼胝体压部.结果 FA值以胼胝体压部为最高是0.893±0.0645.统计分析大脑白质各部位间FA值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FA值可定量分析大脑不同部位的白质纤维的各向异性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分析三种TOF法MRA的图像质量,以及不同成像技术对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用静脉囊镶嵌法将18只犬制成三种类型(单侧型、分叉型、末梢型)颈总动脉囊状动脉瘤模型,术后2周分别进行IADSA、2DTOF、单层块3DTOF、薄块多层重叠技术(MOTSA)MRA检查。结果:以IADSA图像为标准,2DTOF、单层块3DTOF、MOTSAMRA都能显示动脉瘤的位置、形态、类型、大小、瘤颈、瘤体伸展方向。其中以MOTSAMRA图像最具评价能力,显示动脉瘤的形态、类型、瘤颈优于2DTOF、单层块3DTOF,不足之处图像有层块梯阶样伪影。三种TOF成像技术对动脉瘤内缓慢血流、湍流、血栓、大动脉瘤有不同程度的信号丢失。结论:三种TOF法成像技术中,MOTSA技术最有利于作为临床3DTOF法MRA检查颅内动脉瘤的常规成像技术。  相似文献   
8.
肺部孤立结节钙化征象的HRCT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本文旨在评价良恶性孤立结节(SPNS)的钙化征象在高分辨率CT(HRCT)上的差异。材料和方法:分析一组连续的资料,共59例,其中43例经病理学证实,16例经临床诊断和随访明确。结果:30例良性中的12例(40%),29例恶性中的4例(13石的)可见钙化征象(P<0.05)。钙化的形态有三种,1)结节状或斑炔状,2)点状,3)沙粒状。结节状或斑块状钙化是良性的特征。良恶性钙化分布不同,良性多位于中央,恶性则为偏心性的。HRCT所显示的16例钙化中普通CT扫描仅显示3例。结论:HRCT上钙化征象多见于良性SPNS.但并非良性病变所特有,钙化对良恶性结节的鉴别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在钙化的显示上,HRCT明显优于普通X线及常规CT扫描。  相似文献   
9.
大脑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DTI)是一种新近应用于临床的具有无创伤性优点的新的磁共振成像方法,其可以定量分析大脑的微细结构,如可定量分析病变组织和正常组织的弥散特征,从而为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更多的信息.  相似文献   
10.
脑血肿内血红蛋白与其MR成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讨脑血肿内血红蛋白与其MR成像的关系。材料与方法:用25条犬建立25个各期龄脑血肿模型进行MR成像观察,并对19个血肿模型进行了血红蛋白的生化检测。结果:本研究进一步证实了血红蛋白的演变规律:氧合血红蛋白(HbO2)→脱氧血红蛋白(DHb)→高铁血红蛋白(MHb)→含铁血黄素(H-S)。在演变过程中,HbO2含量逐渐减少,DHb在急性期含量最多并逐渐减少,而MHb含量则逐渐增多,并在亚急性晚期和慢性期含量高达90%以上。结论:脑血肿各阶段血红蛋白的形式及含量与其MR成像有直接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