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0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240篇
综合类   53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1篇
  2018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PCEA和尼莫地平防治不稳定膀胱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硬脊膜外腔自控镇痛术(PCEA)与尼莫地平防治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术后不稳定膀胱的疗效。方法:61例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切除术后BPH患者,分为A组(PCEA治疗组)、B组(尼莫地平治疗组)、C组(对照组),观察并比较防治不稳定膀胱的疗效。结果:临床症状评分显示有效率A组92%、B组65%、C组21%,A组与C组各症状总评分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B组与C组各症状总评分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A组与B组各症状总评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A组与B组各症状总评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PCEA和尼莫地平微泵治疗不稳定膀胱均有疗效,其中PCEA疗效较显著。  相似文献   
112.
目的 建立大鼠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chronic nonbacterial prostatitis,CNP)模型,探讨大鼠CNP的病理组织学特征. 方法 4只SD大鼠,处死后在无菌条件下取前列腺组织,制作前列腺组织蛋白提纯液(prostate tissue homogenate supernate,PTHS).另取20只SD大鼠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每组各10只.模型组于第0、30天皮内多点注射PTHS(20 mg/ml)与弗氏完全佐剂(Freund's complete adjuvant,FCA)的等体积混悬液1.0 ml,同时腹腔注射百白破疫苗(pertussis-diphtheria-tetanus,PDT)0.5 ml;对照组同法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第45天处死后无菌条件下取前列腺组织,观察前列腺的大体形态和光镜病理特征.确认建模成功后同法建立80只CNP大鼠,分为雄激素高剂量组(H组)、中剂量组(M组)、低剂量组(L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各20只.H、M、L组分别应用4、2、1 mg/ml的丙酸睾酮,C组应用无菌花生油,皮下注射,0.5 ml/次,隔日1次.每组均再分为4个亚组,每亚组各5只,分别用药1、2、4、6周.用药期满后观察前列腺的大体形态和光镜病理特征. 结果 第45天模型组前列腺大体形态可见组织严重充血水肿,与周围组织粘连,前列腺包膜不完整.光镜下见前列腺组织结构破坏,间质和腺体内有弥漫的淋巴样组织增生和慢性炎症细胞浸润.对照组无上述炎症表现.应用丙酸睾酮后,H、M、L组前列腺炎症出现不同程度的减轻,破坏的腺体和间质修复再生,淋巴样组织增生减少,慢性炎症细胞浸润的部位、范围和数量减少,且应用丙酸睾酮浓度越大、时间越长,炎症程度减轻越明显.C组炎症程度无改善.根据病理检查结果总结CNP大鼠前列腺的病理组织学特征,包括炎症部位、炎症范围和炎症分级3个方面.炎症部位:①炎症位于腺体,指炎症细胞浸润位于导管上皮、腺泡上皮和(或)腺腔内;②炎症位于腺体周围,指炎症细胞浸润间质,环绕腺管周围;③炎症位于间质,指炎症细胞浸润间质,不环绕腺管周围.根据炎症细胞浸润组织的面积确定炎症范围:①<10%为局灶性;②10% ~50%为多灶性;③>50%为弥漫性.炎症分级:Ⅰ级指炎症细胞分散,炎症细胞数1 ~ 10个/HP;Ⅱ级指炎症细胞聚集,无腺体上皮组织破坏或淋巴样小结/滤泡形成,炎症细胞数11~20个/HP;Ⅲ级指炎症细胞聚集,部分腺体上皮组织破坏或淋巴样小结/滤泡形成,炎症细胞数>20个/HP;Ⅳ级指炎症细胞聚集,大量腺体上皮组织破坏或淋巴样小结/滤泡形成,炎症细胞数满视野. 结论 应用同源大鼠的PTHS辅以FCA和PDT可以建立大鼠CNP模型.根据炎症的部位、范围和分级来评价大鼠CNP的病理组织学特征有利于CNP发病机制和治疗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3.
目的:探讨电刺激阴茎海绵体神经(CN)测定大鼠勃起功能的方法。方法:选择4月龄雄性SD大鼠20只,体质量(425±25)g。左颈总动脉内插管,直接法持续监测大鼠平均动脉压(MAP);左侧海绵体内插管测定阴茎海绵体内压(ICP);前列腺右侧叶前外侧表面暴露右侧CN,通过电刺激CN诱发阴茎勃起。电刺激参数为:5V,2ms,25Hz,每次刺激持续1min,间隔5min重复电刺激,共刺激3次。电刺激CN前的(ICP/MAP)×100(rR)代表阴茎海绵体的静息状态;电刺激CN后的(ICP最大值/MAP)×100(bR)代表阴茎海绵体的勃起状态或大鼠的基础勃起功能;bR/rR代表阴茎勃起后ICP的增高程度。结果:电刺激CN使ICP明显升高,MAP变化不大,表明电刺激可有效诱发勃起。ICP、MAP、rR、bR、bR/rR等各项指标3次重复测定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表明电刺激法结果稳定。rR、bR和bR/rR总的平均值分别为(12.00±2.62)%、(67.68±11.28)%和(5.85±1.80)。结论:电刺激阴茎CN测定大鼠勃起功能的方法稳定易重复,能够客观准确地评估阴茎的勃起程度,是研究阴茎勃起功能的重要技术,值得在国内推广。  相似文献   
114.
目的 探讨表浅性膀胱癌患者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后灌注膀胱化疗药物盐酸吡柔比星(THP)、羟基喜树碱(HCPT)或序贯灌注THP+ HCPT序贯灌注用于防治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 应用THP、HCPT及THP+ HCPT序贯法组合行TURBT后膀胱内灌注,长期随访患者资料,观测其在0.5、1、2、3、4、5年时的肿瘤复发率.结果 随访术后3~60个月.THP、HCPT、序贯组和对照组患者在6个月内复发率分别为4例(8.2%)、3例(7.3%)、1例(2.5%)和4例(19.0%);1年内复发率分别为5例(10.2%)、4例(9.8%)、2例(5.0%)和9例(42.9%);2年内复发率分别为7例(14.3%)、6例(14.6%)、2例(5.0%)和11例(52.4%);3年内复发率分别为9例(18.4%)、9例(22.0%)、4例(10.0%)和12例(57.1%);4年内复发率分别为11例(22.5%)、10例(24.4%)、6例(15.0%)和14例(66.7%);5年内复发率为12例(24.3%)、11例(26.8%)、7例(17.5%)和15例(71.4%).结论 浅表膀胱癌在TURBT后行膀胱腔内序贯灌注THP+ HCPT疗法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疗效确定,较单用THP或HCPT复发率低,毒副作用无差异.是更有效的膀胱灌注疗法.  相似文献   
115.
116.
目的 提高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的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总结2003年至2011年10月间经手术治疗的167例嗜铬细胞瘤和25例副神经节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资料显示高血压141例,血浆游离肾上腺素类物质(MNs)和24h尿儿茶酚胺(CA)升高率分别为92.8%(142/153)和90.1%(137/152),B超、CT、MRI和131I-间碘苄胍扫描(131I-MIBG)定位准确率分别为83.9%(125/149)、95.5%(106/111)、98.1% (53/54)和73.1% (71/97).结果 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167例嗜铬细胞瘤行腹腔镜手术18例,开放手术149例,其中经腰部切口108例,胸腹联合切口4例,上腹部L型切口30例,腹部倒八字切口7例;25例副神经节瘤均行开放手术治疗,其中上腹部正中切口8例,下腹部正中切口5例,上腹部L型切口12例,病理检查确诊恶性23例.术后随访7个月~8年,复发11例,其中9例行2次或多次手术,死亡5例.结论 嗜铬细胞瘤需根据肿瘤的大小、部位及其与周围组织、脏器的关系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和手术径路;超声、CT、MRI和1311-MIBG是重要的定位诊断方法;术前准备充分、术中出血合理处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7.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4(TLR4)和类表皮生长因子域7(EGFL7)在肾上腺皮质癌(AC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手术切除且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肾上腺皮质肿瘤石蜡封片标本48例,其中良性组20例,恶性组(ACC组)28例。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并分析良、恶性肾上腺皮质肿瘤中TLR4和EGFL7的表达情况。结果TLR4在ACC组中呈高表达状态(20/28,71.43%),在良性组中阳性表达率较低(5/20,25.00%),ACC组与良性组之间TLR4的表达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EGFL7在ACC组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4.29%(18/28),良性组中为20.00%(4/20),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TLR4和EGFL7在ACC中阳性表达率较高,可作为鉴别良、恶性肾上腺皮质肿瘤的分子标记物,有望为抗肿瘤靶向治疗在ACC中的应用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8.
目的探讨胰岛素类似物生长因子1受体(IGF1R)基因沉默对人类肾上腺皮质癌细胞株SW13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依据人类IGF1R的cDNA序列合成其特异性SiRNA,通过脂质体将其转入SW13细胞,24h后通过实时定量Real time PCR检测SiRNA对靶基因mRNA下调作用,同时使用Western blot检测其靶蛋白的表达。通过MTT法测定转染后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凋亡状态。结果3种不同的针对IGF1R的SiRNA能够有效下调SW13细胞IGF1R mRNA,而通过Western blot也发现在蛋白水平出现类似结果。IGF1R基因沉默能够有效抑制SW13细胞增殖以及诱导细胞凋亡。结论IGF1R基因沉默能够诱导肾上腺皮质癌细胞凋亡,抑制其增殖,有望为肿瘤靶向治疗在ACC中应用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9.
目的分析PI3K/AKT/mTOR信号通路在肾上腺皮质癌组织中的表达特点及其意义。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经手术治疗且具有完整临床、病理资料的肾上腺皮质癌标本15例,以正常肾上腺组织(肾癌患者施行手术时所取下)12例作为对照。研究这些组织中该信号通路关键蛋白p-AKT、p-mTOR、p-S6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AKT(12/15,80%)、p-mTOR(11/15,73.3%)、p-S6(13/15,86.7%)以及VEGF(12/15,80%)在肾上腺皮质癌中明显高表达。结论 PI3K/AKT/mTOR信号通路关键蛋白p-AKT、p-mTOR、p-S6以及VEGF参与肾上腺皮质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20.
嗜铬细胞瘤(PHEO)是一种神经内分泌肿瘤,外科手术切除是唯一可以治愈该病的措施。目前,大部分PHEO可通过腹腔镜手术切除,部分侵袭性或巨大PHEO需通过开放手术完成。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的应用为复杂或大直径PHEO提供了除开放手术外的一种新选择,为患者提供了微创手术的机会。本文就国内外PHEO的外科治疗进展及手术方法的选择做一概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