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0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0篇
皮肤病学   3篇
综合类   31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31.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抗亲环素A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血清抗亲环素(CyP)A抗体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诊断价值与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方法检测54例SLE、36例其他自身免疫病患者及4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IgG、3种抗CyP A抗体并结合活动性评分、系统损害进行分析。结果:54例SLE患者中23例检出IgG型抗CyP A抗体,15例IgM型、3例IgA型抗CyP A抗体。IgG型抗CyP A抗体的灵敏度为42.6%,特异性为55.6%,IgM型CyP抗体的灵敏度为27.8%,特异性为36,1%。SLE三重度活动组两型抗CyP A抗体检出率高于稳定期及轻、中度活动组。IgG型及IgM型抗体与血中低补体及免疫球蛋白升高有关,IgG型抗CyP A抗体与SLE关节肌肉症状及白细胞减少有关。结论:IgG型抗CyP A抗体检出的临床价值优于IgM型抗体。CyP A抗体非SLE三特异性抗体,但可作为判断SLE病情活动性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2.
目的 观察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中的白细胞介素6(IL-6)对脐血CD34 造血干细胞(HPC)体外诱导分化为树突状细胞(DCs)的影响.方法 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获得脐血单个核细胞,免疫磁珠阳性分选CD34 HPC,采用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 IL- 4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方案体外诱导分化形成DCs,加入高IL-6水平的SLE患者血清观察对细胞分化的影响.在培养的7、10和14d收集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表型,细胞增殖/毒性(CCK-8)试剂盒分析DCs刺激同种异体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结果 在高IL-6水平SLE血清的作用下,由HPC分化而来的DCs表达CD80、CD86上升,刺激同种异体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增强;IL-6中和抗体能够降低这种DCs的CD80、CD86表达水平和对同种异体淋巴细胞增殖的刺激能力.结论 SLE血清中的IL-6对造血干细胞向DCs分化、发育及DCs功能的活化可能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3.
通过对191名接触汞工人,用艾森克个性测验调查表进行调查,发现男性接触汞工人在N,L分上与对照组男性工人有显著差别.女性接触汞工人在E,L分上与对照组女性工人有显著差别。尿汞浓度与性格改变有平行关系.汞吸收工人的性格与尿汞正常的工人性格间差异有显著性。汞对男性个性影响表现为情绪反应减弱,汞对女性个性影响主要表现为内向、保守、离群。  相似文献   
34.
嗜血细胞综合征1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嗜血细胞综合征(HPS)的临床特点,探讨发病原因、诊断及治疗,提高临床医疗水平.方法 对江苏省人民医院2000年1月至2007年7月收治的12例HPS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2例患者均为继发性HPS,多继发于病毒和细菌感染,亦有系统性红斑狼疮和坏死性淋巴结炎.均出现高热,在短时间内三系细胞减少,肝功能异常,经抗病毒、抗感染等原发病的积极治疗和对症支持治疗后,11例患者好转出院,1例死亡.结论 HPS发病率低,预后较差.故对于不明原因的发热、三系细胞减少患者需多次多部位进行骨髓检查,以求尽早诊断,合理有效治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5.
患者,女,49岁.因"反复发热50余d"于2005年2月22日入院.50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伴畏寒,下午及夜间明确,最高达39~40℃,有一过性胸背及骶部疼痛,当地检查抗结核抗体(ANA)阳性,抗SSA阳性,抗Sm抗体阴性,ESR 127 mm/h,类风湿因子65 U/L,C反应蛋白54.3 U/L,免疫球蛋白(IgG,IgA)偏高,血常规:Hb 111.0 g/L,WBC 24.8×109/L,N 87.8%,在当地医院拟诊为"成人Stills病".  相似文献   
36.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Th细胞亚群平衡失调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分析Th亚群平衡失调在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 )发生发展中的变化特点 ,以ELISA法检测血清IL 10、IL 12水平 ,以细胞内细胞因子的流式细胞术检测SLE患者PBMC的不同Th细胞亚群分泌细胞因子的变化特点 ,应用三色荧光标记技术分析Th1/Th2细胞表型。结果显示 :SLE患者血清IL 10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 ,而IL 12呈低水平表达。SLE患者CD4 + IFN γ IL 10 + 细胞亚群百分率显著高于正常人 ,IFN γ+ IL 10 与IFN γ IL 10 + 细胞亚群的比值明显降低 ,IFN γ+ IL 10 + 双阳性的CD4 + T细胞亦显著增多。SLE患者的CD4 + CCR5 CCR3+ 细胞亚群百分率与正常人比较显著升高 ,CD4 + CCR5 + CCR3 细胞亚群与正常人比较 ,示发现有显著差异 ,CD4 + CCR5 + CCR3 /CD4 + CCR3+ CCR5 比值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这些结果提示 :SLE高水平IL 10与IL 12的低水平表达呈负相关 ;患者体内分泌IL 10的Th细胞数增多 ;Th细胞表面趋化因子受体的表达提示SLE存在CCR5 CCR3+ 细胞亚群的优势活化、数量增多 ,CCR5 + CCR3 /CCR3+ CCR5 细胞比例失调 ,从而导致免疫网络平衡被破坏。  相似文献   
37.
目的:研究活动性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中,γ-干扰素(IFN-γ)、白介素(IL)-10阳性细胞在SLE病理机制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微量全血标记法结合胞内细胞因子标记技术,以CD4、CD8分子为T细胞表面标记,经三色流式细胞仪检测未经刺激和经刺激培养后的SLE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比率。结果:SLE患者外周血的CD4^ 及CD8^ T细胞中IFN-γ^-IL-10 细胞比例均显著升高,IFN-γ^ IL-10^-细胞与IFN-γ^-1IL-10^ 细胞的比值明显降低,且IFN-γ^ IL-10^-双阳性细胞显著增多;SLE外周血的CD4^ 及CD8^ T细胞中IFN-γ^ IL-10^-细胞亚群对离子霉素刺激的反应性明显降低;肾上腺皮质类固醇治疗可以降低SLE外周血CD4^ 及CD8^ T细胞中IFN-γ^-IL-10^ 细胞亚群及CD4^ T细胞中IFN-γ^ IL-10^ 细胞亚群的比例,提高IFN-γ^ IL-10^-/IFN-γ^-IL-10^ 细胞亚群比值。结论:SLE患者体内存在明显的T细胞亚群平衡失调,表现为分泌IL-10的T细胞亚群比例增高和Tr1细胞增多、Th1/Tc1细胞对刺激的反应存在缺陷。皮质类固醇对T细胞亚群数量及比例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皮肌炎或多发性肌炎(DM/PM)的死亡因素。方法收集近三年来在我院住院的121例DM/PM患者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例DM/PM患者在住院过程中或自动出院后死亡,死亡率13.2%。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肺间质病变、肺部感染、呼吸衰竭、恶性肿瘤与DM/PM患者死亡显著相关,肌病类别、年龄、病程、肌力、血清肌酶CK与DM/PM患者死亡无显著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呼吸衰竭与DM/PM患者死亡显著相关。结论 DM/PM死亡率高,男性、呼吸系统受累、恶性肿瘤是DM/PM死亡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9.
2例均为中年女性,因三氯氢硅贮气罐阀门泄漏,吸入三氯氢硅逸出气13分钟,当时即感咽痒、呛咳、眼痛,流泪、恶心、呕吐、胸闷、气短、呼吸困难。脱离现场后用清水冲洗暴露部位,2.5小时后转送入院。入院时查体体温37.8℃,脉搏增快(100次/min 左右),球结膜和咽部明显充血,1例鼻粘膜明显水肿,两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  相似文献   
40.
目的观察白芍总苷对未分化结缔组织病高球蛋白血症的影响。方法选择50例未分化结缔组织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白芍总苷加胸腺肽、羟氯喹)和对照组(胸腺肽、羟氯喹),观察治疗3个月后免疫球蛋白变化。结果两组均可以使IgG、IgA下降,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IgG在治疗后3个月,IgA在治疗后2个月下降幅度更为明显(P<0.05);治疗后3个月治疗组并能降低类风湿因子滴度。结论白芍总苷能改善未分化结缔组织病高球蛋白血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