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7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1篇
外科学   19篇
综合类   55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3篇
肿瘤学   10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41.
外科实践教学是培养医学人才的重要环节,但传统教学方式受到法律法规?患者配合程度以及教学资源等的限制?为此本教研室开发了虚拟手术教学系统,它互动性强,操作简便,不受时间及场地限制,相比于传统手术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外科实践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2.
医院近10年公派留学动态数列分析及其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回顾并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1年~2010年公派留学动态数列的变化趋势,探讨公派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方法 运用动态数列分析法中的绝对数(人数)、相对数(构成比和增长速度),分析医院2001年~2010年公派留学人员人数、性别、年龄、学历、职称、派出渠道、派出国(境)别、留学时间等特征指标.结果 医院公派留学人员数量呈增长趋势,回归率98.2%.留学人员各项特征指标中,构成比最高的类别分别为:男性(70.1%),36岁~40岁年龄组(33.0%),博士研究生学历(45.1%),副高级职称(44.4%),江苏省政府留学基金(40.6%),派往美国(52.4%),1月~3月短期留学(39.2%).留学人员各项特征指标中,各类别的增长速度呈现不同的特征和变化趋势.结论 医院2001年~2010年公派留学工作呈现良性发展趋势的同时也存在着问题.提出的对策和建议包括:积极引导,不断提高国家公派留学的比例;按需派出,适当提高中长期留学人员的比例;加大派出力度,缩短平台期的时间,尽快进入新的增长期.  相似文献   
43.
目的观察长效抗菌膜喷洒创面促进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肛周脓肿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6例,试验组术后换药消毒后采用长效抗菌膜喷洒,对照组则常规消毒换药。观察两组肛周脓肿术后创面疼痛程度,创面渗液量及创面愈合时间。结果试验组术后创面疼痛轻,渗液量少,愈合时间短,与对照组相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长效抗菌膜能有效减轻肛周脓肿术后创面疼痛,减少渗液、缩短创面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44.
住院医师/专科医师培训过程中,如何利用远程教育,提高培训质量,是医院教育管理部门首先要考虑的事情。远程教育是一种培训手段,与传统的面对面、手把手的培训方式相比,有其经济、高效的一面,在执业医师考核、三基培训、公共必修课学习、专题讲座等方面运用广泛。  相似文献   
45.
目的: 探讨硬化性肠系膜炎(SM)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自1985年7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9例SM的临床资料?结果:9例患者中男4例,女5例,男女比例0.8∶1?年龄范围38~63岁,平均年龄49.2岁?患者临床症状主要是腹部隐痛不适(7例,77.8%)和腹部包块(4例,44.5%)?9例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其中7例均行包括肿块在内的肠管部分切除术,1例术中活检证实为肠系膜炎未行切除手术,1例术前诊断为肠梗阻患者手术探查时发现梗阻系粘连束带卡压结肠所致,遂仅行肠粘连松解术?本组病例术后恢复良好,无手术并发症,但术前均未能正确诊断?本组6例患者随访8个月~7年,未见复发?结论:SM缺乏特异性症状?体征,术前诊断困难?CT检查如有特征性的脂环征?梳齿征和假肿瘤包膜有助于SM的诊断,最终确诊依赖于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46.
胃黏膜下层癌淋巴结转移临床病理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摘要】 目的 研究胃黏膜下层癌淋巴结转移率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998年1月至2007年12月手术证实的181例胃黏膜下层癌的临床病理资料,对病人年龄、性别、肿瘤组织学类型、形态学类型、大小、部位、浸润深度、脉管内癌栓等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 结果 胃黏膜下层癌淋巴结转移率为20.44%。影响胃黏膜下层癌淋巴结转移的因素主要有肿瘤组织学类型(分化型 vs 分化不良型,P =0.0352)、直径大小(<2cm vs ≥2cm,P =0.0143)、部位(近端胃vs胃体vs远端胃,P =0.0254)及脉管内癌栓(无vs有,P =0.032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组织学类型与大小为胃黏膜下层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性危险因素。结论 胃黏膜下层癌淋巴结转移与肿瘤组织学类型、大小、部位及脉管内癌栓等因素有关。临床上应参考上述临床病理因素判断淋巴结转移风险,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7.
沈历宗  徐天蓉 《江苏医药》1998,24(2):152-152
先天性结肠瓣膜病文献尚未见报道,最近我院收治1例,经病理证实,现报告如下。病例介绍患者,女,52岁。1992年2月因“无痛性便血”行纤维结肠镜检查,发现距肛门口约8~10cm处有4X6cm软性肿块,活检:绒毛管状腺瘤,于同年4月在硬麻下行直肠前下切除吻合术,术后病理报告同上,未见恶变。术后恢复良好,未见便血,此后每隔半年复查一次肠镜。曾于1994年6月肠镜发现横结肠息肉一枚,经内镜套切,病理证实又为绒毛管状腺瘤。至1996年2月肠锐复查发现升结肠多发性息肉样突起物突向肠腔,来活俭,4月行右半结肠切除,术后标本送病理检查。病…  相似文献   
48.
青年人胃恶性肿瘤6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收集本院1988年6月至1996年5月收治的35岁以下胃恶性肿瘤70例,占同期收治胃恶性肿瘤的6.53%,对其中资料完整的64例进行分析。青年人胃癌女性发病多于男性,早期缺乏征性症状体征,容易误诊。青年人胃癌预后与病期及手术方式有关。提高对青年人胃癌的认识,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才能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9.
为了研究大肠癌雌激素受体(ER)与P糖蛋白(Pgp)表达之间的关系,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5例大肠癌组织及21例正常大肠粘膜的ER及Pgp表达情况。大肠癌组织ER与Pgp的表达率分别为75.4%、73.8%。ER及Pgp的表达率在大肠组织明显高于相邻正常粘模(P<0.05,P<0.01),不论是大肠癌组织还是正常大肠粘膜,其ER与Pgp的表达无相关性(P>0.05),ER及Pgp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形态、部位及Dukes′分期均无显著相关。研究表明大肠粘膜在癌变过程中ER和Pgp的表达增加;ER、Pgp作为单一指标尚难判断大肠癌病情及预后。  相似文献   
50.
肠内营养对结肠粘膜组织学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观察肠内营养对结肠粘膜组织学结构的影响。方法选择大肠癌病人,开展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EN)和胃肠外营养(PN),分别留取术前、营养支持结束后结肠粘膜标本,行光镜及电镜观察,测量粘膜层厚度,计数高倍视野下单位腺体数目,观察细胞超微结构。结果EN前后结肠粘膜光镜下改变不明显,粘膜层厚度分别是487.1μm±59.2μm,477.9μm±60.2μm,P>0.05,单位腺体数分别是23.1±4.8个/高倍视野,22.7±4.6个/高倍视野,P>0.05。超微结构亦无明显变化,基本保持了正常的组织结构。PN前后结肠粘膜层厚度分别是584.4μm±173.3μm,490.0μm±197.6μm,P<0.05,单位腺体数是27.7±3.6个/高倍视野,21.6±4.7个/高倍视野,P<0.05,提示PN支持后粘膜层变薄,肠腺排列疏松;超微结构变化不明显,使微绒毛相对稀疏、变短,细胞器发达程度欠佳,粘液分泌及水分转运略差。结论EN能够满足结肠粘膜上皮细胞的能量需要,维持肠粘膜组织结构的完整,从而支持肠粘膜屏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