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8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13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21.
目的:探讨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TPS)检测在乳腺癌和乳腺癌术后转移复发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2008年6月至2009年12月行手术治疗的乳腺癌74例,乳腺癌术后转移复发8例,乳腺良性疾病72例全部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TPS.结果:乳腺癌和乳腺癌术后转移复发组明显高于乳腺良性疾病对照组(P<0.01).结论: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TPS)检测值对乳腺癌和乳腺癌术后转移复发是一观察指标,并与CA153,CEA等联合检测,更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乳腺痛的钼靶X线表现与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以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C-erbB-2)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将1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钼靶X线征象中的肿块、钙化、结构扭曲、毛刺与ER、PR、C-erbB-2表达情况进行比较.结果:111例中,有肿块67例(60.36%),有毛刺22例(19.82%),有钙化者41例(36.94%),有结构扭曲者21例(18.92%).ER阳性59例(53.15%),PR阳性46例(41.44%),C-erbB-2阳性56例(50.45%).肿块、钙化和结构扭曲与ER的表达无显著统计学意义;有毛刺组的ER阳性表达高于无毛刺组,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肿块、钙化、结构扭曲和毛刺均与PR的表达无显著统计学意义.有肿块组中C-erbB-2阳性表达低于无肿块组;有钙化组的C-erbB-2阳性表达高于无钙化组,都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构扭曲和毛刺与C-erbB-2的表达没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乳腺癌患者的钼靶X线表现可在某种程度上反映ER、PR、C-erbB-2的表达状况.  相似文献   
23.
癌症组织间进行放射治疗(放疗)是将放射性物质植入肿瘤内或附近受癌浸润的组织中,包括其淋巴扩散的途径内,是治疗恶性肿瘤的手段之一。特别是对于各期乳腺癌的局部治疗具有较好的作用。我院于2000年8月~2002年10月应用125I在组织间永久性植入治疗乳腺癌15例,术后随访8个月~12个月,取得较理想的治疗效果,现将手术配合  相似文献   
24.
I125粒子植入在乳腺癌中的应用:附12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讨I1 2 5粒子永久性植入在预防及治疗乳腺癌术后局部复发的效果。笔者在乳腺癌根治术中将I1 2 5放射性粒子植入到靶区组织内共 1 2例 ;其中 1 1例用于根治术 ,1例用于乳腺癌术后局部复发。共用粒子 396枚 ,平均 33枚 /例。无外放疗并发症。随访 6~ 2 1个月 ,无 1例局部复发。提示I1 2 5粒子永久性植入在预防乳腺癌术后局部复发的近期效果好。  相似文献   
25.
目的 探讨miR-182对三阴性乳腺癌侵袭的影响及其与靶基因FOXF2的调控关系。方法 通过CCK-8增殖实验和Transwell实验进行体外细胞功能验证,检测miR-182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采用Targetscan软件预测miR-182靶向调控FOXF2基因表达结果;通过靶点验证及靶点突变测试验证miR-182在基因FOXF2上结合位点;采用qRT-PCR检测miR-182对FOXF2基因表达的靶向调控,ELISA检测HUVEC细胞系中VEGF蛋白表达。结果体外细胞功能实验证明,miR-182可明显促进乳腺癌细胞的增殖与侵袭(P<0.01);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证实,miR-182可通过结合FOXF2基因3′-非翻译区688~695位点(3′-untranslational region, 3′-UTR)而抑制其表达;qRT-PCR检测发现,转染miR-182后MCF-7中FOXF2表达量明显降低(P<0.01);体外血管生成实验表明,转染miR-182后HUVEC细胞培养液上清液中VEGF蛋白含量显著升高(P=0.004)。结论 miR-182作为促癌因素,直接作用于FOXF2基因,引起该基因表达下调,促进血管生成,发挥侵袭作用,可能是促进三阴性乳腺癌转移的生物学因素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索hsa_circ_USP42作为miR-182-5p海绵在TNBC中的生物学功能及调控机制。方法RT-PCR技术检测hsa_circ_USP42在TNBC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表达;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等技术研究hsa_circ_USP42和miR-182-5p的相互作用;过表达hsa_circ_USP42,qPCR技术及Western印迹法检测靶miRNA miR-182-5p及靶基因MTSS1的表达水平;Transwell及CCK8实验检测hsa_circ_USP42对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结果Hsa_circ_USP42在TNBC中表达明显下调(P=0.000),淋巴结阳性组表达低于淋巴结阴性组(P=0.003)。双荧光素酶实验证实hsa_circ_USP42与靶miR-182-5P可有效结合;细胞功能实验表明,过表达hsa_circ_USP42可抑制TNBC细胞迁移、侵袭和增殖。体外实验表明,过表达hsa_circ_USP42后,靶miRNA miR-182-5p上调,而靶基因MTSS1在转录水平及蛋白水平均降低。结论Hsa_circ_USP42在TNBC中低表达,与miR-182-5p有效结合,可发挥miRNA海绵上调MTSS1表达,抑制TNBC侵袭及转移,是参与TNBC生物学行为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miR-182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收集30例石蜡包埋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标本,并收集患者的基本资料。RT-PCR测定miR-182的相对表达,分析miR-182在TNBC中的表达与肿瘤的大小、分级、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TNM分期、无疾病生存率、总生存率等的相关性。结果RT-PCR结果提示,癌组织中miR-182表达为癌旁组织的8.6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miR-182在淋巴结阳性及TNM分期Ⅲ期中表达高于淋巴结阴性(Z=-3.454,P=0.001)及TNM(Ⅰ+Ⅱ)期者(Z=-3.946,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OX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miR-182高表达(HR=0.107,95%CI:0.018~0.643,P=0.015)、淋巴结阳性(HR=0.189,95%CI:0.020~1.757,P=0.016)、脉管瘤栓(HR=0.190,95%CI:0.020~1.826,P=0.008)、Ki67≥14%(HR=0.182,95%CI:0.041~0.801,P=0.024)、TNM分期(Ⅲ期)(HR=0.501,95%CI:0.044~5.741,P=0.001)是独立的预后因子。结论 miR-182在三阴性乳腺癌中表达上调,与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相关,miR-182高表达是三阴性乳腺癌独立的预后因素之一,与预后差相关。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簇状钙化点特征与临床活检病理结果间的关系.方法:运用Le Gal分型方法分析60例病例中64个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簇状钙化点病灶特征.结果:60例患者实际活检标本数64个,其中恶性病变27例(占42.19%).乳腺钼靶摄片发现的簇状钙化点按Le Gal标准分型,其中Ⅱ型18例,术后病理证实恶性l例(5.56%);Ⅲ型12例,恶性1例(8.33%);Ⅳ型14例,恶性6例(42.86%);V型20例,恶性19例(95%).结论:Le Gal分型与病理结果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乳腺钼靶的簇状钙化点Le Gal分型可为临床诊断乳腺癌提供较可靠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乳导管内乳头状瘤(或瘤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手术术式.方法:对我院2002年1月-2006年12月收治的125例术后病理证实乳导管内乳头状瘤(或瘤病)的病例进行回顾分析和总结.结果:本组125例中,首发症状为乳头溢液119例(95.20%).术前造影显示乳导管内占位性病变110例,乳导管造影诊断符合率92.43%.术后病理证实:乳导管内乳头状瘤(或瘤病)117例,乳导管内乳头状瘤(或瘤病)伴恶变8例,乳导管内乳头状瘤(或瘤病)恶变率6.40%.结论:乳导管内乳头状瘤(或瘤病)最常见的症状为乳头溢液,选择性乳导管造影仍然是一种简便、可靠的检查方法.病变导管区段腺体切除术是最常采用的手术方法,乳导管内乳头状瘤(或瘤病)存在一定的恶变率.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放射性碘粒子在预防乳腺癌根治术后局部复发中的作用。方法:将放射性碘粒子在乳腺癌根治术后植入到局部靶组织以及乳腺癌根治术后可能发生转移的径路中(选取位置同外放射治疗位置)。25例中共计植入放射性碘粒子775粒,平均每例植入31粒。对已行碘粒子植入3年以上的25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与同期行外放射性治疗的31例病例进行局部复发的对照分析。结果:全部病例进行3年以上的术后随访,25例中有1例局部复发,复发率为4%。行外放射治疗的31例病例中也有1例局部复发,复发率为3.23%。结论:乳腺癌根治术后行组织间放疗和术后行外放射治疗,在预防乳腺癌局部复发中的疗效无明显区别。但由于观察的例数较少,放射性碘粒子在预防乳腺癌根治术后局部复发的作用有待进一步的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