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8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13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观察125I籽全封闭人工放射性核素放射源永久性组织间植入治疗各类实体癌共85例的疗效,并发症及放射线防护. 方法将125I籽放射性粒籽于癌症手术中直接植入到靶组织内,共治疗各类实体癌85例,其中1例行3次手术,另2例各行2次手术,全组共行89次手术,共植入125I籽3382粒,平均每例植入38粒. 结果 125I籽永久性植入治疗癌症局部控制在90%以上,本组无手术死亡,并发症少,容易防护,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29例乳腺癌组织间放射治疗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125Ⅰ放射性粒子永久性组织间植入在防治乳腺癌术后局部复发以及用于局部复发结节治疗的疗效.方法将125Ⅰ放射性粒子于乳腺癌手术中、手术后植入到局部靶组织,以及乳腺癌术后局部复发结节和乳腺癌术后转移淋巴结中,3年中共应用29例(双侧1例),125Ⅰ放射性粒子全组共行31次植入术,共植入125Ⅰ放射性粒子868粒,平均每例每次植入28粒.结果全部病例随访,最长4年,最短1年,本组应用于预防局部复发的25例病例中,无1例局部复发,本组应用于局部复发结节治疗的3例中,2例局部复发结节植入后消失,1例局部复发结节无变化.应用于乳腺癌术后对侧腋下淋巴结转移治疗的1例,转移肿大淋巴结缩小1/3.125Ⅰ粒子永久性植入治疗乳腺癌局部控制有效率为96.77%.结论125Ⅰ放射性粒子用于乳腺癌术后预防局部复发,以及局部复发结节的治疗有一定的疗效,并发症少,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包皮环切术后阴茎勃起性疼痛 ,出血、缝线撕脱。我们嘱患者在包皮环切术后阴茎勃起时立即口服冰水或冰饮料 5 0 0~ 75 0ml,都可在 10分钟内很快使阴茎疲软 ,解除疼痛。经 4 5 8例手术证实 ,效果满意饮冰水防治包皮环切术后阴茎勃起@林俊生$上海市长宁区妇幼保健院男科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乳导管造影在乳导管内乳头状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1999年1月至2001年12月由乳导管造影 后收治的67例乳头状病变行术前术后的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术前乳导管造影诊断为乳头状瘤61例、乳头状瘤病4例、乳导管扩张症2例。术后病理诊断为乳导管内乳头状瘤43你(单发41你,多发2例)、乳头状瘤病3例、乳头状瘤恶变1例、导管内乳头状癌1例。乳导管造影对乳导管内乳头状病变的确诊率是71.79%。结论:乳导管造影对乳导管内乳头状病变的诊断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在临床上仍然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十二指肠降部的声象图特征在胆总管下段梗阻病因诊断中的应用夏建国①姚恒德②向福华沈卫达胆管下段病变显示的主要困难是胃肠气体回声的干扰,因此设法减少这种干扰,是提高下段胆管超声显示率的关键。经典的方法是:脂餐结合探头加压、饮水充盈胃及十二指肠、胸膝位等方...  相似文献   
17.
<正> 甲状腺肿块在临床上较为常见,随着影像检查技术的发展以及实验室检查的完善,术前定性诊断正确率在不断提高,但由于种种原因,术前误诊率仍很高,据Sachdeva报告误诊率为12.3%。本文对我院甲状腺手术中13例被误诊原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乳腺痛的钼靶X线表现与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以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C-erbB-2)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将1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钼靶X线征象中的肿块、钙化、结构扭曲、毛刺与ER、PR、C-erbB-2表达情况进行比较.结果:111例中,有肿块67例(60.36%),有毛刺22例(19.82%),有钙化者41例(36.94%),有结构扭曲者21例(18.92%).ER阳性59例(53.15%),PR阳性46例(41.44%),C-erbB-2阳性56例(50.45%).肿块、钙化和结构扭曲与ER的表达无显著统计学意义;有毛刺组的ER阳性表达高于无毛刺组,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肿块、钙化、结构扭曲和毛刺均与PR的表达无显著统计学意义.有肿块组中C-erbB-2阳性表达低于无肿块组;有钙化组的C-erbB-2阳性表达高于无钙化组,都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构扭曲和毛刺与C-erbB-2的表达没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乳腺癌患者的钼靶X线表现可在某种程度上反映ER、PR、C-erbB-2的表达状况.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三阴性乳腺癌中环状RNA circ_0007823的表达量及其影响三阴性乳腺癌(TNBC)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可能机制。 方法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上海市长宁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女性TNBC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从中选择30例进行回顾性研究。运用实时定量RT-PCR检测circ_0007823在TNBC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量,用t检验比较其差异。按照circ_0007823在TNBC组织中的表达量中位值为截点,将30例患者分为circ_0007823高表达组与circ_0007823低表达组,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circ_0007823高、低表达组间临床病理特征的差异。为了研究circ_0007823过表达在TNBC细胞中的作用,将MDA-MB-231细胞分为2组:circ_0007823过表达质粒转染组和空载体转染组(对照),分别转染circ_0007823过表达载体质粒及空载体质粒。转染48 h后,使用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及侵袭能力,使用CCK-8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活性。为了进一步研究circ_0007823突变在TNBC细胞中的作用,将MDA-MB-231细胞分为3组:circ_NC组、circ_0007823-Mut组、circ_0007823-WT组,分别转染空载体、circ_0007823突变型和circ_0007823野生型质粒。转染48 h后,使用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及侵袭能力;转染0、24、48、72、96 h后,使用CCK-8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活性。使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circ_0007823与miR-182-5p的关系。运用RT-PCR及Western blot实验检测过表达circ_0007823后MDA-MB-231细胞中miR-182-5p及靶基因FOXF2的表达。迁移细胞数、侵袭细胞数的2组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Tukey法。细胞吸光度值的2组比较采用t检验,不同时间点的多组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法。 结果TNBC组织中circ_0007823的表达量较癌旁正常组织降低(5.97±3.08比20.28±5.44,t=16.469,P<0.001)。TNBC组织中circ_0007823的表达量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14)。与空载体组相比,circ_0007823过表达组迁移细胞数降低(120.67±6.81比107.00±3.61,t=5.857,P=0.028),侵袭细胞数也降低(94.00±3.61比58.33±3.06,t=107.000,P<0.001),吸光度值下降(0.73±0.02比0.63±0.02,t=7.187,P=0.001)。circ_NC组、circ_0007823-Mut组、circ_0007823-WT组迁移细胞数分别为120.67±6.81、109.67±6.51、82.00±17.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8.550,P<0.001); 3组侵袭细胞数分别为272.33±6.03、261.67±2.52、194.67±9.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8.648,P<0.001)。circ_0007823-WT组的迁移及侵袭细胞数较对照组、circ_0007823-Mut组均下降(P均<0.001)。circ_NC组、circ_0007823-Mut组、circ_0007823-WT组MDA-MB-231细胞吸光度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F=297.883,P<0.001;不同时间点比较,F=1 207.174,P<0.001;交互作用,F=42.433,P<0.001)。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证实circ_0007823与miR-182-5p具有靶向结合位点。与对照组相比,circ_0007823过表达质粒转染MDA-MB-231细胞后,circ_0007823的表达量升高(1.01±0.9比9.30±2.47,t=-5.794, P=0.029),miR-182-5p的表达量降低(1.00±0.11比0.86±0.09,t=2.838,P=0.022),FOXF2的mRNA表达量升高(0.87±0.11比1.06±0.24,t=2.697,P=0.027)。 结论circ_0007823在TNBC中低表达,对TNBC细胞增殖、侵袭及迁移能力有抑制作用,并可与miR-182-5p靶向结合,上调FOXF2表达。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乳导管内乳头状病变的发病特点、诊断以及治疗。方法对1999年1月至2003年6月收治的96例乳导管内乳头状病变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本组96例,其中86例首发症状为乳头溢液,82例行乳导管造影,其中阳性74例,阳性率90.24%。术后病理诊断为乳头状瘤73例(其中包括恶变2例),乳头状瘤病21例(其中包括恶变2例)、导管内乳头状癌2例。乳导管内乳头状病变中的恶变率是6.25%。结论乳导管内乳头状病变的最常见症状为乳头溢液。该病的诊断以乳导管造影、乳管内窥镜为佳。乳导管内乳头状病变存在一定的恶变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