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4篇
临床医学   26篇
内科学   85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38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模型的TGF-β1的表达变化和早期药物干预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烟薰和气道内多次滴入脂多糖(LPS)建立大鼠COPD模型(B组).早期给予冬虫夏草(C组),红霉素(D组),吸入布地奈德(E组)等分组干预.小动物肺功能仪测定气道阻力(RL)和动态顺应性(Cdyn).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TGF-β1蛋白及mRNA.结果:模型组基本符合人类COPD病理生理变化.外周细支气管平滑肌层和细胞外基质胶原较正常组(A组)大鼠明显增多.C组与B组比RL减少(P<0.01),D组、E组与B组比RL亦减少,但Cdyn增加(P<0.01).B组细支气管上皮、肺泡巨噬细胞和小动脉内皮的TGF-β1蛋白及mRNA的表达高于A组(P<0.01),C组与B组无明显差异,而D组、E组与B组相比,TGF-β1蛋白及mRNA的抑制明显,主要表现在细支气管上皮,但两者抑制程度并无明显差异(P>0.05).气道阻力与细支气管黏膜上皮TGF-β1蛋白,支气管肺组织的TGF-β1mRNA均呈正相关(r=0.510、P<0.01,r=0.367、P<0.05).结论:慢性烟薰和气道内滴入LPS能构建含有气道重塑特征的COPD大鼠模型.早期应用红霉素,吸入布地奈德可明显抑制气道TGF-β1的表达,影响COPD大鼠气道重塑的发生发展,而冬虫夏草未见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路径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宏永  徐峰  徐志豪  沈华浩 《浙江医学》2007,29(8):805-806,854
目的评价肺炎严重度指数(PSI)评分系统在本地区临床应用结果,初步探讨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临床路径的实施。方法选择符合CAP诊断患者327例,随机分为干预组(255例)和常规组(72例)。干预组应用PSI评分系统决策是否住院及严格按1999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制定的《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草案)》进行治疗。常规组按通常的实际经验处理CAP。对照分析两组住院率、住院时间及临床转归。结果干预组总死亡率5.49%,其中低危者占0.55%,高危者占17.6%,总有效率91.0%,其它不良结果3.53%,住院率32.2%,平均住院时间(6.70±1.22)天。常规组总死亡率5.56%,有效率90.3%,其它不良结果4.17%,住院率52.8%,平均住院时间(8.90±1.31)天。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36,P>0.05),住院率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10.28,P<0.01),平均住院时间缩短2.20天。结论PSI评分系统能有效的用来评估CAP的死亡风险,有助于决策针对患者进一步的处理。对CAP应用PSI评分系统决策是否住院及严格按(草案)进行治疗作为临床路径中的重点环节能有效减少医疗资源使用,减少患者医疗支出,而不影响疾病转归。  相似文献   
13.
儿童重症哮喘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儿童重症哮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有所上升,本文综述了β-激动剂、抗胆碱能药物、糖皮质激素和其它药物以及机械通气等在治疗重症哮喘中的应用进展,强调正确使用药物治疗的重要性。在多数情况下,绝大部分重症哮喘患者经β-激动剂(沙丁胺醇)、抗胆碱能药物和糖皮质激素的有效治疗可避免使用机械通气。  相似文献   
14.
临床资料 患者,男,34岁,因“双下肢肿痛3周,胸痛、气促、咯血5d”入院。无光过敏,无口腔溃疡,无明显四肢、关节肿痛史。查体:体温39.4℃,呼吸22次/min,脉搏105次/min,血压120/80mmHg(1mmHg=0.133kPa),神清,急性面容,半卧位,脸颊对称性红斑,唇发绀,气管居中,两肺呼吸音粗糙,两中下肺闻及湿哕音,左下肺可闻及胸膜摩擦音,心率100次/min,律齐,P2〉A2,三尖瓣听诊区可闻及Ⅱ级收缩期喷射样杂音,  相似文献   
15.
吸入疗法是治疗可逆性气道阻塞性疾病的常用方法。本文就吸入装置的改进、吸入方法的新认识及临床应用等方面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17.
肺出血肾炎综合征是一种病因尚未明了的少见病。临床上以反复突发性肺出血同时伴急进性肾炎为特征。1919年Goodpasture氏首先描述一反复咯血并有肾炎症状,于发病后1个半月死于肺出血,尸解发现广泛肺泡内出血及增殖性肾炎的病例。此后世界各地陆续报告了许多病变限于肺、肾的类似病例。1958年Stanton等将本病命名为Goodpasture氏  相似文献   
18.
妊娠期哮喘的发生率约为0.4~1.3%。由于妊娠的一系列生理改变可影响哮喘,而哮喘的发作,尤其是重症哮喘可危及母体承胎儿的生命,故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减轻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患者的经济负担,探讨中国控制哮喘最小吸入糖皮质激素(ICS)剂量。方法86例患者随机分为:(1)G组42例:应用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推荐高限剂量,中度患者每次250μg,每天2次;重度患者每次375μg,每天2次;(2)H组44例:应用G组剂量半量,中度患者每次125μg,每天2次;重度患者早晨125μg、晚上250μg,每天各1次。采用随机、对照、平行分组、多中心临床研究,筛选期1周仅按需吸入沙丁胺醇。治疗期共24周。结果治疗后G和H组日间症状评分:重度哮喘G组为(0.7±0.8)分,H组为(0.4±0.6)分,中度G组为(0.4±0.5)分,H组为(0.3±0.5)分;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重度G组为(1.5±0.5)L,H组为(1.8±0.6)L,中度G组为(2.3±0.6)L,H组为(2.3±0.8)L;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占预计值%):重度G组为(54±17)%,H组为(59±19)%,中度G组为(79±14)%,H组为(79±15)%;晨间最大呼气流量(PEF)增加值:中、重度G组分别为45、67L/min,中、重度H组分别为56、65L/min;夜间憋醒天数:重度G、H组分别为81、69d;无症状天数:重度G、H组分别为88、98d;合并用沙丁胺醇剂量(重度G、H组分别为5.0、3.4喷/d)等32项(次)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G组中度哮喘患者首次加重3例,H组为11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4,P<0.05);G组中度哮喘控制例数为18例,H组为1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7,P<0.05);而G组中度哮喘患者夜间症状评分为(0.30±0.22)分,H组为(0.13±0.33)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6,P<0.05)、重度哮喘加重天数G组为11d,H组为6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31.00,P<0.05)。结论大多数中国哮喘患者应用GINA推荐的ICS高限剂量与其半量分级治疗,可取得相似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抗原激发后骨髓祖细胞造血因子受体IL-5Rα、CCR3表达及与哮喘气道原位造血的关系。方法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地塞米松组各20只,后两组以卵白蛋白(OVA)致敏和激发建立哮喘模型,地塞米松组于抗原激发前经腹腔注射地塞米松。于最后一次抗原激发后48 h测气道反应性,检测骨髓CD3+4祖细胞IL-5Rα mRNA、CCR3表达;观察造血因子受体对祖细胞净迁移率及嗜酸性粒细胞(Eos)克隆形成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IL-5Rα mRNA和CCR3表达显著上调,CD3+4祖细胞净迁移率及Eos细胞克隆数明显增加(P均〈0.05)。与模型组比较,地塞米松组IL-5Rα mRNA、CCR3表达明显下调,CD3+4祖细胞净迁移率及Eos细胞克隆数明显减少(P均〈0.05),气道反应性及气道Eos浸润相应明显减轻(P均〈0.05)。结论哮喘小鼠IL-5Rα mRNA、CCR3表达与哮喘气道原位造血关系密切;地塞米松干预可抑制IL-5Rα mRNA和CCR3表达,抑制气道原位造血,减轻气道Eos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