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750篇 |
免费 | 711篇 |
国内免费 | 472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83篇 |
儿科学 | 123篇 |
妇产科学 | 49篇 |
基础医学 | 783篇 |
口腔科学 | 114篇 |
临床医学 | 2113篇 |
内科学 | 870篇 |
皮肤病学 | 352篇 |
神经病学 | 211篇 |
特种医学 | 474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1122篇 |
综合类 | 3440篇 |
预防医学 | 1647篇 |
眼科学 | 137篇 |
药学 | 1415篇 |
28篇 | |
中国医学 | 1587篇 |
肿瘤学 | 38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5篇 |
2023年 | 299篇 |
2022年 | 329篇 |
2021年 | 404篇 |
2020年 | 316篇 |
2019年 | 267篇 |
2018年 | 325篇 |
2017年 | 211篇 |
2016年 | 240篇 |
2015年 | 288篇 |
2014年 | 633篇 |
2013年 | 577篇 |
2012年 | 783篇 |
2011年 | 749篇 |
2010年 | 651篇 |
2009年 | 701篇 |
2008年 | 696篇 |
2007年 | 689篇 |
2006年 | 534篇 |
2005年 | 581篇 |
2004年 | 570篇 |
2003年 | 511篇 |
2002年 | 505篇 |
2001年 | 469篇 |
2000年 | 428篇 |
1999年 | 283篇 |
1998年 | 291篇 |
1997年 | 279篇 |
1996年 | 243篇 |
1995年 | 265篇 |
1994年 | 247篇 |
1993年 | 199篇 |
1992年 | 170篇 |
1991年 | 141篇 |
1990年 | 130篇 |
1989年 | 120篇 |
1988年 | 101篇 |
1987年 | 94篇 |
1986年 | 86篇 |
1985年 | 76篇 |
1984年 | 69篇 |
1983年 | 59篇 |
1982年 | 53篇 |
1981年 | 43篇 |
1980年 | 27篇 |
1979年 | 13篇 |
1978年 | 12篇 |
1960年 | 9篇 |
1959年 | 13篇 |
1958年 | 9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91.
92.
目的 观察心理干预对慢性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的改善效果.方法 对63例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慢性失眠症患者,随机分入研究组32例(药物治疗和常规宣教+心理干预)和对照组31例(药物治疗+常规宣教),治疗药物采用小剂量米氮平,为期4周,在入组时及4周末采用多导睡眠监测(PSG)通过前后多导睡眠脑电图的变化,评价睡眠质量和效果.结果 研究组与的总睡眠时间(TST)、入睡潜伏期、觉醒次数、睡眠效率显著优于治疗组(P<0.05).结论 心理干预能改变慢性失眠症患者对睡眠的歪曲认知,提高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93.
目的分析1例儿童囊性肾瘤伴DICER1基因突变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 以提高对此类疾病的认识。方法收集2020年11月1例儿童囊性肾瘤伴DICER1基因突变患儿的临床资料, 总结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手术经过、病理和基因结果。通过PubMed、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检索相关文献, 检索时间截至2021年5月。结果本例患儿术前B超、CT及MRI均提示左肾巨大囊实性肿块, 边界尚清, 患儿接受左瘤肾切除术, 术中未发现肿大淋巴结, 术后病理考虑囊性肾瘤, 患儿血液及肿瘤组织均发现DICER1基因突变, 随访6个月无肿瘤残余及复发。中文文献尚无儿童囊性肾瘤伴DICER1基因突变的病例报告, 英文文献中, 同时检测到胚系和体细胞突变的仅有6例报道。结论儿童囊性肾瘤较为少见, 其发生机制与DICER1基因突变有关, 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方式, DICER1基因突变可致多种肿瘤, 术后长期随访监测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94.
目的 探讨上调长链非编码RNA牛磺酸上调基因1(lncRNA TUG1)靶向miRNA-194-5p/KIAA1199轴对结直肠癌细胞SW480增殖、侵袭和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方法 RT-qPCR检测该院病理确诊为结直肠癌并行肿瘤切除术的52例患者结直肠癌组织、癌旁组织及SW480、人正常结肠黏膜上皮细胞NCM460细胞中lncRNA TUG1、miRNA-194-5p和KIAA1199的表达。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TUG1可能结合的靶基因。分别下调lncRNA TUG1、miRNA-194-5p和KIAA1199在SW480细胞中的表达,RT-qPCR检测lncRNA TUG1、miRNA-194-5p和KIAA1199的基因表达水平,CCK-8法检测SW480细胞增殖能力,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检测SW480细胞EMT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癌旁组织比较,结直肠癌组织lncRNA TUG1、KIAA1199表达水平明显上调(P<0.01),miRNA-194-5p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NCM460细胞比较,...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甲基苯丙胺(MA)成瘾患者与健康人之间静息态局部脑区神经自发活动以及两侧半球对称体素间功能连接的差异。方法选择自2014年2月至2019年10月于宁波市康宁医院首次接受戒毒治疗的46例MA成瘾患者进入MA成瘾组, 同期招募与MA成瘾组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46例健康志愿者为健康对照组。采集2组受试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数据, 应用局部一致性(ReHo)与镜像同伦功能连接(VMHC)的分析方法, 分别从动态(d-ReHo、d-VMHC)、静态(ReHo、VMHC)两个角度评估MA成瘾患者的静息态局部脑区神经自发活动以及两侧半球对称体素间功能连接的改变, 并将组间差异脑区检测值与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分等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 MA成瘾组左侧内侧眶额皮层(mOFC)ReHo值显著减低, 左侧mOFC、左侧额中回、双侧额下回、左侧中央前回及左侧中央后回d-ReHo值显著升高,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康对照组相比, MA成瘾组双侧mOFC、中央前回以及中央后回VMHC值显著减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相似文献
96.
目的:探讨清炎颗粒治疗肾盂肾炎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孙建实方法改进造模,除空白组正常喂养外,治疗组给予清炎颗粒,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对照组给予至灵胶囊灌胃,分别喂养至3,7,15,30,60 d处死。取胸腺称重,计算胸腺指数,并取肾做病理分析。结果:清炎颗粒能提高不同时段小鼠的胸腺指数,并减轻相应时段的病理改变。结论:清炎颗粒通过提高小鼠的免疫功能来达到治疗肾盂肾炎的目的。 相似文献
97.
目的 探讨上海市南汇区恶性肿瘤患者生存率状况,为恶性肿瘤社区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南汇区2002-2004年恶性肿瘤登记报告系统中新发肿瘤病例5 783例进行随访,获得生存资料,随访病例用SPSS软件的寿命表和Kaplan-Meier生存曲线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检验法比较组间生存率.结果 该区2002-2004年居民恶性肿瘤发病率为267.57/10万,标化率为209.98/10万,发病前5位依次为肺癌、肝癌、胃癌、肠癌和食管癌,标化发病率依次为43.06/10万,28.65/10万,26.82/10万,18.63/10万和9.57/10万.女性生存率(36.49%)高于男性(22.19%),差别有统计学意义(X2=137.4.P<0.005),前5位恶性肿瘤1 a生存率从低到高,男性依次为肝癌(12.15%)、肺癌(15.47%)、食管癌(17.17%)、胃癌(37.55%)和肠癌(58.68%),女性依次为肝癌(10.45%)、食管癌(13.85%)、肺癌(15.13%)、胃癌(31.94%)和肠癌(56.49%).女性乳腺癌5a生存率为78.20%.男女性恶性肿瘤的生存率随年龄上升而下降(P<0.05).结论 南汇区恶性肿瘤患者中肠癌和女性乳腺癌的生存情况较好,肝癌、肺癌和食管癌的生存情况较差. 相似文献
98.
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3(NLRP3)炎性小体是核苷结合域样受体家族成员之一,主要由单核-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表达,在固有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其激活产物IL-1β和IL-18可导致免疫细胞聚集并诱发后续的适应性免疫应答。近年来NLRP3炎性小体备受关注,目前已有大量研究表明其与多种风湿免疫性疾病的发病密切相关,本... 相似文献
99.
目的:对川芎内生菌Peniophora incarnata代谢产物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用糙米进行固体发酵获得P.incarnata菌的代谢产物,对其乙酸乙酯部位采用大孔树脂柱、中压C18柱、半制备液相等方法分离得到单体化合物,再根据核磁共振结果鉴定得到这些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得到22个化合物,分别为吡咯并哌嗪-2, 5-二酮(1)、环-(脯氨酸-苏氨酸)(2)、环-(L-丙氨酸-L-脯氨酸)(3)、环-(D-丙氨酸-L-脯氨酸)(4)、环-(L-酪氨酸-L-脯氨酸)(5)、环-(苯丙氨酸-脯氨酸)(6)、环-(苯丙氨酸-缬氨酸)(7)、环-(亮氨酸-亮氨酸)(8)、环-(L-异亮氨酸-L-亮氨酸)(9)、阿魏酸甲酯(10)、反-对香豆酸甲酯(11)、(1H-indol-3-ly)oxoacetamide(12)、1H-indole-3-carboxaldehyde(13)、indole-3-acetic acid methyl ester(14)、1H-indole 3-carboxylic acid methyl ester(15)、对羟基苯甲醛(16)、对羟基苯甲酸甲酯(... 相似文献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