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3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20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23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51篇
内科学   27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6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94篇
预防医学   35篇
药学   58篇
中国医学   45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慕宁  汪艳  谢金敏  朱应乾  高毅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6,27(10):1048-1051
目的:应用免疫磁珠法分选人骨髓多能成体祖细胞,观察其分选效果,建立体外分选纯化及培养人骨髓来源多能成体祖细胞(hMAPCs)的方法.方法:取健康成人志愿者适量骨髓后采用梯度密度离心法分离获取单个核细胞,在自制培养基下贴壁培养后,将获取的骨髓贴壁细胞通过CD45、血糖蛋白A(GlyA)免疫微磁珠(miniMACS)负分选,锥虫蓝拒染实验计数MACS分选前后细胞活力.流式细胞仪鉴定分选后细胞纯度;流式细胞仪分析培养细胞CD29、CD44、CD34和HLA-DR表达情况.结果:通过MACS分选,平均每1×106/ml骨髓贴壁细胞可分选出约(5~10)×104/ml hMAPCs,分选后的hMAPCs细胞生长良好,最长传代到第20代.分选前后细胞活力分别为(96.7±1.7)%和(96.0±2.4)%,无明显差异;流式细胞仪分析获取的CD45-、GlyA-细胞纯度大于98%;流式细胞仪检测hMAPCs中CD29阳性表达细胞比率为99.2%,CD44阳性细胞比率为98.3%,CD34阳性细胞比率为1.2%,HLA-DR阳性细胞比率为5.3%.结论:CD45、GlyA免疫微磁珠负分选可从骨髓中分离高纯度的hMAPCs;分选后hMAPCs在自行研制的培养基中有较强的增殖能力.  相似文献   
82.
目的 比较乳腺癌仿根治术患者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与七氟烷复合氧化亚氮麻醉的效果.方法择期行乳腺癌仿根治术患者60例,ASA Ⅰ~Ⅱ级,年龄20~60岁,体重45~80 kg.随机分为: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组(PR组)和七氟烷复合氧化亚氮组(SN组),每组30例.麻醉诱导:PR组丙泊酚剂鼍2 mg/kg,瑞芬太尼剂量2 μg/kg;SN组吸入8%七氟烷-氧化亚氮行肺活量法诱导.麻醉维持:PR组丙泊酚静脉输注速度6~10 mg/(kg·h),瑞芬太尼静脉输注速度0.2~0.3 μg/(kg·min).SN组维持七氟烷挥发罐刻度为2%~3%.记录两种麻醉诱导的情况;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通气和血流动力学及应激水平的改变情况;麻醉时间,睁眼时间,拔除喉罩时间和完全清醒时间;入术后恢复室(PACU)评分情况和用药情况.结果 与SN组比较,PR组的睫毛反射消失时间,下颌松弛的时间,诱导时间均缩短,但呼吸暂停的几率明显增多;睁眼时间,喉罩拔除时间,完全清醒时间方面均延长;术后恶心呕吐几率低,但疼痛较明显.结论 乳腺癌仿根治术患者,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或七氟烷复合氧化亚氮麻醉效果均较好,两种麻醉方法相比较无绝对的优势.  相似文献   
83.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如何发挥专业优势紧密协同临床治疗团队,提供住院患者的个体化药学服务.方法 按照住院患者诊疗过程的各阶段,分别介绍和分析我院住院药师在临床治疗团队中主要实施的药学服务内容及其作用.结果 临床药师可以为住院患者有效地鉴别和解决与药物使用相关的各种问题,如明确药物治疗史,参与制定药物治疗计划与出院处方,以及进行药学出院服务等,在临床治疗团队中发挥重要协同作用.结论 充分发挥临床药师的职业专长,是实现住院患者药物治疗个体化、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84.
汪艳 《山东中医杂志》2007,26(12):868-870
综述近年来针灸治疗抑郁症的临床及机制研究概况。分别从中医文献、临床及动物实验研究方面进行了分析归纳。认为针灸治疗抑郁症疗效可靠,不良反应少,但机制研究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针灸治疗精神分裂症伴发的抑郁症状方面的研究报道缺乏。参考文献41篇。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讨奥氮平联合高频经颅磁刺激对毒品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简明精神病症状评分量表(BPRS)评分、总体印象量表(CGI-SI)评分的影响及安全性的观察研究.方法:选取86例毒品所致精神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奥氮平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奥氮平联合高频经颅磁刺激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BP...  相似文献   
86.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functional changes of C3A cells co-cultured with pancreatic endothelial cells. Methods C3A cells and pancreatic endothelial cells lwere cultivated directly and indirectly for 7 days by the density ratio of 10: 1. Meanwhile, the blank control was established.The growth and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experimental groups were observed. The out leakage level of AST, ALT and the synthesis level of albumin and the diazepam metabolism level were determined by automatic biochemistry analyzer, radioimmunoassay and 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Results Direct co-cultivation of C3A cells and pancreatic endothelial cells could reduce the out leakage of ALT and AST in the 5th and 7th d. The capacity of albumin synthesis could reach 12. 977μg/ml on the 7th d and the that of diazepam metabolism could also be improved. Indirect co-cultivation of C3A cells and pancreatic endothelial cells could significantly raise the albumin synthesis to 7. 380 μg/ml and 10. 773 μg/ml on the 5th and 7th d,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Co-cultivation of C3A cells and pancreatic endothelial cells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basic biological function of C3A cells.  相似文献   
87.
目的 观察壳聚糖纳米粒载体的体内外基因转染活性,寻找最佳转染条件.方法 以编码GFP的质粒DNA作报告基因,3种不同壳聚糖[季铵化壳聚糖(TMO-60%),壳聚糖(43×103~45×103,87%),壳聚糖(230×103,90%)]分别与质粒DNA混合,用复凝聚法制备壳聚糖/DNA复合物.检测纳米粒形态和直径,壳聚糖对DNA包裹力,体外转染效率,纳米粒包裹质粒饲喂裸鼠后报告基因在消化道黏膜的表达率.结果 壳聚糖纳米粒能高效稳定包裹质粒DNA;TMO-60%与DNA的比例为3.2∶ 1.0时,体外转染效率最高,达28.9%;TMO-60%/质粒DNA复合物灌胃后,全胃肠道均有GFP表达,尤其在胃和小肠上段最强.结论 季铵化壳聚糖纳米粒在体内、体外均有较高的转染活性,是基因治疗的可取载体.  相似文献   
88.
89.
王泳而  汪艳 《肝脏》2021,26(8):838-840
果糖消费量急剧上升,与此同时,肥胖、代谢综合征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病率也持续攀升.研究发现,果糖可以提高肝细胞中脂质原发合成水平,还可以引起肠道紧密连接破坏以及肠道菌群改变.果糖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如何,新的证据正在不断涌现.  相似文献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