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1篇
基础医学   8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1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0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50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韩少荣  王宝成  汪森明  张积仁  张健 《癌症》2001,20(8):894-895
树突状细胞 (dendritic cell,DC)为基础的新型肿瘤疫苗正在临床试验中。目前的多种制备方法中,以动员人外周造血祖细胞为主要细胞来源,用血细胞分离机分离、体外加入 GM-CSF和 IL-4培养扩增制备树突状细胞是一种新的制备技术,具有获得的细胞数量多、均质性好等优点 [1]。但是,在 GM-CSF和 IL-4中培养 2周得到的仍是未成熟的树突状细胞。未成熟树突状细胞具有很强的摄取和加工处理抗原的功能,但它们刺激处女型 T细胞的能力则很弱,因此在瘤苗制备步骤中,用肿瘤抗原冲击致敏树突状细胞后,必须先加入促成熟因子使之进入成熟期,然后才能回输给患者 [2]。单核细胞条件培养基( monocyte condictioned medium, MCM)和脂多糖( lipopolysaccharide, LPS)是两种较好的促成熟因子 [3~ 5],本实验研究了这两种因子应用于人外周造血祖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后细胞形态和共刺激分子和 MHC分子表达的变化,为制备新型瘤苗筛选合适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2.
目的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 (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TACE)、经皮局部氩氦刀消融(percutaneous local cryotherapy,PLCT)和经皮瘤内无水乙醇注射治疗(percutaneous ethanol injection therapy, PEIT)三种微创方法综合治疗失去手术机会的肝癌,并与TACE单纯联合PEIT治疗相比较,观察其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32例巨块型或结节型原发性肝癌入选,76例接受TACE、PLCT、PEIT三种微创治疗(三联组),56例接受TACE及PEIT两种微创方法治疗(两联组)。结果三联组和两联组之间的有效率(42.1%和17.9%)、临床获益率(85.5%和69.6%)、中位疾病进展时间(12周和10周)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1年生存率(75.0%和60.7%)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TACE联合PLCT及PEIT比单纯联合PEIT治疗,明显提高了有效率和临床获益率,并延长了中位疾病进展时间,是一种合理、安全、有效的综合治疗模式。  相似文献   
13.
树突状细胞为佐剂的肿瘤疫苗疗法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综述树突状细胞瘤苗疗法的概况和原理 ,树突状细胞免疫学研究进展 ,树突状细胞瘤苗的体外实验、动物实验及临床试验结果。对不同形式瘤苗的疗效作了比较 ,并总结了该疗法的临床应用经验。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冷冻联合高渗盐水提高对小鼠肝癌疗效的可行性。方法 H2 2肝癌小鼠随机分为 5组 :Ⅰ组为根治性冷冻组 ,Ⅱ组为姑息性冷冻组 ,Ⅲ组为高渗盐水注射组 ,Ⅳ组为姑息性冷冻联合高渗盐水治疗组 ,Ⅴ组为对照组。结果 Ⅰ、Ⅱ、Ⅲ、Ⅳ组均能显著抑制肿瘤生长 ,抑瘤率分别为 99.7%、83.6 %、78.9%、99.3%,以上各组与Ⅴ组比较 ,差异均有显著性。Ⅰ组与Ⅳ组比较 ,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冷冻与高渗盐水联合治疗是一种有效的肝癌综合治疗模式。  相似文献   
15.
组成肿瘤包块细胞的异质性(不同代龄、不同分化程度、不同周期,甚至两种类型),构成了对同一种治疗的不同敏感性和低抗性,决定了对恶性肿瘤应采用多种方法综合治疗和有计划治疗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临床试验表明,在神经纤维瘤患者中单独应用rh-IL-2或鼠抗GD_2与人的嵌合变异体ch14.18能通过激活LAK细胞或通过外周血单核细胞介导的ADCC作用杀死瘤细胞,通过基因工程将二者融合成为ch14.18-IL-2融合蛋白能特异地将rhIL-2导向肿瘤位点,抑制瘤细胞播散与生长的能力要比单独使用rhIL-2更有效。本研究选用人神经纤维瘤系SKN-AS细胞5×10~5/100μlPBS注入CB-17scid小鼠脾包膜下构建肝转移模型。1d后,对照组腹腔注射0.2mlPBS,其它注射4×10~7人LAK细胞后随机分组分别给予ch14.18、ch14.18 rhIL-2、ch14.18-IL-2治疗发现:对照组与仅给予LAK治疗的肝脏布满转移灶(>500个),肝增重3倍,二者间无显著性差异。LAK ch14.18治疗组肝转移灶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17.
化疗对肝癌患者T淋巴细胞内IL-2、IFN-γ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化疗对肝癌患者T淋巴细胞内的白细胞介素2(IL-2)、干扰素γ(IFN-γ)的影响.方法应用单克隆抗体和流式细胞术(FCM)分析31例肝癌患者化疗前后T淋巴细胞内IL-2、IFN-γ水平的变化.结果肝癌患者化疗后T淋巴细跑内IL-2和IFN-γ均较化疗前降低(P<0.05);静脉化疗组与介入化疗组化疗前后T淋巴细胞内IL-2及IFN-γ改变差值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临床分期化疗前后IL-2及IFN-γ改变差值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化疗药物可通过降低T淋巴细胞内的IL-2、IFN-γ水平而影响细胞免疫功能,导致机体免疫功能降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在动物体内评价以磺胺嘧啶(SF)为载体的氟尿嘧啶(5-Fu)靶向药物(SFPEG5-Fu)的抗肿瘤疗效及急性毒性。[方法]40只荷肝癌H22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4组:0.9%NaCl组、SFPEG5-Fu组、5-Fu组、SFPEG+5-Fu(30:1,m/m)组,每组10只小鼠。生理盐水组作为阴性对照组,其他3组分别以相应5-Fu剂量为20mg/kg的SFPEG5-Fu、5-Fu、SFPEG+5-Fu(30:1,m/m)尾静脉给药,每天1次,连续给药5d。给药后7d计算肿瘤抑制率。并观察给药组荷瘤小鼠的生存期。SFPEG5-Fu以最大给药剂量、最大给药体积尾静脉一次给药20只健康昆明小鼠,给药第14d处死小鼠。对小鼠进行尸体解剖检查,取肝、脾、肾、肺、胰腺、心脏、胃、肠、胸骨进行常规病理检查了解SFPEG5-Fu的急性毒性。[结果]与生理盐水组相比,SFPEG5-Fu,5-Fu,SFPEG+5-Fu(30:1,m/m)3组肿瘤生长明显受到抑制(P〈0.01),给药后SFPEG5-Fu组小鼠皮下瘤体积小于其他3组(P〈0.01).5-Fu组和SFPEG+5-Fu组间小鼠皮下瘤体积无明显差异(P〉0.05)。SFPEG5-Fu组小鼠生存期长于5-Fu组、SFPEG+5-Fu组小鼠生存期(P〈0.05)及生理盐水组小鼠生存期(P〈0.01)。SFPEG5-Fu的最大耐受量为4g/kg,可以认为LD50〉4g/kg。组织学检查发现肝细胞出现广泛的气球样变性的改变,有点状坏死,胸骨造血功能有轻到中度抑制。[结论]SFPEG5-Fu对荷肝癌H22小鼠有明显的抑制肿瘤作用及较低的毒性,并可延长荷瘤小鼠的中位生存期。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制备人微管不稳定蛋白(Stathmin)的单克隆抗体,检测Stathmin蛋白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为探讨Stathmin 生物学功能奠定基础。方法利用重组Stathmin蛋白为免疫原,免疫BALB/C小鼠,取免疫小鼠的脾细胞和同系小鼠的骨髓瘤细胞Sp2/0进行常规融合,通过间接ELISA的筛选和有限稀释克隆化,获得稳定分泌抗Stathmin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通过ELISA,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实验等方法分别对其效价和特异性进行鉴定。结果成功地建立了2株稳定分泌抗Stathmin的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分别命名为F001和F002。两株单克隆抗体的免疫球蛋白亚类均为IgG1。两株单克隆抗体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实验和Western blot实验都能特异性地结合真核细胞内源性的Stathmin蛋白。结论成功建立了两株效价高、特异性好的抗Stathmin蛋白的单克隆抗体,为进一步研究Stathmin的生物学功能及其与肿瘤的关系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结肠癌患者Wnt信号通路的变化情况及其作用意义。方法利用Human Ge-nome U133Plus2.0基因芯片对结肠正常黏膜组织和癌组织基因表达谱进行检测,分析Wnt信号通路基因表达变化情况。结果Wnt信号通路中FRP、Frizzled、CK2、p53、PP2A、CKIα、JNK、CaMKII、CaN、c-jun、cyc-D等关键基因均呈下调,调控着细胞周期、基因转录等。结论Wnt信号通路可能是调控结肠癌演变过程的重要信号通路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