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8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13篇
神经病学   5篇
外科学   125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 探讨雷帕霉素(RPM)在人肝癌裸鼠肝移植瘤血管形成和肿瘤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建立人肝癌裸鼠肝移植瘤模型,使用RPM、环孢素A(CsA)进行干预治疗,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移植瘤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mRNA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图像分析技术检测移植瘤VEGF蛋白、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ELISA法检测外周血VEGF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 (1)RPM、CsA和对照组移植瘤重量分别为(372±35)mg、(769±39)mg、(751±42)mg;RPM组移植瘤重量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1);CsA组和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2)RPM组移植瘤VEGF mRNA、蛋白和PCNA的表达及外周血中VEGF蛋白水平较对照组显著下调(P<0.05),CsA组和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3)RPM组移植瘤MVD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1);CsA组和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RPM通过阻止肿瘤增殖,下调VEGF的表达,抑制肝癌血管形成和肿瘤进展.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肝移植病人服用替比夫定后并发肌病(myopathy,MP)和周围神经病(peripheral neuropathy,PNP)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6月至2009年6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3例肝移植病人服用替比夫定后并发MP和PNP的临床特点及诊治过程。结果应用替比夫定的肝移植病人MP和PNP发生率为11.5%(3/26),出现症状时间平均为用药后11.7个月,诊断时间平均为出现症状后10.7个月,治疗后平均3个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结论肝移植病人同时服用替比夫定和他克莫司时MP和PNP的发生率较高,应注意观察其相关症状,监测血肌酸磷酸激酶和肌红蛋白,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MP和PNP。  相似文献   
73.
目的 探讨肝移植胆道重建时选择胆肠吻合术的手术指征和相关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 年10 月至2006 年10 月完成的胆道重建选用胆肠吻合术式的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肝移植术施行胆道吻合指征和相关并发症防治经验.结果 共有24 例患者胆道重建选择了胆肠吻合术式,占同期施行肝移植总例数的5.72%(24/421).选择指征包括再移植、胆道局部解剖条件及原发疾病限制等多种因素.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5%,分别为胆道吻合口狭窄(3例)、胆道逆行感染(2 例)和胆道吻合口狭窄并胆漏(1 例).危险因素分析发现术前肝功能分级为Child原pugh C级患者更容易出现胆道并发症(P&lt;0.05).采用经PTC 的介入治疗和加强抗感染处理,4 例痊愈,1 例出现感染性休克死亡,1 例发生缺血坏死性胆道病变.结论 胆道狭窄和胆道逆行感染仍是主要的胆道并发症,正确把握胆道重建选择胆肠吻合术的适应证,规范手术方式和有选择地放置胆道引流管可以降低此类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4.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准确的检测免疫抑制剂常见代谢相关基因多态性的微阵列芯片技术,明确肝移植供、受体细胞色素P450家族细胞色素3A5(cytochromeP4503A5,CYP3A5)及多药耐药1(mu1tidrugresistance1,MDR1)基因多态性对术后患者他克莫司(FK506)浓度/剂量比(C/D)的影响。方法选取CYP3A5和MDR1基因外显子的8个常见变异基因位点(CYP3A5Exon1、Exon2、Exon3、Exon13和MDR1Exon1、Exon12、Exon21、Exon26)设计特异性野生型、突变型引物检测探针,通过AD3200微阵列芯片点样仪点样于醛基基片上,室温保湿过夜固定。采用该基因芯片对109份肝移植供、受者全血标本进行检测,每份样本重复检测3次,GenePix4100共聚焦扫描仪阅读芯片,GenePixPro410芯片图像分析软件分析结果,根据同一检测位点野生型探针和突变型探针在阴阳性状态的信号值比值来确定探针的切值(cut-off值)。引物探针和样本微阵列芯片检测结果与脱氧核糖核酸(DNA)测序作比对进行验证。进一步分析临床资料完整的32例肝移植患者,比较供、受体CYP3A5和MDR1基因多态性对患者FK506C/D值的影响。结果芯片样点分布均匀、清晰、规整度好、无漏点和连点,突变型探针和野生型探针的荧光信号强度区分明显;按照突变型探针和野生型探针的荧光强度比值设定cut—off值,结果易于判断,芯片检测结果与测序结果符合率高达99%。供体CYP3A5基因Exon3第6986位点AZG单核苷酸多态性(CYP3A5*3)与FK506C/D值有关,术后2、4、12周供体CYP3A5*1/*1和*1/*3型患者的FK506C/D值明显低于*3/*3型患者(均为P〈0.05),而供、受体CYP3A5其它基因型及供受体MDR1各基因型组间FK506C/D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供体CYP3A5基因第6986位点携带*1等位基因的患者需更高剂量FK506才能达到目标血药浓度。CYP3A5和MDR1基因多态性的微阵列芯片技术的检测效果理想,可重复性强,为肝移植术后免疫抑制剂的个体化用药提供可靠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75.
目的 研究肝移植患者发生术后早期脓毒症时机体免疫状态的变化特点.方法 前瞻性选取2008年10月至2009年7月因慢性重型肝炎行肝移植手术患者19例,比较其与健康人群(20例)免疫状态的差异,并根据术后早期是否发生脓毒症分成脓毒症组(HSS组)和非脓毒症组(HSNS组),观察2组患者手术前后不同时期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结果 与健康人群相比慢性重型肝炎患者T%、IFN-γ/IL-4均显著下降,CD4+ CD25+ Foxp3+ Treg(%)、Foxp3 mRNA 以及IL-10浓度明显上升.9例患者术后早期发生脓毒症,2组患者T%在术后第1天均较术前显著下降,HSNS组第14天恢复至术前水平,而HSS组仍维持在较低水平.HSNS组在术后第14天Treg%(t=3.265,P=0.004)和Foxp3mRNA表达(t=2.750,P=0.013)与术前相比明显降低,而HSS组术后则略呈上升趋势.HSNS组术后IFN-γ/IL-4有所上升,术后第3天最为显著(t=2.261,P =0.036),HSS组术后各时间点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变化.两组患者IL-10浓度术后均明显下降,其中HSNS组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而HSS组术后第14天再次上升至术前水平.结论 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免疫功能下降,术后未合并脓毒症者免疫状态于术后7~14d开始逐渐改善,发生脓毒症者仍维持术前的免疫低下状态.  相似文献   
76.
目的 研究肝移植手术对良性终末期肝病病人生存质量的改变情况。方法 采用WHOQOL-BREF表对29例良性终末期肝病病人在肝移植术前、术后1~3个月、术后4~6个月以及术后6个月以上4个时间段进行生存质量的测评。结果 良性终末期肝病病人在生理领域、自身生存质量总的主观感受及对自身健康状况总的主观感受方面,肝移植术后的评分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移植术可以提高良性终末期肝病受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7.
王励  汪根树 《器官移植》2015,(3):139-145,156
目的探讨β-arrestin-2对小鼠缺血-再灌注(IR)肝脏自噬的影响及其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I)中的作用。方法采用β-arrestin-2野生型(WT)及基因敲除(KO)小鼠制作肝脏IR模型(70%肝脏缺血90 min后恢复肝脏血流)。实验分为4组:即WT小鼠假手术组(WT+Sham组)、WT小鼠IR组(WT+IR组)、KO小鼠假手术组(KO+Sham组)、KO小鼠IR组(KO+IR组),每组各18只。再灌注6、12、24 h收集各组小鼠血清和肝组织标本。通过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肝组织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病理学分析判断肝脏损伤程度,用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染色和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自噬关键蛋白轻链3(LC3)的表达、透射电子显微镜(透射电镜)观察肝组织中的自噬体来分析判断肝脏自噬活动情况。结果与Sham组相比,IR组再灌注后各时间点血清ALT、AST显著升高(均为P0.01),KO+IR组较WT+IR组升高更明显(均为P0.01)。肝组织HE染色显示,WT+Sham组和KO+Sham组再灌注后各时间点肝细胞形态、肝小叶结构正常;KO+IR组和WT+IR组再灌注后6 h肝细胞轻、中度肿胀,肝窦稍扩张,12 h肝细胞重度肿胀,炎症细胞浸润,片状损伤区域明显,24 h肝索排列趋于规则;与WT+IR组比较,KO+IR组再灌注后各时间点的损伤程度更严重和范围更大。免疫组化染色和蛋白免疫印迹法结果显示再灌注后6、12 h自噬关键蛋白LC3的表达呈上升趋势,24 h表达略有下降,其中KO+IR组的表达水平高于WT+IR组。肝组织透射电镜结果显示再灌注后各时间点IR组的自噬体数量均明显高于Sham组(均为P0.01),KO+IR组的自噬体数量较WT+IR组明显增多(P0.05)。结论β-arrestin-2可能通过抑制自噬来减轻小鼠肝脏IRI。  相似文献   
78.
目的 研究恩替卡韦对乙型肝炎相关性终末期肝病患者肝移植术后血清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内HBV DNA的抑制作用. 方法 选取从2007年8~12月的20例HBsAg阳性肝移植受者作为研究对象(围手术期组),给予口服恩替卡韦每天0.5 mg联合肌注乙肝免疫球蛋白作为HBV再感染的预防方案,分别于术前1 d和术后1、4、12周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及PBMC内HBV DNA定量.同时回顾性分析2006年8月至2007年8月共34例行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后长期使用恩替卡韦联合肌注乙肝免疫球蛋白的患者(随访组),随访时间4.0~22.5个月,同样的方法检测血清及PBMC内HBV DNA定量.结果 20例受者血清HBV DNA在恩替卡韦治疗12周时全部转阴.术前1 d和术后1、4、12周PBMC内HBV DNA阳性率分别为85.0%(17/20)和45.0%(9/20)、45.0%(9/20)、40.0%(8/20),术后1周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但1周以后阳性率无显著变化;围手术期PBMC内HBV DNA定量均值分别为104.07±2.07和101.69±1.96、101.51±1.72、101.30±1.63拷贝/106细胞,同样术后1周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随术后时间的延长,下降趋缓,术后4周后定量值的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组平均随访13.6个月,均未发现HBV再感染(血清HBV DNA均阴性),PBMC内HBV DNA阳性率为32.4%(11/34),定量均值101.03±0.26拷贝/106细胞.结论 恩替卡韦对肝移植术后血清及PBMC内HBV DNA均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但PBMC内HBV DNA下降趋势在术后4周后即维持在相对稳定状态,不能完全被清除.  相似文献   
79.
目的了解原发性肝细胞癌(肝癌)患者肝移植术后的生存情况,探讨影响其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肝移植中心的109例肝癌肝移植病例的临床资料。应用Kaplan-Meier法计算累积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采用Log-rank检验和Cox回归模型分别进行无瘤生存率单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 109例肝癌肝移植患者中,37例肿瘤复发,占总数的33.9%,复发时间2~25(中位时间8)个月。全部病例1年、3年、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6.9%、66.1%、56.6%,而1年、3年、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8.3%、64.7%、53.1%。单因素分析显示,影响肝癌肝移植术后无瘤生存率的危险因素有肿瘤大小、肿瘤侵犯血管及病理分化程度。Cox风险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发现,肿瘤侵犯血管及病理分化程度是影响肝癌肝移植患者术后无瘤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均为P〈0.05)。结论影响肝癌肝移植患者术后无瘤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是术前肿瘤侵犯血管和术后病理肿瘤分化程度,应严格筛选肝癌肝移植的适应证可有效降低术后肿瘤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80.
肝移植术后主要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和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肝移植术后主要神经系统并发症的类型及临床表现,并探讨其病因、易发因素及防治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0月至2005年9月完成的467例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肝移植术后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的病例进行统计分析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共有91例(19.49%)患者发生神经系统并发症,其中弥漫性脑病72例,脑血管意外12例,癫痫发作4例,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3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2例.高龄、术前高胆红素血症、高渗透压、低血小板、肺部严重感染与弥漫性脑病密切相关.5例脑病患者施行了持续的肾脏替代治疗,8例脑出血患者中5例施行了开颅血肿清除术.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的患者中有79例痊愈,12例死亡,与神经系统相关死亡率为10.98%.结论 神经系统病变是肝移植术后常见并具有潜在危险的并发症,产生的原因是多因素的,免疫抑制剂的神经毒性只是一个促进因素.脑出血的发生多提示预后不良,针对病因的综合治疗和免疫抑制剂的及时调整有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