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8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13篇
神经病学   5篇
外科学   125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31.
目的 探讨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PTBD)治疗肝移植(OLT)相关性胆瘘的方法 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PTBD治疗的7例OLT相关性胆瘘,OLT术后受体胆瘘6例,活体肝移植(LDLT)供体胆瘘1例.吻合口瘘6例(1例合并吻合口狭窄),其中2例合并肝动脉狭窄;肝切缘小胆管残端瘘1例.引流方式采用外引流,引流管前端跨过瘘口部位,成畔固定于胆总管内.瘘口闭合、腹腔引流管无胆汁引出为治愈.结果 7例胆瘘病人PTBD引流量180~450 ml/d,经引流21~87 d(中位时间62 d)后,复查造影瘘口闭合,胆瘘治愈率为7/7.随访时间93~675 d(中位时间124 d),4例无症状生存,2例因多器官功能不全放弃治疗,1例肝癌复发病死.1例在引流期间出现胆道感染.结论 PTBD是治疗0LT相关性胆瘘的一种安全、简便、有效的方法 .  相似文献   
132.
肝移植术后肝动脉狭窄的介入治疗和再移植时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肝动脉狭窄(HAS)的介入治疗效果和再次肝移植的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2 0例原位肝移植术后HAS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诊,均行血管内介入治疗。其中6例接受了再移植。介入治疗方法包括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和支架植入术。结果早期HAS(移植后4周内)8例,介入治疗后肝功能好转6例,1例肝功能恶化及时再移植存活,另1例因肝衰竭死亡。1 2例晚期HAS中1例介入后于术后3 8 d死于严重感染和多器官衰竭;5例因肝功能反复异常、胆道缺血型狭窄和反复胆道感染而接受再移植,再移植围手术期死亡1例。2 0例平均随访13个月,2例分别因原发性肝癌和严重胆道感染死亡;3例出现肝动脉再狭窄并再次动脉内介入治疗成功。共出现缺血型胆道病变8例(4 0.0%)并行胆道介入治疗,5例肝功能改善。早期HAS和晚期HAS的1年和2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8 7.5%,4 3.8%和8 1.5%,5 4.3%,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9 7 6)。结论肝移植术后HAS未引起严重肝功能损害时,首选介入治疗,但缺血型胆道病变发生率较高。再次肝移植是治疗肝移植术后HAS导致不可逆性肝功能损害时的惟一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33.
用携带目的基因的病毒载体转染树突状细胞(DC)已广泛应用于抗肿瘤和诱导耐受等方面的实验研究和治疗.但用病毒载体转染DC过程中,存在病毒本身常能影响DC的抗原提呈细胞功能,有文献报道痘苗病毒载体和单纯疱疹病毒载体转染DC后可阻碍DC成熟和下调成熟DC表面的共刺激分子,因此,避免病毒载体干扰DC的功能十分  相似文献   
134.
地震后四肢开放伤口的治疗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地震后四肢开放伤口的治疗策略。【方法】 本组伤员包括16人23处地震后四肢开放伤口, 采用清创封闭负压引流处理伤口,伤口清洁后采用直接缝合?游离植皮术?邻位皮瓣和带蒂皮瓣转移闭合伤口?截肢感染残端的处理采用尽早彻底敞开伤口,充分引流,伤口清洁后立刻缝合伤口,必要时缩短残端?同时根据伤口创面分泌物培养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对伤员的心理创伤?贫血?脱水和并发症积极治疗。【结果】 本组伤员包括16人23处四肢开放伤口除1例91岁伤员外全部愈合。【结论】 地震后四肢开放伤口采用正确的治疗策略,可以加速伤口愈合,尽快恢复肢体功能。  相似文献   
135.
目的比较三七总皂甙(PNGS)及维拉帕米(Ver)对大鼠肝脏低温保存的效果和机制。方法采用大鼠离体肝脏再灌注模型(IPRL),用Fura-2法测定低温保存2h后肝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经乳酸林格氏液(LR)低温保存24h的肝脏再灌注30man后进行肝脏功能检测、氧自由基代谢产物、能量物质和胆汁流量测定及形态学观察,乳酸林格氏液(LR)和DMEM液中加入不同浓度PNGS和Ver20mg。结果大鼠肝细胞内钙离子浓度、MDA、SOD、AST、ALT、LDH、ATP、TAN、AEC及胆汁流量等项指标各实验组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PNGS对大鼠肝脏的保护作用显示出剂量依赖性,在200~600mg范围内随剂量增加保护作用随之增强(P〈0.01),在800~1000mg范围内虽有增强,但无明显差别(P〉0.05)。维拉帕米20mg对大鼠肝脏的保护作用仅同PNGS200~400mg时的作用相当(P〉0.05)。结论PNGS对大鼠肝脏低温保存的保护作用总体上优于ver20mg,估计与其抑制钙超载和抗氧自由基损伤机制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136.
目的:探讨缺血预处理(IPC)对大鼠小体积肝移植术后肝脏组织eNOS和 iNOS mRNA表达的影响及意义。 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对):无热缺血组(NWI)、单纯缺血再灌注组(WI)和缺血预处理组(IPC)。用双袖套法建立大鼠小体积肝移植模型。肝组织eNOS mRNA和iNOS mRNA的表达检测用荧光定量PCR法。 结果:IPC后肝组织eNOS mRNA表达较IPC前高(P<0.05)。供肝再灌注后0.5、1、2及 3 h,各组肝组织eNOS mRNA表达均高于术前(P<0.05),NWI组和WI组eNOS mRNA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IPC组eNOS mRNA表达高于其它两组(P<0.05或P<0.01)。各组肝组织iNOS mRNA均在供肝再灌注后1h开始表达,术后 2 h 和 3 h IPC组iNOS mRNA表达低于WI组(P<0.05或P<0.01),NWI组iNOS mRNA表达又低于IPC组(P<0.05或P<0.01)。 结论:IPC可能通过促进供肝再灌注后早期eNOS mRNA表达和抑制再灌注后晚期iNOS mRNA表达而保护小体积供肝。  相似文献   
137.
重组活化Ⅶ因子在肝移植术后急性颅内出血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颅内出血病人超早期应用重组活化Ⅶ因子(rFⅦa)的疗效,及其术中应用对开颅术后颅内再出血的预防.方法回顾我院从2003年10月到2005年9月的肝移植病例,颅内出血超早期给予rFⅦa50~60μg/kg,并在开颅术中给予rFⅦa50~60μg/kg.结果503例肝移植中10例颅内出血,其中3例超早期应用rFⅦa结合手术治疗,2例治愈,1例因多脏器衰竭死亡;超早期应用rFⅦa结合保守治疗1例,因多脏器衰竭死亡;3例开颅术中应用rFⅦa,均未出现术后再出血,治愈.结论rFⅦa可作为肝移植术后急性颅内出血早期止血治疗的选择之一.建议采用超早期和开颅术中应用rFⅦa结合神经外科手术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38.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病肝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病率、治疗和预防。方法前瞻性地研究用肝移植术治疗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病100例,分析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病相关因素,急性排斥反应和免疫抑制剂治疗的动态监测及二者间的联系。结果临床型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病率为12%,急性排斥反应发生前3~5d,有明显的免疫抑制剂浓度降低的过程。FKS06为基础的免疫抑制方案,加用骁悉,可有效地终止、逆转急性排斥反应;和以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急性排斥反应相比较,副作用少,但肝功能的完全恢复时间相对较慢。结论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病的肝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相对较低;和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相关的免疫抑制剂低浓度是诱导急性排斥反应的重要相关因素;FK506为基础的免疫抑制方案,可有效地终止、逆转急性排斥反应,且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139.
肝细胞肝癌病人围手术期血清IL-10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检测肝细胞肝癌(HCC)病人围手术期血清IL-10浓度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用ELISA检测法测定了30例HCC病人术前、术后血清IL-10浓度,以30例健康人为对照。结果 HCC病人术前、术后血清IL-10浓度均高于健康人,术前血清IL-10浓度高于术后。肿瘤直径〉5cm和低分化的病人血清IL-10浓度高于肿瘤直径〈5cm和高分化者(P〈0.01)。结论 HCC细胞可能产生IL-10,IL-10可能参与HCC的免疫调节,IL-10可能是一个可反映HCC分化程度、估计预后及预测复发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0.
目的 探讨缺血预处理(IPC)对大鼠部分肝脏切除术后肝脏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2组:单纯热缺血组(WI)和缺血预处理组(IPC)。WI组于缺血前、再灌注后0.5、1、2、3h,IPC组于IPC前、IPC结束时、再灌注后0.5、1、2及3h分别切取肝脏组织约0.1g,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其内皮型NOS(eNOS) mRNA和诱导型NOS(iNOS) mRNA。结果 两组肝脏热缺血再灌注后早期eNOS mRNA表达均增强,IPC组的表达高于WI组(P〈0、01或P〈0.05)。两组肝脏热缺血再灌注1h后iNOS mRNA开始表达,IPC组的表达低于WI组(P〈0.05)。结论 IPC可能通过促进肝脏热缺血再灌注早期eNOS mRNA的表达和抑制其稍后iNOS mRNA的表达,而发挥其对大鼠肝脏切除术中肝脏热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