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8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13篇
神经病学   5篇
外科学   123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01.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肝动脉并发症治疗方式与时机的选择.方法 总结2003年10月至2007年3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肝脏移植中心25例肝移植术后肝动脉并发症的临床资料,分析介入溶栓、经皮腔内血管成形(PTA)、支架植入和再次肝移植对肝动脉并发症预后的影响.结果 本组患者肝移植术后肝动脉血栓形成(hepatic artery thrombosis,HAT)5例,2例患者因肝功能衰竭行再移植治疗,术后均存活;3例接受介入溶栓治疗后,1例肝功能恢复正常,1例死亡,1例再次出现HAT,并再次移植术后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术后1个月内出现肝动脉狭窄(hepatic arterystenosis,HAS)者12例,因肝功能衰竭行再移植2例;支架植入10例(治疗后因胆道缺血性改变行再移植4例);6例再移植患者存活4例,因颅内出血和感染死亡2例.术后1个月后出现HAS者8例,行肝动脉支架植入5例,肝功能好转.因胆道缺血性改变接受再移植1例.另外2例行保守治疗,情况稳定未作处理.结论 肝移植术后肝动脉并发症的治疗应根据并发症采用个体化的治疗方案.HAT的治疗以再次肝移植为主,HAS以介入治疗为主,一旦出现胆道缺血性改变,应及时行再次肝移植.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探讨缺血预处理 (ischemicpreconditioning ,IPC)对大鼠肝脏部分切除术后残留肝脏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5 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假手术 (Sham)、单纯热缺血 (warmis chemia ,WI)、IPC、IPC L arginine(NO供体 )和WI NAME(NO合成酶抑制剂 ) 5组。术前、术后 1、2、3d检测血清AST和ALT ,术前、IPC后、热缺血后 0 5、1、2、3h检测肝脏组织NO浓度。AST和ALT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 ,NO用硝酸还原法检测。结果 WI、IPC、IPC L arginine及WI NAME组术后AST和ALT均高于Sham组 (P <0 0 5或P <0 0 1) ,IPC和WI NAME组术后AST和ALT低于WI和IPC L arginine组 (P <0 0 5 )。WI、IPC、IPC L arginine及WI NAME组术后 0 5h肝脏组织NO浓度开始升高(P <0 0 5或P <0 0 1) ,IPC和WI NAME组术后肝脏组织NO浓度低于WI和IPC L arginine组 (P <0 0 5 )。结论 IPC对大鼠肝脏部分切除术后残留肝脏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IPC通过抑制大鼠热缺血再灌注肝脏产生NO ,减少NO所诱发的肝脏组织细胞的凋亡或坏死 ,保护肝脏功能。  相似文献   
103.
老年女性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采用低位直肠癌根治性手术对老年女性患者是否切实可行。方法 对23例女性低位直肠癌患者,采用经腹行低位直肠癌直肠癌直肠前切除术,并在盆腔内实施超低位人工端端吻合术,保留肛门。结果 本组23例癌肿距肛门在5-6cm以内的病人术后效果良好,无并发症及副损伤出现。术后直肠指检证实吻合口距肛门仅2.5-3.0cm;术后均能维持良好的排便功能。23例均行定期复查及化疗,分别经1.5-2.0年的临床追踪,目前尚未发现复发情况。结论 根治性直肠癌直肠前切除及保留肛门的手术方式,对于老年女性低位直肠癌患者是有效可行的,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4.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sirolimus (SRL) on the growth of transplanted huma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in nude mice. Methods HepG2 cells were Implanted into the liver of nude mice. The implanted mice were then treated with SRL and tacrolimus (FK506). The expression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 and 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 (PCNA) was detected by immunohistology, microvessel density (MVD) was counted by immunostaining with anti-CD34 antibody for endothelial cells. Tumor apoptosis was detected by terminal deoxynuclcotidyl transferase-mediated dUTP nick end-labeling (TUNEL) assay. Results The tumor weight was (352±38) mg, (683±53) mg and (675±45) mg in SRL, FKS06 and control group respectively. The tumor weight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in SRL group (P < 0.0 I), and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between FKS06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The expression of VEGF and PCNA protein was remarkably down-regulated in SRL group compared to control group (P < 0.05), and it was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FK506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P > 0.05).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group, MVD was significanly decreased in SRL group, and the apoptosis index of tumor cell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SRL group (P < 0.01). Conclusion SRL inhibits transplanted HCC tumor growth by reducing tumor angiogenesis, inhibiting tumor proliferation and inducing tumor apoptosis.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急性白血病的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方法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肝脏移植中心报道首例肝移植术后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AML-M2)诊疗经过和化疗过程中免疫抑制剂的应用经验。通过文献复习,对其临床特点和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1 例 42岁男性病人在肝移植术后38个月被确诊为急性白血病,经过适当的免疫抑制剂调整使其安全度过化疗期并获得缓解。复习相关文献肝移植术后发生急性白血病病人17例,1年以内的病死率高达52.94%。结论 肝移植术后急性白血病是一种少见但病死率极高的并发症,病人染色体变异类型、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及肝炎病毒的感染可能和肝移植术后急性白血病死亡有关。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探索内毒素(LPS)、Toll样受体2(TLR2)、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在肝肺综合征(HPS)发生发展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将研究对象分为肝肺综合征组(HPS组,31例,其中26例行肝移植术)、非肝肺综合征组(即未合并HPS的终末期肝病组,30例,均行肝移植术)和正常对照组(10名健康志愿者).各组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3、7、14、21、28 d检测外周血LPS、Toll样受体2mRNA(TLB2mRNA)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mRNA(iNOSmRNA)表达水平,及其肝随移植术后肝功能及低氧血症好转的术后变化.结果 HPS组术前LPS,TLR2mRNA,iNOSmBNA的表达水平较非HPS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HPS组术前LPS,TLR2mRNA,iNOSmRNA的表达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非HPS组LPS,TLR2mRNA,iNOSmRNA的表达均较正常对照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PS与非HPS组的终末期肝病患者行肝移植术后,随肝功能的改善,TLR2mRNA表达呈下降趋势,呼吸和血氧饱和度亦逐步改善.结论 终末期肝病肠源性内毒素释放及其导致的TLR2mRNA和iNOSmRNA表达的增高可能是肝肺综合征的重要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07.
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患者血清中自细胞介素-10的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检测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 1 0 (IL 1 0 ) ,并探讨IL 1 0在急性弥漫性腹膜炎发病中意义。方法  41例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患者和 2 0例健康人血清IL 1 0的测定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法。结果 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患者入院时、术后第 1、3、6天血清IL 1 0浓度分别为 42 3 7± 3 1 6、3 51 2± 2 7 3、2 2 4 5± 2 3 6、1 0 3 6±2 1 7pg/ml,健康人血清IL 1 0浓度为 92 5± 2 1 6pg/ml。与健康人比较 ,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患者入院时血清IL 1 0明显升高 (P <0 0 1 ) ,术后第 1、3、6天逐渐下降至正常。结论 IL 1 0增加是机体的一种防御反应。  相似文献   
108.
检测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AOSC)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 - 10 (IL - 10 ) ,并探讨 IL - 10在 AOSC发病中的意义。方法  46例 AOSC和 2 0例健康人血清 IL - 10的测定采用双抗体夹心 EL ISA检测法。结果  AOSC患者入院时、术后第 1、6、12 d血清 IL - 10浓度分别为 35 6 .9± 31.6 pg/ml、2 98.5± 2 7.4pg/m l、192 .4± 2 6 .1pg/ml、10 6 .3± 2 4.2 pg/ml,健康人血清 IL - 10浓度为 92 .5± 2 1.6 pg/ml。与健康人比较 ,AOSC患者入院时血清 IL - 10明显升高 (P<0 .0 1) ,术后第 1、6、12 d逐渐下降至正常。结论  IL - 10参与 AOSC的病理过程 ,血清 IL - 10增加是机体的一种防御反应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检测胃癌患者术前,术后血清IL-10浓度并探讨其意义。方法:用ELISA检测法测定了36例胃患者术前,术后血清IL-10浓度,以30例健康人为对照。结果:胃癌患者术前,术后血清IL-10浓度均高于健康人,术前血清IL-10浓度高于术后,低分化胃癌患者血清IL-10浓度高于中,高分化者。结论:胃癌细胞可能产生IL-10,并籍此逃避机体的免疫监视。IL-10可能是一个可反映胃癌分化程度,估计预后  相似文献   
110.
由多种不同细胞产生的闩介素一6(IL-6)、白介素一8(IL.8)和白介素一Ic(IL刁0)等细胞团子在机体免疫应答调节网络发挥了广泛的生物学效应。近年来研究表明,IL七、IL.8及ILIO在肿瘤患者机体的免疫应答中起重要作用。本实验检测了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IL-6‘IL毛及IL刁0的浓度,并讨论它们与胃肠道恶性肿瘤的关系。且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实验组为我院普通外科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78例,其中胃癌、结肠癌和直肠癌各26例,全部病例经术后病理检查证实。对照组为26例健康人。各组受试者于清晨空腹时抽静脉血sml,分离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