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7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29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40篇
内科学   15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30篇
综合类   107篇
预防医学   25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96篇
中国医学   16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41.
[目的]分析医院获得性压疮(hospital-acquired pressure ulcer,HAPU)发生的根本原因及影响因素,提出可行的持续改进措施,为HAPU的预防、控制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描述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2014年—2016年48例HAPU(包括预期压疮)的发生情况,在分析一般资料对HAPU影响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根本原因分析法(RCA)对HAPU发生的根本原因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病人一般资料中男性、60岁及以上者、高度压疮风险等级的病人、采取5个预防及治疗措施的人群相较于其他人群更易发生压疮。HAPU发生的根本原因:病人方面因素,由于病情及治疗因素或病人自身因素如极度消瘦等,共8例(16.67%);护士方面因素,由于护士知识欠缺、压疮风险意识不强或预防措施未落实的有30例(62.50%);管理者方面因素,由于护士长对压疮的培训和督导不足、病区预防压疮的设备及资源不足等共10例(20.83%)。[结论]护理管理者应重视HAPU发生的根本原因及影响因素,指导临床护理实践工作,针对不同的高危病人制定个性化的预防措施,从而降低HAPU发生率。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我国住院老年病人跌倒的研究现状,明确目前存在的问题,为日后相关研究提供借鉴。[方法]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检索2008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发表的住院老年病人跌倒相关文献。利用Bicomb 2.0书目共现分析软件提取、整理、统计数据,运用SPSS 22.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对文献进行计量学分析。[结果]检索出符合标准的文献374篇,年发文量大体呈阶梯式上升趋势;发表文献较多的期刊为《当代护士》《全科护理》《护理实践与研究》《中国医药指南》,4种期刊共发表文献74篇(19.79%);发文最多的作者有3名,发文量仅4篇;第一作者所在机构发文量排名前三的分别是广东省人民医院、宝鸡市中心医院和武汉市中心医院;论文合作度为2.16,仅有4篇文献有基金资助;关键词聚类结果可分为4类,研究内容较分散。[结论]住院老年病人的跌倒问题一直受到护理界的重视,但研究热点较分散,且文献质量仍待改进。此外,该领域缺乏核心群体和权威期刊,应进一步加强机构间的合作,设计更科学严谨的研究方法,以促进老年病人住院安全的管理。  相似文献   
43.
护士长对无惩罚性自愿报告差错制度认知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护士长对无惩罚性自愿报告差错管理方式的认知,为建立和实施这一制度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设问卷对96名护士长无惩罚性自愿报告差错管理制度的认知进行调查。结果93.75%的护士长对国内这一制度了解或部分了解,98.96%的护士长了解或部分了解其内涵;97.92%基本知晓该制度是为了获取信息制定预防措施。结论护士长对这一制度的认可程度高,但对其有效性和实用性仍持不确定态度。因此,护理管理者应尽快转变观念,积极构建有效通畅的无惩罚性自愿报告护理差错管理制度,以提高医疗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44.
[目的]了解高血压病人对脑卒中一级预防的认知及应对现状,为护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调查表、脑卒中一级预防相关知识量表及应对策略问卷对30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人进行调查。[结果]脑卒中一级预防相关知识量表及应对问卷得分处于一般水平,得分分别为(7 0.0 8±1 3.7 5)分、(69.11±12.40)分;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居住地、是否因高血压住过院及家庭人均月收入是其主要影响因素;同时,高血压病人对脑卒中一级预防的认知与应对呈正相关。[结论]高血压病人对脑卒中一级预防的认知程度一般,应对较积极,护理人员应加强脑卒中一级预防宣教力度,提高病人对脑卒中一级预防的能力。  相似文献   
45.
目的 以Goldstein模型分析不同岗位临床护士培训需求,为开展护士岗位培训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Goldstein模型设计“护士岗位培训需求评估问卷”,并对50名护理专家进行不同岗位护士培训目标调查,同时对350名临床护士进行培训知识掌握情况和培训需求调查.结果 专家认为,不同岗位临床护士的培训目标得分为(4.68±2.73)~(4.94±1.36)分;不同岗位临床护士培训知识掌握得分为(3.69±0.23)~(4.93±0.07)分、培训需求得分为(4.93±0.20)~(4.98±0.08)分;不同岗位护士培训知识掌握与培训目标存在差异(P<0.05,P<0.01).结论 不同岗位护士的培训目标与培训需求差异较小,但其培训知识掌握与培训目标存在差距.对护理人员培训时应根据不同岗位人员的培训目标及其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培训需求进行安排和规划,以提高培训效果.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经验学习圈理论在本科护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儿科实习的178名本科护生按实习病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9人。对照组采用常规带教方法 ,即带教老师与护生一对一临床带教,实施案例教学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观察组在常规带教基础上,采用以经验学习圈理论为支撑的教学模式,即首先建立应用模型并培训带教老师,对本科护生实施以具体体验、反思观察、抽象概括、积极实践4个阶段的循环学习的教学方法。以理论知识、护理技能考核成绩作为客观评价指标,以护理本科生临床能力自我评价作为主观评价指标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护生临床能力得分、理论知识、护理技能考核成绩及成绩优秀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经验学习圈理论构建了一个程序化、科学化的学习过程,改变了教和学的方式,促进临床护理教学的高效率、高质量,有利于护生全面掌握护理技能,胜任护理工作。  相似文献   
47.
目的:观察L-精氨酸(L—Arg)对。肾性高血压大鼠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的影响。方法:将二肾一夹(2K1C)型肾血管型高血压模型的大鼠24只分成模型对照组和L-Arg治疗组各12只;另设正常对照组12只。动物处死前检测DPOAE,并测定耳蜗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血浆内皮素(ET)的含量。结果: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SBP和血浆ET含量明显升高(分别P〈0.01和P〈0.05);耳蜗组织MDA平均含量明显升高(P〈0.01);SOD活力明显下降(P〈0.05)。在70dBSPL的高刺激强度下,3组各频率的DPOAE检出率均为100%;在低刺激强度(49dBSPL)下,模型对照组检出率明显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在各频率DPOAE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模型对照组在各频率DPOAE幅值均有所下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②L—Arg治疗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SBP和血浆ET含量均明显降低(均P〈0.01);SOD活力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P〈0.05);耳蜗组织MDA平均含量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P〈0.01)。在低刺激强度(49dBSPL)下,L—Arg治疗组在各频率DPOAE检出率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DPOAE幅值在各频率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均有所提高(P〈0.05或P〈0.01),而DPOAE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L-Arg治疗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上述各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①L—Arg可能通过改变大鼠内耳微循环而影响肾性高血压大鼠DPOAE;②L—Arg可以影响耳蜗组织自由基的代谢,并有利于氧自由基的清除,L-Arg对耳蜗组织氧自由基的清除并不改变其对DPOAE的影响。  相似文献   
48.
[目的]利用照护群集的管理方法建立和应用转床信息检核表,帮助护士记忆转床时必须更改的信息,使更改信息的过程标准化,为防范转床信息错误风险提供有效方法.[方法]根据照护群集管理的方法,将转床时必须更改的信息制订成转床信息检核表,护士在转床时按检核表的步骤落实,并让使用过检核表的护士进行效果评价.[结果]200例病人转床时使用转床信息检核表,未发生因转床而导致的病人信息错误;对45名使用检核表的护士进行效果评价调查显示,91.1%认为该检核表内容完善,95.6%认为有利于按流程更改信息,97.8%认为检核表可防止信息更改遗漏,80.0%愿意选择使用转床信息检核表,91.1%认为可通过改进管理措施防范因转床发生的差错,82.2%认为在临床中应用检核表可为护理工作提供方便,51.1%认为该检核表节省信息更改的时间.[结论]应用照护群集管理的方法,使用转床信息检核表可有效防范因转床发生的信息错误;护士对转床信息检核表的绝大部分优点认可程度高,但对该表使用意愿、省时等认可尚需进一步理解,从而做到检核表的完全遵守.  相似文献   
49.
汪晖 《毒理学杂志》2007,21(4):318-319
已知孕期接触外源物可影响胎儿体格、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造成宫内发育迟缓(IUGR)。IUGR发病率为3%~10%。IUGR胎儿不仅表现为出生时低体重,还伴有系列近期及远期并发症。已证实能诱发IUGR发生的外源物包括一些生活消耗品、环境毒物和药物。外源物的胚胎毒性机制错综复杂,目前国  相似文献   
50.
目的孕期乙醇暴露可导致严重的生殖毒性。甾体合成急性调节蛋白(StAR)和P450胆固醇侧链裂解酶(P450scc)是甾体激素合成的限速酶,甾体激素在胎儿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实验观察了孕中晚期乙醇连续暴露对胎鼠生长发育的影响,并探讨其导致IUGR的可能机制。方法雌鼠于6PM按雌雄比2∶1合笼,次晨观察雌鼠阴栓,查到阴栓之日为受孕第0天。于孕第11天开始,给予乙醇6.4g/(kg.d)灌胃。孕第17天处死孕鼠,观察孕鼠体重增长率、IUGR发生率以及胎鼠的体重、身长、尾长和胎盘重,检测孕鼠血清皮质酮水平,孕鼠肾上腺StAR/P450scc、胎盘11β-羟类固醇脱氢酶-2(11β-HSD2)和胎鼠肾上腺StAR/P450scc的mRNA水平。结果和正常对照组相比,乙醇暴露组孕鼠体重增长率在第17天时明显减慢(P<0.01),胎儿体重、身长、尾长及胎盘重量均有明显降低(P<0.01),胎鼠IUGR发生率明显增高(88.2%,P<0.01)。孕鼠肾上腺StAR/P450scc的mRNA水平显著升高(P<0.01),但孕鼠血清皮质酮水平无明显改变,同时胎盘11β-HSD2、胎鼠肾上腺StAR/P450scc的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5)。结论孕中晚期乙醇暴露可致小鼠IUGR发生,其机制可能与乙醇影响母体和胎儿肾上腺甾体激素合成功能,降低胎盘甾体激素灭活功能,进而影响胎儿生长发育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