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277篇 |
免费 | 166篇 |
国内免费 | 189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4篇 |
儿科学 | 128篇 |
妇产科学 | 12篇 |
基础医学 | 185篇 |
口腔科学 | 14篇 |
临床医学 | 605篇 |
内科学 | 370篇 |
皮肤病学 | 28篇 |
神经病学 | 52篇 |
特种医学 | 165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279篇 |
综合类 | 1344篇 |
预防医学 | 313篇 |
眼科学 | 16篇 |
药学 | 429篇 |
4篇 | |
中国医学 | 588篇 |
肿瘤学 | 9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6篇 |
2023年 | 49篇 |
2022年 | 53篇 |
2021年 | 79篇 |
2020年 | 63篇 |
2019年 | 56篇 |
2018年 | 69篇 |
2017年 | 38篇 |
2016年 | 48篇 |
2015年 | 64篇 |
2014年 | 157篇 |
2013年 | 111篇 |
2012年 | 142篇 |
2011年 | 137篇 |
2010年 | 154篇 |
2009年 | 174篇 |
2008年 | 148篇 |
2007年 | 201篇 |
2006年 | 193篇 |
2005年 | 228篇 |
2004年 | 220篇 |
2003年 | 175篇 |
2002年 | 141篇 |
2001年 | 192篇 |
2000年 | 170篇 |
1999年 | 149篇 |
1998年 | 136篇 |
1997年 | 142篇 |
1996年 | 138篇 |
1995年 | 114篇 |
1994年 | 131篇 |
1993年 | 77篇 |
1992年 | 92篇 |
1991年 | 72篇 |
1990年 | 72篇 |
1989年 | 67篇 |
1988年 | 52篇 |
1987年 | 56篇 |
1986年 | 59篇 |
1985年 | 37篇 |
1984年 | 23篇 |
1983年 | 25篇 |
1982年 | 16篇 |
1981年 | 23篇 |
1980年 | 16篇 |
1979年 | 8篇 |
1978年 | 6篇 |
1963年 | 7篇 |
1960年 | 9篇 |
1959年 | 6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6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42.
目的 探讨分析创伤性胫骨平台复杂骨折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8月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创伤性胫骨平台复杂骨折患者117例,行骨折内固定术治疗后随访1年,观察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并依据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分为良好组和不良组,统计两组患者相关资料,分析影响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危险因素。结果 术后随访1年,117例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80.34%;良好组复位质量优良率、骨折类型为Ⅳ型、无并发症、无膝周合并伤、术后康复治疗遵医嘱均高于不良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并发症、骨折类型为Ⅴ型和Ⅵ型、术后康复治疗未遵医嘱为影响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有并发症、骨折类型为Ⅴ型和Ⅵ型、术后康复治疗未遵医嘱可影响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43.
目的 本文旨在观察在分娩镇痛中采用电针三阴交加合谷穴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收治于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360例产妇为研究观察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对照组(纳入自然分娩未采取镇痛措施产妇120例)、观察组(纳入电针三阴交加合谷穴镇痛产妇120例)、常规组(纳入瑞芬太尼静脉自控分娩镇痛产妇120例),观察三组产妇镇痛效果、血流动力学情况、分娩方式、镇痛不良反应、血清神经递质表达水平。结果 镇痛后,观察组、常规组VAS评分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观察组MAP在宫口开3 cm、宫口开6 cm、宫口开全、胎儿娩出时变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变动差异显著(P<0.05);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自然分娩率比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常规组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常规组治疗前后NE、5-HT水平明显下降(P>0.05)。结论 电针三阴交加合谷穴在分娩镇痛效果较为理想,可以有效改善产妇分娩疼痛,保持产妇血流动力学情况稳定,产妇剖宫产率不高,不会明显增加镇痛不良反应,改善血清神经递质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44.
Effects of Tetramethylpyrazine on TXA_2 and PGl_2
in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s with Pulmonary Hypertension Patients during Cardio-Pulmonary Bypass@黄瑞健@瘳崇先@陈道中@陈为民@翁钦永 相似文献
45.
以随机振动理论为基础,采用振动测试技术中侧取悬架频域特性的快速扫频激励方法,对汽车可变阻尼悬架系统力学模型进行数字快速正弦扫频激励的计算机仿真计算,获得非线性悬架系统频域特性的数值解,以此为基础计算并分析评价可变悬挂系统平顺性和安全性的指标. 相似文献
46.
笔者报道了经CT检查的9例脱髓鞘病变。这些病例中脱髓鞘病变的CT形态学分布有一定的特异性,有利于进一步定性。其中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ALD)6例;ALD-I型3例,伴病变区钙化1例;ALD-I型和II型兼有者2例;单纯侧脑室三角区周围钙化者1例。Alexander病2例:临床伴巨脑,CT表现为以额部为主的脑白质病变。Cockayne综合征1例:有特殊的临床表现,这是诊断该病的依据;CT表现为颅内多发弥漫对称性钙化伴脑白质数量减少。本文还对病理改变与CT表现之间的关系以及若干脱髓鞘病变的鉴别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47.
应用膀胱肿瘤抗原stat(BTAstat)与膀胱肿瘤抗原test(BTAtest)两种测试方法对120例血尿患者尿样进行检测,探讨其单独及两者联合应用在膀胱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 1997年8月1日~1998年4月1日以血尿为首发症状的病人120例。年龄21~86岁,平均56岁。男88例,女32例。其中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癌42例(35.0%);良性前列腺增生症35例(29.2%);输尿管结石6例(5.0%);输尿管息肉2例(1.6%);肾盂上皮肿瘤和输尿管上皮肿瘤各1例(0.8%)… 相似文献
48.
成人肾小球轻微病变伴发急性肾功能衰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总结17例成人肾小球轻微病变伴发急性肾功能衰竭,以进一步了解该类患者急性肾衰发生的成因、机制、特征及预后。方法肾穿刺活检,组织行光镜、电镜及免疫荧光学检查。结果本组男女之比47∶1;年龄30~40岁。临床上以肾病综合征为主要表现。病理学上肾小球的主要表现为肾小球轻微病变;肾小管间质的病变主要以肾小管细胞变性、扁平化、微绒毛脱落、单个小管细胞脱落、坏死及间质水肿纤维化等亚致死性损伤为特征。本组患者从发现肾病到肾衰发生的平均时间为(40±17)天。患者经早期激素治疗及适当的支持疗法后预后良好,从肾衰发生到临床恢复的平均病程为(64±21)天。结论成人肾小球轻微病变伴发急性肾衰可能为肾小管间质的亚致死性损伤所致;这类病变因其病理学改变不甚典型而易被忽视;该类患者早期使用激素可能对肾功能改善及病变恢复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49.
目的 探讨犬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室壁运动的影响及其在唤醒冬眠心肌中的意义.方法 结扎犬冠状动脉前降支制备心肌梗死模型(30只).按手术日期随机分组,分别在心肌梗死后1、2、4、6周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作为实验组,其中第2周4只,其余每组6只;对每个实验组分别设立心肌梗死对照组(不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每组2只.实验组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前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8周后开胸利用多巴酚丁胺超声负荷试验结合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标记冬眠心肌,并测定室壁运动记分;对照组在相同时间点同样的方法标记冬眠心肌并测定室壁运动记分.每只犬处死后分别测定心肌梗死面积.结果 每个实验组各存活4只,对照组均存活.1、2周实验组较4、6周实验组及对照组梗死区心肌室壁运动记分的变化明显减小(0.03±0.06,0.05 ±0.09,0.23 ±0.08,0.27±0.06,0.32 ±0.05,P<0.05),所有实验组较对照组心肌室壁运动记分的变化明显减小(1.195±0.09,1.25±0.18,1.30±0.18,1.36 ±0.11,1.65 ±0.17,P<0.05),所有实验组较对照组唤醒更多的冬眠心肌(0.27 ±0.12,0.22±0.04,0.31±0.09,0.23±0.03,0.03 ±0.04,P<0.05).1、2周实验组较4、6周实验组及对照组心肌梗死范围明显减小[(20.75±2.63)%,(21.25±2.5)%,(27.25±1.71)%,(27.75±2.22)%,(26.50±0.71)%,(29.00±1.41)%,(27.00±1.41)%,(28.50±0.71)%,P<0.05)].结论 犬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可以明显改善心肌室壁运动,唤醒更多的冬眠心肌,尤其2周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梗死心肌对室壁运动的影响,并可以减少心肌梗死范围. 相似文献
50.
急性乙醇中毒对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GFAP、AQP4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乙醇中毒对大鼠创伤性脑损伤(TBI)后血清及脑组织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水通道蛋白4(AQP4)表达的影响,并分析其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将45只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3组,实验1组、2组及对照组,每组15只大鼠。实验1组、2组大鼠分别给予浓度为30%、60%的乙醇(蒸馏水稀释)1 ml/100 g灌胃,对照组大鼠给予相同剂量的蒸馏水灌胃。在灌胃后1 h后对各组大鼠采用改进的Feeney's自由落体硬膜外撞击方法行创伤性脑损伤模型的制作。于大鼠TBI后1 h、6 h、24 h,分别从各组随机抽取5只大鼠抽血,高速离心后测定血清中AQP4、GFAP的含量。各组大鼠抽血后断头处死,迅速完整取出大脑,进行脑组织中AQP4、GFAP的含量测定。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实验1组、2组大鼠血清及脑组织中GFAP和AQP4的表达均有显著增加(均P0.05)。(2)实验2组比1组大鼠血清及脑组织中GFAP和AQP4的表达增加更明显(均P0.05)。(3)随着伤后时间延长,3组大鼠血清及脑组织中GFAP和AQP4的表达越明显。结论急性乙醇中毒可加重大鼠TBI的程度,且血液中乙醇浓度越高,伤后时间越长,TBI的程度越严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