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7篇 |
免费 | 8篇 |
国内免费 | 3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10篇 |
基础医学 | 12篇 |
临床医学 | 7篇 |
内科学 | 1篇 |
特种医学 | 3篇 |
外科学 | 21篇 |
综合类 | 38篇 |
预防医学 | 3篇 |
药学 | 10篇 |
中国医学 | 2篇 |
肿瘤学 | 1篇 |
出版年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5篇 |
2021年 | 4篇 |
2020年 | 3篇 |
2019年 | 3篇 |
2018年 | 5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6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8篇 |
2013年 | 12篇 |
2012年 | 4篇 |
2011年 | 17篇 |
2010年 | 8篇 |
2009年 | 5篇 |
2008年 | 3篇 |
2007年 | 1篇 |
2006年 | 4篇 |
2005年 | 2篇 |
2004年 | 2篇 |
2003年 | 3篇 |
2002年 | 1篇 |
1999年 | 1篇 |
1997年 | 4篇 |
199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探讨并总结Castleman病的临床及影像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2月-2015年6月病理证实为Castleman病的8例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并回顾相关文献,总结其临床及影像学特征。6例进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1例行CT平扫,1例行MRI平扫。结果 8例中,男5例,女3例,年龄23-56岁,中位年龄31.5岁。8例病理类型均为透明血管型,均为单中心型。位于纵膈4例,右前胸壁1例,腹膜后1例,盆腔2例CT平扫均表现为单个类圆形或椭圆形的软组织肿块,边界清晰,2例有散在斑点状钙化,1例有点状钙化,1例有囊变坏死等特征;增强扫描均表现为动脉期明显强化,并持续至静脉期和延迟期,其中1例肿块周围或内部可见增粗的血管影;MRI平扫T1WI为等信号,T2WI为明显高信号。结论 Castleman病较少见且易误诊,常表现为良性肿块特征,部分病灶伴有钙化,了解其临床及影像特征有助于检出本病。 相似文献
22.
尽管许多心理学家、科学家及医生反复研究了几个世纪,“意识”总被认为是迷惑或是不可思议的。时至今日,意识的准确定义、内容以及基本形态仍不清楚。意识障碍(DOC)患者的诊疗依旧是临床及伦理研究中最为困难棘手的问题之一。意识是由觉醒及知觉两个主要部分构成[1]。人们能睁开自己的眼睛并且对一定程度的刺激有反应,称为觉醒。而拥有感觉、思想、情感的人群,被称为有知觉[2]。现今,临床将DOC患者分为昏迷(Coma)、植物状态(Vegetative State,VS)、最小意识状态(Minimal Conscious State, MCS)及闭锁综合征(Locked-in Syndrome, LIS)四个意识级别[3]。昏迷患者完全丧失了被唤醒及运动的功能,即无觉醒能力及知觉[4]。“持续性植物状态”是Jennett和Plum两位学者于1972年提出的[5]。最近,为了避免将“持续性”理解为“永久性”,“植物状态”这个术语取代了“持续性植物状态”,被更多学者推荐使用[6]。植物状态患者处于觉醒但无知觉反应的状态,拥有睡眠-觉醒的周期,但是对于自身及周围环境是无知觉的。最小意识状态,是Giacino及其研究团队于2002年提出并用于描述DOC患者的[7]。最小意识状态的患者是拥有意识并且觉醒的,相较于植物状态患者,最小意识状态患者表现出不稳定但是可被察觉的知觉反应[2]。闭锁综合征用于描述四肢瘫痪并且无法说话的患者,该类患者拥有瞬目反射并且眼球可以垂直运动。该类患者的意识状态非常接近于健康人,因此他们可以感知周围环境的变化,但缺少与其互动的能力[8]。造成DOC的原因有很多,例如缺氧、缺血性脑卒中或者严重脑外伤。随着此类患者的增多,近年来,研究及理解残余脑功能方面有了许多重大发现和突破。本综述的目的在于回顾近年有关使用神经功能成像对于不同意识级别DOC患者的研究应用文献,并且简要的总结这些研究所面临的研究难点、局限性及潜在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3.
目的 探索利用fac[99mTC(CO)3(H20)3]+中间体标记IgG的方法,了解99mTc(CO)3(H20)3-IgG在体内外的稳定性,并研究其在小鼠体内的生物分布情况.方法 自行合成fac-(99mTc(CO)3(H20)3]+中间体,并采用聚酰胺薄膜层析法测定其放化产率,利用放化中间体fac-[99mTc(CO)3(H20)3]+直接进行IgG的放射性标记,用纸层析法测定标记率及放化纯度.并分别观察99mTc标记IgG在人血清白蛋白(HSA)及生理盐水(NS)中的稳定性.取9只小白鼠,分别经尾静脉注人99mTc 标记IgG(3.7x104 Bq/100μl),于注药后2,4和12h分别先进行SPECT显像,然后处死小鼠分离各脏器,称重后测定放射性计数,计算各脏器每克组织百分注射剂量(%ID/g),结果fac-[99mTc(CO)3(H2O)3]+中间体的放化产率为82.48%,室温放置4h保持稳定.99mTc(CO)3(H20)3-IgG的标记率为57.04%,放化纯度均大于90%,在HSA中温育24h放化纯度保持稳定,而在NS中温育24h放化纯度则降为20%.体内生物分布显示99mTc(CO)3(H20)3-IgG在体内主要分布于肝、脾、肾,可较长时间存留于血池中.结论 利用放化中间体fac-[99mTc(CO)3(H20)3]+直接进行IgG放射性标记,具有良好的体内、外稳定性,在小鼠组织中分布特点符合IgG体内的放射性分布规律,可满足进一步的单抗及多肽标记的实验要求. 相似文献
24.
25.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心肌梗死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及疗效观察。方法: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常规治加辛伐他汀20mg)30例和对照组(常规治疗)20例,观察两组的疗效及血脂水平的变化,及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TC、TG、LDL、ET-1和NO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的心血管事件,人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心绞痛再入院的总发生率1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总发生率60.0%,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辛伐他汀不仅能降低TC、TG、LDL,延缓疾病的进展,而且能降低梗死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6.
27.
28.
目的: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性期反应蛋白水平与能量平衡状态的关系。方法:采用间接能量测定仪测量患者目标能量,同时记录摄入能量,计算能量平衡。用生化分析仪测定患者血浆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C-反应蛋白(CRP)水平。分析患者急性期反应蛋白水平与能量平衡状态的相关性。结果: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能量负平衡主要发生在伤后14天内,伤后第3天最严重(P<0.01)。伤后第3天CRP水平最高,PA最低。伤后第7天ALB最低(P均<0.01);PA恢复正常水平时间(约14天)较ALB(约28天)短(P<0.05);CRP随能量平衡状态好转而逐渐下降(P<0.05)。伤后14天内PA水平升高与能量负平衡改善呈明显正相关(r=0.43,P<0.01),CRP水平降低与能量负平衡改善呈明显负相关(r=-0.52,P<0.01)。结论:PA和CRP的升降趋势可用于无能量车测定能量的基层医疗单位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能量平衡状态的粗略评估。 相似文献
29.
目的:分析神经外科危重患者血糖波动和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月本院神经外科ICU病房的应激性高血糖危重患者56例,24h内动态监测患者血糖浓度和次晨空腹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а(TNF-а)、C反应蛋白(CRP)水平。追踪观察28天后将患者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比较两组上述指标间的差异。结果:死亡组较存活组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估Ⅱ(APACHEⅡ)评分、血糖波动幅度(GLUSD)、IL-6、TNF-а、CRP水平明显升高,平均住院日显著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提示:危重患者入ICU24h内GLUSD与APACHEⅡ评分、IL-6、TNF-а及CRP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分别为0.583、0.514、0.523、0.608,P均<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GLUSD[优势比(OR)=2.463,95%可信区间(95%CI):1.315~4.523,P<0.05],TNF-а(OR=1.426,95%CI:1.012~2.387,P<0.05)、APACHEⅡ评分(OR=1.581,95%CI:1.427~1.739,P<0.05)为危重患者入ICU28天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控制血糖变化幅度,降低炎症应激反应程度,将有益于改善危重患者预后,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脏肉瘤的临床和影像学相对的规律,提高对肝脏肉瘤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经病理证实的肝脏肉瘤(肝成骨肉瘤、肝血管肉瘤各1例)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资料,结合文献进行分析、总结原发性肝脏肉瘤、肝成骨肉瘤及肝血管肉瘤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结兽原发性肝脏肉瘤发病率低,男性、中老年人相对多见,无特异性,临床症状和体征,肿瘤标志物常在正常范围,常无肝炎、肝硬化背景。肝脏成骨肉瘤多表现为上腹部或肝脏巨大肿块,边界不清,内可见不规则钙化;肝血管肉瘤常呈多发结节,可以伴出血、坏死、囊性变、纤维化或钙化,增强扫描造影剂呈渐进性向心性填充,与血管瘤相似,但较血管瘤更易出血、坏死。肝脏肉瘤预后均很差,5年生存率约14%,积极手术切除病灶及辅助化疗是提高生存率的有效方法。结论肝脏肉瘤临床较少见,因其恶性度高、预后差,提高对肝脏肉瘤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的认识,有助于早期诊断、正确诊断,对延长患者生存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