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4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245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3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目的 探讨显微镜导航在功能区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52例功能区病变病人进行磁共振扫描,其中14例进行了功能性磁共振扫描,图像资料传人ASA—610V导航工作站,将工作站与导航显微镜相连,实时获取显微镜的焦距数值,导航显微镜的聚焦点就成为虚拟的导航棒棒尖点,指导功能区病变的显微手术。结果 全切除40例,次全切除12例。3例病人出现神经功能障碍加重,14例功能性磁共振导航病人术后无神经功能障碍加重。结论 导航显微镜可以独立地起到实时引导、精确找寻病灶、了解周围结构的作用,有助于全切除病灶,减少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82.
全国首届立体定向及功能性神经外科学术会议,在中华神经外科杂志编辑部、安徽省立体定向神经外科研究所、第四军区大学、天津医学院积极筹备下,于1987年6月8日至6月12日在安徽省合肥市胜利召开。来自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155人参加了会议,收到论文85篇,大会宣读67篇,综述8篇,录相带10部,成果展品10项。根据论文内容,分为锥体外系疾病;立体定向技术和电  相似文献   
83.
脑立体定向手术治疗精神分裂症(附1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神分裂症仍是当前精神病学治疗中的一大难题,自1978年我们对精神障碍的患者进行立体定向手术治疗,其中精神分裂症15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对象:本组手术对象是合肥市精神病医院因反复住院难治性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共15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2例;年龄20~40岁,平均为32.9岁;病期5~26年,平均12.8年;住院次数最短3次,最长12次,平均6.1次。  相似文献   
84.
CT导向下脑肿瘤活检(附3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从1987年10月~1989年12月,对38例脑深部病灶在CT导向下进行活检的方法、注意事项和结果。8例松果体区肿瘤,16例恶性胶质瘤,3例颅咽管瘤,均迅速得到放射治疗。其它11例病人,在病检后根据不同性质也得到相应处理。手术无明显并发症。作者着重强调松果体区肿瘤CT导向活检应慎重,必要时以前额侧室入路。  相似文献   
85.
帕金森病的外科治疗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帕金森病的外科治疗经历了苍白球毁损术,丘脑腹外侧核毁损术,苍白球毁损术的复兴。深部电刺激术的出现,使得帕金森病的外科治疗向着丘脑底核刺激的方向发展,双侧丘脑底核电刺激,对帕金森病的疾病症状:震颤、僵直、运动缓慢、异动症及中线症状均有益。靶点的定位方法最初标准脑图谱法、微电极记录术的引入,使得靶点的定位进入细胞水平,高场强核磁共振的出现,使得靶点的定位更加直观和个体化。  相似文献   
86.
目的探讨应用三叉神经感觉根梳理术治疗特殊类型三叉神经痛的选择策略、手术技巧及体会。方法对35例特殊类型三叉神经痛进行术中探查,其中12例无责任血管类型、8例静脉无法减压类型以及5例复发类型选择单纯三叉神经感觉根梳理术;10例责任血管不确定类型(5例小脑上动脉、1例小脑前下动脉、4例静脉)选择三叉神经感觉根梳理联合显微血管减压术。结果 35例患者术后疼痛均消失,均遗留有面部中度麻木,痛、温、触觉大部分存在,门诊平均随访3年,均无复发。结论针对显微血管减压术中无责任血管类型、静脉无法减压类型、复发类型以及责任血管不确定类型,单纯或者联合三叉神经感觉根梳理术不仅能够有效解除疼痛,而且较感觉根部分切断术而言对神经损害小,功能障碍程度低,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7.
骨髓间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向神经细胞分化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9,他引:4  
目的 研究骨髓间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方法及其向神经元细胞分化的条件及可行性。方法 取大鼠骨髓,采用贴壁培养筛选法,分离培养骨髓问质干细胞,经β-巯基乙醇诱导,骨髓问质干细胞可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对分化细胞进行鉴定。结果 分离的骨髓间质干细胞可体外增殖,经β-巯基乙醇诱导,骨髓间质干细胞可向神经元细胞分化,细胞突起增多,具有神经元的形态学特征;分化后的细胞表达神经元标志物-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神经微丝(NF)。结论 骨髓组织中存在着骨髓间质干细胞,易分离和培养,体外可增殖,可横向分化为神经元,从而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移植治疗提供了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88.
丘脑底核与电刺激术效果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目的 研究脑深部电刺激(DBS)对帕金森病(PD)的治疗作用,观察术中丘脑底核(STN)刺激对PD震颤、肌僵直、运动的缓解效果以及对语言的影响,探讨电极在丘脑底核内的解剖位置与刺激效果的关系,以寻找植入刺激电极至STN的最佳位置。方法 26例帕金森病患者,利用MRI及微电极导向立体定向方法将刺激电极植入丘脑底核,其靶点:X=11mm-13mm,Y=-1mm--3mm,Z=-7mm。术中予以高频刺激(频率为130Hz-150Hz,脉宽为90μs-150μs,电压自0.5V开始,逐渐增至8V);利用电极的不同触点分别进行刺激,根据刺激效果和副反应的出现情况,确定电极在STN中的最佳位置。其中有3例进行了STN电极永久性植入,术后随访6-14月。结果 26例术中刺激发现,STN背外侧部是电刺激的最佳位置,而电极过深及过外铡易引起言语障碍。结论 STN的高频刺激能改善PD的震颤、僵直、运动缓慢等主要症状,是PD慢性刺激的最理想靶点,其背外侧部是刺激效果的最佳位置。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讨双侧脑室外引流联合颅内压(ICP)监测治疗重型脑室出血(SIVH)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5年7月至2017年1月安徽省立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62例SIVH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效果,根据手术方案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两组患者均行双侧脑室外引流术,但观察组一侧术中置入带有ICP监护探头的引流管。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 d、7 d脑室内血肿平均清除率,2 d、7 d患者意识状态(GCS评分),脑室引流时间、术后再出血率、颅内感染发生率、患者死亡率、3 m/6 m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术后2 d、7 d脑室血肿平均清除率及G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脑室外引流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 0. 05);然而,两组患者的术后再出血率无明显差异(P 0. 05)。另外,观察组患者颅内感染发生率、住院期间死亡率及平均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随访6个月ADL 1~3级患者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双侧脑室外引流联合ICP监测治疗SIVH优势明显,可迅速、安全廓清血肿,同时减少颅内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0.
作者对91例巴金森氏综合征病人与60例非脑病组病人脑脊液神经递质及其前体氨基酸的含量进行了分析比较,发现Trp、5-HT、5-HIAA显著升高,NE、DA、Ty1明显下降,此结果为巴金森氏综合征病人的治疗和发病机理是多种神经递质代谢障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