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19篇
肿瘤学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6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41.
近年来,心脏患者行非心脏手术日益增多,此类患者大多心功能储备差,手术麻醉期间各种刺激都易发生恶性心血管事件,如何让患者安全平稳的度过围手术期是临床麻醉医师面临的难题。我科将FloTrac/Vigileo^TM连续心排血量监护系统用于急危心脏病患者,在全身麻醉下开腹胆囊切除术2例,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2.
 摘要 目的 旨在考察体外扩增的γδ T细胞向结直肠癌细胞迁移的能力。方法 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并利用固相化抗T细胞受体(T cell receptor,TCR)γδ抗体进行两周的体外扩增。对扩增的γδ T进行免疫荧光染色和流式细胞仪分析或流式细胞仪分选。采用Bioplex 200流体芯片系统分析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的表达情况。采用transwell小室进行趋化试验。结果 体外扩增的γδ T细胞主要表达CCR5和CXCR3两种趋化因子受体。四种结直肠癌细胞系和十种结直肠癌肿瘤组织中存在CCR5和CXCR3配体的表达。体外扩增的γδ T细胞在TCR激活的情况下可以大量产生Th1和Th2型细胞因子,进一步募集γδ T细胞。特别是其产生的干扰素γ(Interferon γ,IFN-γ)能够提高结直肠癌细胞CXCR3配体的表达量,从而进一步促进γδ T细胞的趋近。结论 我们的研究结果为γδ T细胞过继免疫治疗结直肠癌提供了重要指征。  相似文献   
43.
44.
多功能材料实验机在透皮贴剂黏附力测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找出一种适用于透皮贴剂黏附力测定的实验方法。方法:利用多功能材料实验机记录拉力一距离曲线,利用曲线下面积计算出平均拉力。结果:用于多种进口透皮贴剂黏附力的测定,控制了其产品质量。结论:本方法方便、可靠,适于对产品的质量进行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45.
目的:评价不同剂量地佐辛对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患者麻醉时丙泊酚半数有效效应室靶浓度( ECe50)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4月—10月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患者130例,ASA分级Ⅰ或Ⅱ级,分为D1、D2、D3、D4、C组,每组26例。 D1、D2、D3、D4和C组分别静脉输注地佐辛50、100、150、200μg/kg及等容量的生理盐水,5组均靶控输注丙泊酚,采用序贯法确定丙泊酚满足纤维支气管镜成功置入ECe50及其95%可信区间( CI)。各组丙泊酚初始ECe设置为3.0μg/ml,各相邻靶浓度之差为0.5μg/ml。比较5组麻醉前、支气管镜置入前、支气管镜置入后即刻的平均动脉压( MAP)、心率( HR)和脑电双频指数( BIS),丙泊酚ECe50及95%CI,麻醉期间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比例。结果5组MAP在麻醉后支气管镜置入前发生不同程度的下降( P<0.05),支气管镜置入即刻MAP升高,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R在各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支气管镜置入前和支气管镜置入即刻BIS值明显下降(P<0.05);上述指标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C、D1、D2、D3、D4组丙泊酚ECe50及其95%CI呈递减趋势(P<0.05)。5组应用血管活性药者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佐辛复合丙泊酚应用于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可获得满意的麻醉效果,成功置入纤维支气管镜时丙泊酚的ECe50与地佐辛呈剂量-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46.
体外循环对靶控输注瑞芬太尼血药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体外循环对靶控输注(TCI)瑞芬太尼血药浓度的影响.方法:对17例择期行体外循环双瓣置换术患者术中持续静脉TCI瑞芬太尼,靶浓度(Cp)维持3ng/mL,人工心肺(CPB)转机后血液稀释与降温同时进行,CPB为氧合器预充液总量30~40 mL/kg,动脉流量3~4 mL·min-1·m-2,控制红细胞压积在0.20~0.25,鼻咽温度28~30℃,直肠温度30~32℃.分别于转机前(To)、转机后3分钟(T1)、8分钟(T2)、15分钟(T3)、30分钟(T4)、60分钟(T5)采集动脉血,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测定瑞芬太尼血药浓度、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结果:T1~T3时血药浓度均明显低于T0(P<0.05),T1~T3之问比较无统计学意义.T1~T3时的血药浓度分别与T4、T5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T0时血药浓度与T4、T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l~T5的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较转机前明显降低,而前者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之间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为保证麻醉质量,应该在CPB15分钟内适当加大瑞芬太尼的用量,之后在降温时逐渐减低瑞芬太尼TCI时的靶控浓度.  相似文献   
47.
微量血铅中的方波溶出伏安法测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职业病防治和环境保护工作中,铅的分析很常见。测定血铅在环境医学、职业病预防和诊治铅中毒工作中都有重要意义。血铅的测定方法很多,有原子吸收法,但仪器设备昂贵,目前国内基层单位不易推广。经典方法为比色法,该方法操作繁琐、费时间,而且需要使用剧毒试剂KCN(氰化钾)和有毒有机溶剂,如氯仿等,而且该法灵敏度低。本文用LK98微机电化学分析系统中的方波伏安法对微量血中铅进行测定。测定过程仅取0.05~0.1ml血样,结果表明,取血样50 μl,定容5 ml,最低检出限为0.002μg。用标准加入法测得方法的精密度,准确度均很好,变异系数<10%(n=6),回收率在(100±10)%,该法线性范围广,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用于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行神经血管介入治疗术的临床效果。结果对42例左锁骨下动脉急性闭塞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患者和急性椎-基底动脉血栓动脉内接触性溶栓治疗患者实施监护麻醉。根据病情采用了局部麻醉加强化镇静、静脉复合全身麻醉、气管内插管静脉吸入复合全身麻醉,并辅脏器功能的维护、控制性降压、防止血管痉挛等措施。结果42例患者围麻醉期呼吸、循环平稳,无1例发生麻醉并发症。结论充分的麻醉前准备,合适的麻醉方和及药物选择,以及采用控制性降压、重要脏器功能的维护等措施,能有效防止脑血管痉挛和血管破裂,是保证此类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9.
目的 观察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应用于心脏手术全麻气管插管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病情分级Ⅱ~Ⅲ级择期行心脏手术者80例,按气管插管导管前端用药的不同,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液状石蜡组、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组和混合处理组(使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及液状石蜡混合剂),每组20例.予咪达唑仑、顺式苯阿曲库胺、依托咪酯、芬太尼诱导麻醉,后行气管内插管,分别记录诱导前(T0)、意识消失(T1)、插管即刻(T2)及插管后1 min(T3)、3 min(T4)、5 min(T5)和10 min(T6)时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心输出量(CO)和心脏指数(CI).结果 4组T0时间点MAP、心率、CO及C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时间点比较,4组在T1时间点MAP、心率、CO及CI均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间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空白对照组、液状石蜡组在T2、T3和T4时间点心率、MAP、CO和CI较T0、T1、T5、T6时间点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尤以T3时间点变化最显著(P<0.01);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组和混合处理组各时间点MAP、心率、CO及CI组内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组、混合处理组在T2、T3和T4时间点各指标较空白对照组、液状石蜡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可有效抑制心脏手术气管插管应激反应,维护麻醉诱导期间血流动力学的稳定.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不同气管导管套囊压力对患者术后咽部症状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4月择期行颈部手术患者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NIM组27例(使用NIM喉返神经功能监测导管)和Rusch组23例(使用Rusch加强型气管导管)。两组患者常规麻醉诱导并气管插管后将套囊充气至20 mmHg,采用压力传感器连续记录导管套囊压力,每5 min取值1次直至拔管。术后24 h回访患者咽痛、咽干情况并分析相关因素。结果与Rusch组相比,气管插管后NIM组达到相同套囊压力所需充气量较少(P 0. 05); NIM组导管套囊压力为(31. 1±9. 5) mmHg显著高于Rusch组的(23. 7±8. 5) 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NIM组咽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为(4. 0±2. 0)分显著高于Rusch组的(2. 6±1. 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后咽痛VAS评分与平均套囊压力相关(β=0. 391,SE=0. 162,P=0. 020)。两组术后咽干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单因素分析未发现咽干分级影响因素;决策树模型分析显示:当套囊压力24. 06 mmHg时Ⅰ级咽干概率最高,当24. 06 mmHg≤套囊压力28. 35 mmHg时Ⅲ级咽干概率最高,当套囊压力≥28. 35 mmHg时Ⅳ级咽干概率最高。结论颈部手术术后咽痛与气管导管平均套囊压力有关,NIM气管导管术后咽部症状程度轻于Rusch气管导管,气管导管套囊压力控制在24. 06 mmHg时咽部症状控制最佳,故推荐颈部手术术中持续监测套囊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