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7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目的:通过临床和病理对照,分析围生儿死亡原因,为防止围生儿死亡提供参考。方法:对围生儿死亡病例进行尸体解剖及病理观察,并结合相关临床资料,分析其死亡原因。结果:125例死亡围生儿中,先天性畸形占36%,脐带及胎盘因素占20%,宫内缺氧和窒息占14.4%,母亲因素占12.8%,感染占7.2%,早产和低体重儿占5.6%,不明原因占2.4%,肿瘤2例,占1.6%。结论:围生儿死亡病例中先天畸形和胎盘脐带因素为主要死亡原因。加强孕期保健和产前诊断,防止妊娠并发症发生,尽早发现畸形儿并及时终止妊娠,是降低围生儿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TCT(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测)诊断为ASC-US(意义不明确的非典型鳞状上皮)的病变的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408例TCT诊断为ASC-US的病变,行阴道镜下活检组织病理学诊断对照。结果 408例ASC-US的组织病理诊断结果如下:宫颈炎症为188例,占总病变的46.08%;CIN1(宫颈上皮内瘤变1级)为201例,占总病变的49.26%;CIN2为15例,占总病变的3.68%;CIN3为3例,占总病变的0.74%;SCC为1例,占总病变的0.25%。结论 ASC-US的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包括从炎症到鳞癌的各级病变,故TCT诊断为ASC-US的患者需根据具体情况行阴道镜检查或阴道镜下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以进一步明确诊断。对于确诊为CIN的患者要积极治疗以防宫颈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孔艳青  汤红平 《中国热带医学》2018,18(11):1091-1094
目的 通过回顾分析患者的年龄及其变化,并分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的活检部位,寻找宫颈最易发生病变的位置,探讨患者的宫颈随机取材检查活检阳性率情况。方法 回顾分析2011—2017年深圳市妇幼保健院病理科宫颈活检诊断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病变程度、年龄及活检的位点。结果 11 995例患者平均年龄为(36.32±8.63)岁。5 206例LSIL变患者平均年龄(35.17±8.21)岁。6 789例HSIL患者平均年龄为(37.22±9.17)岁。26~<36岁和36~<46岁年龄段占宫颈上皮内瘤变的43.89%、31.28%。宫颈1~12点,CIN病变阳性率分别为51.49%、54.46%、51.54%、55.81%、62.60%、61.62%、66.15%、63.32%、55.74%、57.11%、62.98%及54.60%,整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7,P<0.05)。以阳性率最高的7点为参照,其他各点与其两两比较的χ2值分别为41.0、22.8、37.2、17.8、2.3、4.8、1.6、19.6、17.3、1.8、31.5,其中1、2、3、4、9、10、12点P均小于0.004 5(Bonferroni法校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宫颈活检12个位点,病变检出率其中7点最高、其次8点、11点、5点、6点、10点、4点、9点、12点、2点、3点和1点。结论 宫颈上皮内瘤变主要集中在26~<46岁年龄段。LSIL患者年龄集中在(35.17±8.21)岁,HSIL患者年龄集中在(37.22±9.17)岁。宫颈病变患者活检部位7点、8点、11点、5点、6点、10点可能是最易首先发生宫颈病,选择这六个点位活检检查可能对提高宫颈病变的阳性检出率。  相似文献   
15.
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例逐年增加,加强护理是降低此类患者产后并发症的重要手段。糖尿病患者产后会阴伤口不易愈合,且容易反复感染。本院常规会阴护理外,配合采用胰岛素液局部伤口换药,换药后在皮肤黏膜破损处外涂康复新液体,使换药次数减少,愈合时间明显缩短。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CT)前后病理形态学改变和ER、PR、HER-2及Ki-67等分子指标表达的变化,分析化疗效果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93例经NCT的浸润性乳腺癌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Miller-Payne(MP)法分级系统对化疗效果进行病理评价。结果乳腺癌NCT后肿瘤细胞、间质以及腋窝淋巴结均出现不同程度形态学改变。患者年龄(Z=-1.993,P=0.046)和肿瘤组织学分级(χ~2=7.261,P=0.027)以及分子分型(χ~2=8.289,P=0.040)与NCT效果有关,而肿瘤直径(Z=-1.091,P=0.275)和淋巴结状态(Z=-1.107,P=0.268)与NCT效果无关。治疗前后,ER、PR、HER-2和Ki-67可出现不同程度变化,表达一致率依次为81.0%、72.2%、83.5%和55.7%,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28,P=0.934)。结论 NCT对肿瘤细胞、间质和淋巴结组织学形态均有明显影响,分子指标也可出现一定改变。客观评价化疗后病理形态学和分子指标变化,对临床预后判断及个体化治疗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